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2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掃一掃”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
當前,各地正深入開展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但在一些地方“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三難”問題仍舊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出一茬。因此,怎麼打好“組合拳”,從根本上破除這種現象,需認真研究。
對症下藥,先得深挖“病根”,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否則,隻會使問題“春風吹又生”。“三難”的病根大體有三,一是有的干部理想信念淡薄,精神“缺鈣”,不能把握好“總開關”問題﹔二是不少干部“官本位”思想嚴重,忘記了“原點”,弱化了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三是有些干部懷著“問題不在我”的心態,不能真正站在群眾的角度審視問題、剖析自我。
挖出了“病根”就得馬上下藥,而且是下狠藥、狠下藥。干部需要堅決摒棄僥幸心理、抵觸情緒,馬上行動、建章立制,用制度改作風,用紀律正風氣。此外,還有必要常組織“回頭看”活動,將鬆了的弦再緊一緊,將反復的問題再查一查,將再現的缺點再改一改。
“三難”問題改得怎麼樣,群眾最有發言權。“三難”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應敞開大門,讓群眾參與進來,讓群眾指出問題,監督整改,評價成效。隻有本著對群眾負責、為群眾服務的原則,真心體諒群眾的不易,用心解答群眾的疑惑,耐心滿足群眾的需求,細心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才能取得實效。(山東安丘 馬 杰)
更多內容請登錄: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http://cpc.people.com.cn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22日 18 版)
相關專題 |
· 黨建周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