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干部直接面對基層群眾,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工作經常是“五加二”“白加黑”,責任大的同時,一些鄉鎮干部抱怨“待遇低”,“付出和回報太不成正比”。【詳情】   
  除了工資待遇較低外,部分鄉鎮干部也很在意漲工資沒“盼頭”。根據《公務員法》,公務員工資待遇的高低與職務和級別挂鉤,而多數鄉鎮干部所在的行政層級低,職務遭遇的“天花板”——正科級,也決定了其工資待遇“天花板”的高度。【詳情】

深度關注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訴求馬上辦。96333群眾信息服務平台使黨員干部聽得見群眾的呼聲、看得見群眾的疾苦,變“群眾上門”為“訪群眾家門”,提升了工作效能﹔讓群眾當考官,成為衡量工作好壞的晴雨表,成為檢驗干部作風的“風向標”。干部群眾反映,老百姓跟黨員干部的交流多了,隔閡少了﹔理解多了,誤會少了﹔信任多了,怨氣少了。
  統計顯示,該平台自2012年2月開通至2014年1月底,全市共接到群眾來電92922個,短信57718條。生成有效訴求46352件,已回復45772條,回復率98.75%,滿意率98.22%。 [全文]
 
黨員來信
“為官不為”是沒擔當
  現實中,作為帶頭人、領路者,干部的責任擔當不僅關乎個人,更關乎一個地方的發展、一方百姓的福祉。在踏實肯干的同時,干部還得能開拓進取,敢於擔當。
  當下,有的干部缺少對現實情況的了解以及復雜局面的判斷,看不清形勢,做不出決斷,或是不願負責,不敢擔當。這樣的干部“得罪人”的事不干,“討人嫌”的話不說,隻會亦步亦趨地守著“不出事”的邏輯,世故圓滑地成為推脫難題的“太極高手”。【詳情】

讓群眾把話說完
  有位基層老干部做群眾工作很有一套,訣竅也很簡單:“讓群眾把話說完。”聯系當前正在深入開展的教育實踐活動,這條看似普通的經驗值得記取。
  “讓群眾把話說完”並非難事,然而現實中有的干部卻做不到這一點。有干部認為群眾說的不過是些家長裡短的閑話,殊不知柴米油鹽裡關系到群眾的衣食住行﹔還有干部覺得淨是挑刺、找茬的怪話,沒意識到牢騷聲中承載著百姓的喜怒哀樂﹔更有甚者,群眾話剛出口就給硬生生堵了回去,結果封上了百姓的嘴,栽下了對立的“苗”,到頭來簡單事演變成說不清道不明的“言語官司”。【詳情】

莫一味追求“滿意度”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讓群眾得實惠,但前提須是從滿足合法合理需求入手,完善服務群眾的機制,使群眾得到的不只是“一時恩惠”。這就需要優化考核指標和方式,不簡單以“滿意度”排名,對負面評價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定論合理﹔同時應改進干部作風,筑牢宗旨意識,真心為民解難﹔對群眾訴求也應科學研判,合法合理的自當盡力予以解決,不應解決的則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群眾理解。無論哪種辦理方式,必須及時公開結果,讓群眾心中有數。【詳情】
黨員論壇
讓“老黃牛”有個盼頭
  鄉鎮工作環境艱苦,干部承擔的任務繁重。但由於職數有限,加之年齡、結構等限制,一般情況下,如果鄉鎮干部過了40歲還沒有被提拔為副科,差不多很難再晉升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鄉鎮干部做到正股級就到頭了,他們雖然離退休還有10多年,但因為發展空間受限,待遇難漲,導致工作激情消退,有的甚至提前內退。【詳情】

補上關愛的“短板”
  我是一名鄉鎮公務員,雖熱愛基層工作,但偶爾覺得有些累。以切身體會來說,在鄉鎮工作連續幾個月甚至大半年不歇一天“再正常不過”,與此同時,保險發放不及時、文娛活動開展少,時間久了容易間歇性地產生倦怠感。
  我認為,把鄉鎮干部的關愛機制健全起來,把“短板”和“欠賬”補上,成為當務之急。針對基層任務多、群眾訴求多樣的實際情況,可以通過完善崗位分工、假日輪休制度,因時制宜探索在“五加二”“白加黑”連續作戰之后補個“假”。【詳情】

補貼向一線傾斜
  這幾天,我們這兒不少鄉鎮干部喜得合不攏嘴,原因是市裡出台了一項新政策:鄉鎮機關干部工作滿三年,則每月發放150元補貼,每多一年,增加15元。這樣算下來,在鄉鎮摸爬滾打二三十年的干部每月可以拿到五六百元補貼。
  “五加二”“白加黑”,風裡來、雨裡去,每天穿梭在田間地頭、常年奔波於街頭巷尾,趕上考核任務則成宿合不著眼……這就是鄉鎮干部的工作常態。然而,有些地方的鄉鎮干部在承擔著復雜任務的同時,卻領著與辛勞不成正比的工資,有人甚至開玩笑,“自己還比不上出去打工的掙錢多”。長此以往,鄉鎮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詳情】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責任編輯:喬業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