干部考核應公正全面,防止片面化,也要防止簡單化。目前,不少地方仍存在“一票否決”的泛化傾向。山東的一位鄉鎮黨委書記說:“上面明文規定的‘一票否決’事項就幾項,可實際工作中否決事項涉及黨風黨紀、食品安全、信訪工作、生產安全多方面,甚至招商引資等也‘一票否決’,逼得許多鄉鎮干部跑部門、拉關系,說假話、做假賬。”
  這種“一票否決”的泛化傾向導致鄉鎮工作重心和資源過度集中於“一票否決”事項,容易產生形式主義、報喜不報憂、弄虛作假等現象,亦會挫傷干部積極性。“那麼多項‘一票否決’,讓鄉鎮干部神經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有的甚至為此都抑郁了,這樣怎能開展好鄉鎮工作?怎能服務好群眾?”湖南的一位鄉鎮黨委書記不無憂慮地說。【詳情】

深度關注
  4月9日,記者跟隨河南三門峽市陝縣文廣新局的工作人員,來到郭家村一戶戶敲門走訪。退伍軍人黃新春正坐在輪椅上,媳婦關翠英忙搬板凳招呼來客。拉一會家常,聊到丈夫的病情,關翠英有點抑制不住,拽緊客人的手,一肚子家裡的難處倒了出來。
  4月以來,三門峽市縣鄉黨員干部開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他們在全市1363個行政村、涉農社區,44萬余農戶中逐戶走訪,拉家常、問需求,記下每家每戶需要解決的問題,梳理成詳實的“民生台賬”。如今,44萬余農戶的訴求期盼,正日漸豐滿。 [全文]
 
黨員來信
干部“走讀”要不得
  近些年來,一些地方出現的干部“走讀”現象,讓群眾反感。“干部像候鳥,頻往家裡跑﹔白天尋不見,晚上影難找﹔辦事得趕早,晚了就白跑。”這是群眾編的順口溜。干部“走讀”不僅走壞了干部形象,走散了作風,還疏遠了干群關系。筆者認為,糾正鄉鎮干部“走讀”現象,應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完善干部選任機制。把政治堅定、熱心為民、辦事公道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鄉鎮領導班子中。
  其次,強化思想教育。引導鄉鎮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念,經常與群眾在一起,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難題,加深與群眾的感情。【詳情】

鄉鎮干部別頻繁變動

  當前,一些鄉鎮干部工作不安心“扎根”的現象值得警惕。有些地方,鄉鎮領導“屁股還沒坐熱”就調走了﹔有的大學生干部逢考必趕,一有機會就考走﹔還有的被上級單位借來借去,在鄉鎮就沒干幾天。
  鄉鎮本身權力小、責任大,干部隊伍的頻繁變動,讓另一些干部滋長了浮躁心理,同時,對基層的持續發展也十分不利。保持鄉鎮干部隊伍的相對穩定顯得尤為必要。【詳情】

“一票否決”莫濫用

  最近,一位在基層擔任副鎮長的同學抱怨:“鄉鎮干部真是沒法干。我分管的信訪、計生都是‘一票否決’的工作,盯‘上訪戶’、做計生‘台賬’,整天疲於應付,被頭頂上的‘金箍’壓得喘不過氣。”
鄉鎮干部本應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但面對諸多的計劃生育、綜治維穩、招商引資等“一票否決”考核事項,鄉鎮干部忙得焦頭爛額,甚至弄虛作假,工作不堪重負,面對群眾訴求,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詳情】
黨員論壇
謹防“割韭菜”現象
  當前,各地正深入開展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但在一些地方“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三難”問題仍舊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出一茬。因此,怎麼打好“組合拳”,從根本上破除這種現象,需認真研究。
  對症下藥,先得深挖“病根”,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否則,隻會使問題“春風吹又生”。“三難”的病根大體有三,一是有的干部理想信念淡薄,精神“缺鈣”,不能把握好“總開關”問題﹔【詳情】

承諾豈能“注水”

  一些基層部門習慣向群眾公開作出這樣的承諾:“建立一站式服務,簡化審批程序,推進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期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等。但時常有群眾反映,有些部門承諾10個工作日辦結的事情要拖30個工作日,承諾30個工作日辦結的要拖半年﹔去某單位辦一個《行政執法証》近兩年了,至今音信全無﹔一件民事官司是非明了,卻整整打了一年才得到終審判決,執行到位不知又要等到何時……如此“注水”承諾,實在要不得。【詳情】

去“官氣”才能接“民氣”

  近來,有地方出台了“黨員干部去官氣十不准”,不准在群眾面前背著手講話、爆粗口、說臟話﹔不准在公眾場所叼煙、剔牙齒、衣冠不整﹔不准耍霸道、亂停車……凡有違者,將被教育糾正甚至紀律處理等。
  干部本是人民公仆,其責任乃是為人民服務,應多一些“和氣”和“民氣”。可近年來,有些干部卻“官氣十足”,對群眾頤指氣使,對下屬呼來喝去,甚至干部互毆、爆粗口等負面新聞也屢見報端和網絡,招致群眾不滿,也讓廣大勤勉敬業的基層干部整體形象受損,無形中加重了負擔。【詳情】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責任編輯:喬業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