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紅船觀瀾)

“節點防腐”貴在常態化

崔士鑫

2014年04月22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五一節快到了。以往有些人會想到,這時候正是對上級、對官員“打點打點”的契機。今年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日前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透露,鑒於五一將至,“四風”問題將有所反彈,變相的公款送禮、公款旅游、公款吃喝、收受禮金問題可能會再次抬頭,因此,有關部門將加大打擊力度,同時在網站上設立曝光台,引導群眾舉報黨員領導干部違反八項規定的問題,形成有力震懾,堅決防止反彈。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整風反腐的力度不斷加大,“節點防腐”無疑成為其中的一大亮點。以往在節慶的“腐敗高發期”,有關部門也曾發通知、提要求,但內容沒有如此具體、有針對性,監督力度也不曾如此有震懾力。比如去年中秋國慶,狠抓用公款送月餅、送大閘蟹、送節禮﹔元旦前,嚴禁用公款購買、印制、郵寄、贈送賀年卡和明信片、年歷等﹔春節前,明令禁止用公款購買煙花爆竹、煙酒、花卉、食品等年貨節禮……由於內容具體,堵住了可能的各種借口和漏洞,風氣為之一變。五一雖然沒有提出專門的“應時”禮品種類,但這一次祭出了網上監督與媒體曝光這一“殺手锏”,在網絡高度發達、微信微博隨時可供曝光的時代,這一創新舉措更具“反腐殺傷力”。

  下大氣力抓“節點防腐”,可以說抓住了防腐祛疾、扭風正氣的關鍵點。中國是個“人情社會”,許多行賄受賄等腐敗行為往往可在人情掩護下堂而皇之地進行。從以往查出的腐敗受賄案件看,不少官員受賄,大多發生在春節等節慶期間。紅包數額越來越大,禮品價值越來越高,干部越來越容易被拖下水,群眾對這類現象則越來越反感。黨的形象與政府公信力就在不知不覺之中,越來越被消解和損毀。

  從影響社會風氣的角度講,這類“小腐敗”的危害性,絕不亞於數額巨大的權錢交易。后者往往在私下裡一對一進行,一般人不易覺察﹔而這類“節點腐敗”則往往在人們的眼皮底下進行,甚至成為“慣例”“積習”。群眾雖然反感,最后也不得不“從腐如流”、跟潮追風,最終成為難以醫治的“社會痼疾”。同時,也正是因為“節點腐敗”的“顯性”特點,利用包括網絡在內的各類媒體、引導群眾進行監督舉報,就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由於大額權錢交易的隱蔽性,查起來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准。而這類易致群眾反感、毒化社會風氣的“節點腐敗”,更適合於群眾舉報、社會監督。

  不過須切記,由於這類有“傳統色彩”的腐敗具有反復性、頑固性特點,關鍵是堅持抓好“節點防腐”的常態化。“勿以惡小而不懲”,對反映的問題認真查處,對查實的指名道姓進行曝光,真正形成震懾力,讓這類腐敗現象由“司空見慣”變成“不再習慣”。日積月累,才會由點成線、由線到面,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才會有所好轉,再輔以專門機構與司法部門嚴打“隱性”的腐敗犯罪行為,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工作就會收到實效。

  正如對症下藥不但要講究藥性藥力,也要講究服藥時間與節點,反腐敗的時機抓得准,“藥效”自然會加倍,關鍵是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形成完善的運行制度與機制,而非一陣風。隻要堅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抓,一年接著一年地治理,“節慶腐敗”這類小症候少了,“腠理之疾”就不易轉化為“頑症”,風清氣正的節日氣象可現,剎住“四風”的目標可期。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22日 17 版)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