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干部的培養鍛煉也需“轉型升級”
實踐摔打“腰板” 克服“本領恐慌”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基層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調整,就業、社保、醫保、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群眾日常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解決難度越來越大。人民論壇的問卷調查顯示,當被問到“新問題新挑戰不斷出現,您認為基層干部是否正遭遇‘能力危機’”時,67.67%的基層干部認為“是”
  同時,鄉鎮是抓落實的“最后一公裡”,群眾希望鄉鎮干部是“百曉生”“多面手”,什麼政策都知道個一二三。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及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不少鄉鎮干部有了“本領恐慌”,並發出“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感慨”。
【詳情】

深度關注
   一排整潔的沿街門面房,不是店鋪,而是社區居民的活動場所:醫療專家在免費診療、老年合唱團在放聲高歌、放了學的小學生在集中活動……這是江蘇南京市鼓樓區清河新寓社區平日裡的場景。
  近年來,清河新寓社區黨委按照“黨建引領社團、社團服務群眾”的工作思路,號召黨員積極參與、指導社團服務居民。
  南京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黨組織和黨員除了直接服務群眾外,還要發揮好凝聚群眾、發動群眾的作用,才能把“服務”這篇大文章做好做實。[全文]
 
黨員來信
不妨多些“‘鄉官’村做”
  當前,一些鄉鎮干部的“鄉土氣”不足飽受群眾詬病。一方面,他們放不下“架子”,不願意到村裡去、到群眾中去,為群眾提供具體的服務﹔另一方面,他們不適應鄉鎮政府低重心運行的大趨勢,找不到鄉鎮工作的著力點。可以說,這些干部上不接天線、下不接地氣,懸浮在半空中。
解決這一問題,提高鄉鎮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比較有效的措施是多一些“‘鄉官’村做”,多讓“鄉官”下沉到村。【詳情】
挂職鍛煉忌“一挂了之”
  最近,筆者一位在鄉鎮工作的同學被選派去挂職鍛煉,一到新單位,就碰上了不少尷尬:單位領導先是讓他熟悉崗位要求,就這樣“晾”了個把月,之后的工作也都是跟跟班,站在邊上看一看。挂職快結束時讓他承擔的一攤事,也因業務不熟悉、上手慢,效果打折扣。在同一批挂職人員中,遇到這種尷尬狀況的干部還不少。
  眼下,在部分鄉鎮干部挂職鍛煉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重選派輕管理、重接收輕使用等現象。有的單位只是完成了人員選派的規定動作,沒有把后續跟蹤、走訪考評跟上去。有的單位把接收干部挂職鍛煉當負擔,有顧慮、怕麻煩,既不配師傅,又不壓擔子,挂職干部有勁使不出,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打了水漂。【詳情】
集中培訓不如送教上門
  筆者從事基層干部教育工作。前一段,我們舉辦了新農村建設專題培訓班,組織一批鄉鎮干部到黨校進行為期3天的集中培訓。本以為大家熱情會很高,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翹課”頻發,甚至出現了很多“替學者”。
  有這麼好的老師,這麼優越的學習環境,竟還有干部“不買賬”,我百思不得其解,私下向一位相熟的鄉鎮干部請教,才發現其中的問題。一方面,學習內容缺乏吸引力,集中授課,往往講面上的問題多,並不能完全適應各自鄉鎮的實際﹔另一方面,學習方式過於僵化,鄉鎮工作千頭萬緒、突發性強,讓鄉鎮干部脫產三五天封閉培訓,難免會出現“身在心不在”的問題,學習效果難以保証。【詳情】
黨員論壇
開門搞活動 門該怎麼開
  教育實踐活動需敢開門而不要怕開門。有的干部不敢直接面對群眾,害怕群眾意見太尖銳,害怕翻陳年舊賬,害怕開門過頭,收不了場……破除這些心結,關鍵是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干部應學會在群眾參與中改作風,習慣在群眾監督下干工作,有問題抓緊改,有病抓緊治。
  教育實踐活動應真開門而不要假開門。有的干部開門遮遮掩掩,自己在那邊自說自話、自彈自唱,陷在閉門修煉、體內循環的狹窄空間裡。【詳情】
干部就該多“往下跑”
  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為官者,不是整天呆在辦公室裡聽匯報、看材料,就是想方設法“往上跑”。跑什麼?無非就是跑關系、跑門路、跑上級,為自己日后升遷做打算,做鋪墊。如此“往上跑”的為官者,怎能及時、准確地了解群眾的疾苦,了解群眾的呼聲?
  干部隻有多“往下跑”,才能真正體察民情,了解民意。眼下,雖然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但許多農民還是有許多新問題、新困難需要干部幫助引導和解決。而要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就必須跑到群眾當中去,通過走一走,看一看,訪一訪,想一想,從中獲取第一手材料,然后根據群眾所想、所需,制定解決方案。【詳情】
把“牢騷”當好聲音聽
  踐行群眾路線,不傾聽群眾的心聲,不聽逆耳的忠言,總聽“好聲音”,達不到教育實踐活動的預期效果,個別領導干部聽慣了歌功頌德,對群眾的牢騷聲嗤之以鼻,對群眾的正常意願無法理解,與群眾路線背道而馳,必須警醒。
  下基層,訪民意,搞調研是領導干部到基層聽“真牢騷”的重要途徑。但是個別領導干部下基層“雨過地皮濕”,淺嘗輒止,這樣的走訪無法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且白白浪費了人力物力。領導干部需沉下身子,實打實地到基層看一看,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心對心溝通,才能聽到“真牢騷”,掌握基層最真實的情況。【詳情】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責任編輯:喬業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