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巡视制度在发现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上,巡视工作也存在覆盖面不够宽,巡视内容宽泛、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对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这是党内监督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有助于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发生。[全文]

深度关注
  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现实中,基层党建好不好,县委书记是关键。那么,由谁来推动县委书记抓好基层党建,怎样使县委书记尽心尽力、履职尽责?最近,中央组织部研究室赴浙江金华市调研发现,金华扣住“书记抓、抓书记”这个关键加强制度设计,把县市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具体化,形成了大抓基层、常抓不懈、狠抓落实的机制和导向,值得关注。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是党的书记要管党治党。针对个别地方党委书记存在的重经济、轻党建,甚至以党委职能部门工作代替书记全面履责的情况,中共金华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促稳定保民生,县市区委书记必须把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须臾不能放松。正是在这一理念引领下,金华市强化县市区委书记责任,创新年度述职制度,倒逼他们增强责任感、自觉性。 [全文]
红船观澜
祛“四风”需沐民风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启动,“四风”问题能否真正解决,作风建设能否取信于民,制度和纪律的硬性约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则在于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干部只有多沐乡风、浴民风,才能真正祛“四风”、转作风,成为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经得住群众的长期检验。
  祛“四风”,需要经常敞开门“换气”,走出去“采风”。风形于上,俗成于下。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互相作用。政风影响乡风,乡风也影响“四风”。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只有经常置身朴实的基层环境,才能养成淳朴的观念和纯净的品质,远离“四风”。如若干部下不到基层,“四风”问题就得不到现实的对照和冲击,自然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检验党风政风抓得如何,人民群众是面镜子,能照出行为美丑;实践是面镜子,能照出真假虚实。因此,祛“四风”,要在做好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多去乡间巷里沐沐乡风,多到田间地头吸吸民风,祛除心中的“官气”,洗涤“四风”的邪气。如此,“四风”才能祛得自然,去得彻底。 [全文]
党员论坛
离“小圈子”远些
  现实中,有些干部喜欢混迹于“小圈子”,打着同乡、同学,或是老部下、老上级、老战友的招牌,为个人谋私利。需要注意的是,“小圈子”是对党风党纪尤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严重破坏。在“小圈子”泛滥的地方,不少重大决策不遵循民主集中制,而是在“小圈子”中先形成共识,少数人说了算;在选人用人上,有些干部只选用“小圈子”内部的人,对真正符合条件的人选却视而不见,种种行为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的风气。
  不难发现,这样的“小圈子”,因其“小”而暗流潜藏,因其“熟”而一团和气,因其“近”而无所顾忌,因其“亲”而为所欲为。其隐藏的利益和好处,也为少数人所向往、陶醉和钻营。干部若是热衷交往,沉浸其中,必然会在觥筹交错中迷失自我,在称兄道弟中丧失原则,在纸醉金迷中堕落灵魂。这样的干部,与“小圈子”近了,与群众就远了,进而必然淡漠了服务意识。可见,各种各样的“小圈子”与“四风”关系密切,实为社会中的一处处染缸,干部在里面浸淫日久,就必定染黑自己。一方面,容易被人利用,借自己手中之权攫取利益;另一方面,自己也会沉迷于利用“小圈子”。[全文]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