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四川蒼溪縣廣推村級黨組織便民服務平台 有事您就撥“711”

記者 張 文

2014年04月15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3年12月7日是四川廣元蒼溪縣雲峰鎮的“趕場天”,一大早,鎮上的“711”指揮協調室便擠滿了各村前來辦事的黨員干部。“我這次來鎮上要辦的事可不少呢。”獅嶺村村支書張元鬆告訴記者,他要幫4位村民代辦社會保險,還要替村裡的核桃種植合作社咨詢關於土地流轉的新政策,此外還要為一位在外打工的村民補辦身份証。

  “711村級黨組織服務平台”(以下簡稱“711平台”)是蒼溪縣2013年以來為實現群眾需求與基層黨組織服務有效對接的一項新探索,目前已覆蓋該縣全部789個行政村。

  建立民生需求台賬

  “711平台”的設置,緣於蒼溪縣2012年底的一次農村調研。在這場調研中,無論普通村民還是村裡的黨員干部,都普遍反映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機制與實際需求脫節。

  “天天都喊著黨員服務群眾,但有的服務項目群眾不歡迎、不需要、不認可,好事辦不好。”蒼溪縣委書記何海生說,服務群眾首先要有一個讓群眾反映實際需求的平台。

  2013年2月,蒼溪開始在3個鄉鎮試點推行建立“711平台”。平台安裝“711”尾號的群眾需求熱線電話(“71”代表黨組織,“1”是需要的意思,“711”意為“黨組織服務群眾需要”),白天由村裡黨員干部值守,夜晚接轉到村干部手機。“711平台”按照村民的實際需求,分類記錄台賬。

  翻開獅嶺村“711平台”的“民生需求”台賬,平均每月都有100余件民生需求登記。獅嶺村“711平台”值班村干部唐清遠說,“711平台”從一建立就成了村裡最繁忙的地方,“以前村干部是鄉鎮安排啥事做啥事,現在是按照群眾的電話進行台賬登記,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

  推行三級解決機制

  “張支書,我遇到難事了!”就在雲峰鎮獅嶺村開通“711平台”電話的第二天,遠在廣東中山市打工的村民張明金就給平台打來電話,自己打工的工地急缺建筑工人,工期眼看就要延誤了。村支書張元鬆趕緊根據該村的服務人員信息庫挨個聯系做過建筑工人的村民,一周后,村裡20名建筑工人便坐上了去中山的客車。

  為力爭讓每一件台賬都能在服務平台得到辦理,各村的“711平台”整合村組黨員干部和本村專業人才,按照不同專長建立服務人員信息庫和服務項目信息庫。2013年5月,蒼溪縣在此基礎上建立村、鄉、縣三級解決機制,並規定解決時限。

  “村裡的‘711平台’接到電話后,能現場處理的,立即分類調度服務人員現場服務,村裡解決不了的,上報鄉鎮,鄉鎮10日內調度鄉鎮服務人員解決,鄉鎮解決不了的,上報縣相關部門協調解決。”蒼溪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汀說。

  據統計,全縣各村“711平台”已經累計接到需求電話近2萬次,共協調派出上萬人次黨員干部直接上門服務,5000余件群眾需求在基層得到解決。

  挂鉤干部年度考評

  “‘711平台’讓村民對村支部的工作有了認同感。”白鶴鄉柳池村支部書記代吉昌告訴記者:“村裡發展產業、改水修路通過‘711平台’征求群眾意見,年度支部測評群眾滿意度在原來基礎上提高了20%。”

  “711平台”的有效運轉,獎懲機制很重要。蒼溪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對黨員干部的服務效果實行負積分制,累計扣2分的取消評優評先資格,累計扣5分的年度直接評為不合格。

  “711平台”開通后,全縣4000名機關干部認領服務崗位1.35萬個,2萬名黨員認領服務崗位近3萬個,3100多名留守兒童和530多名孤寡老人得到定期照顧,群眾每年可節約行政審批辦事成本300萬元。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15日 18 版)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