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一線思考)

“為官不易”是可喜變化

王喜遠

2014年04月15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規范各級干部行為的多項禁令密集出台,立規矩、糾“四風”,執紀監督空前嚴格,不良風氣大為收斂。有些人開始感嘆“為官不易”,官不好當了。其實,“為官不易”的“感嘆”,恰恰說明一系列制度規定真正產生了效力,意味著對權力的約束監督日益嚴格,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為官不易”意味著公共權力回歸本位。平心而論,中央的禁令對各級干部行為劃定“紅線”,進一步規范“吃、住、行、游”等,隻不過是讓其守住底線、不要違法亂紀而已,是最起碼的要求,不是難以承受的過高標准。如果僅僅因此而抱怨“為官不易”,說明一些人的權力觀已嚴重錯位,認為當官就要有好處﹔也說明以前“為官太易”,誤以為這就是“當官”的應有狀態。

  出禁令、糾“四風”,取消那些本不該享有的待遇,消除那些百姓反感的特權,就是讓公務員職業回歸本來意義,讓權力回歸公共服務的本位,正直的干部最歡迎這種“為官不易”的政治生態。“為官不易”,說到底並不是官不好當了,而是貪官不好貪了,庸官不好混了,壞官不好受了﹔是做違規之事不易了,做規定之事更容易了。這種“不易”,在維護黨和人民利益的同時,也讓干部更安全。

  “為官不易”是實現政治清明的必然要求。社會越進步,政治越文明,對為官者的要求越高,對權力的制約監督越嚴。權力沒有邊界、官員不受約束、辦事吃拿卡要的官場生態,是不正常的。為官者履職和待遇受到制度紀律的嚴格監督管理,更是法治社會的需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使權力得到理性、文明、依法、正確的行使,既是防止失職瀆職的可靠保障,也是消除腐敗賴以滋生的土壤,促進黨風政風好轉的治本之策。從出台“八項規定”到狠剎“四風”,從簡朴過節到遏制會所腐敗,中央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具體舉措,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回應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讓百姓真切感受到政德政風的改善。

  固化“為官不易”成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官不易”這個頭開得不易,靠的是以上率下的示范帶動,靠的是嚴查重處的高壓態勢,靠的是教育實踐活動的濃厚氛圍。然而,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現在一些干部思想認識仍有誤區。有的人認為公款吃喝、公款送禮、公車私用是小事,多少年都如此,現在這樣抓是不是有點過頭?有的存在避風頭思想和僥幸心理,總想著“別撞到槍口上”,等風頭過了再說。“四風”問題也在不斷變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把公款吃喝轉移到內部食堂、私人會所,將超標車挂用虛假牌照以躲避監督,公款送禮由“登門送禮”變成“網購+快遞”。這些都說明長期形成的思想觀念、習慣勢力是強大的、可怕的。固化“為官不易”成果不僅是個長期過程,而且要經過艱難的陣痛。必須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頂住各種壓力,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久久為功,抓出成效。

  當前,要繼續發揚講認真的工作態度,抓住關鍵節點和具體問題,嚴格執紀監督,嚴查違紀行為,公開通報曝光,形成強大震懾,提高制度執行力,使紀律真正變成“高壓線”。同時,盡快在法治和制度層面形成長效機制,使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與法律和制度相對接,通過改革限權、依法確權、科學配權、陽光示權、全程控權,完善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用法律和制度的手段鞏固已經取得的作風建設成果,靠嚴規鐵律打造過硬的干部隊伍。 

  (作者為山東省紀委副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15日 17 版)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