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衡東縣對全縣農村561個農村黨組織進行分類定級,其中被評為好的黨支部有85個,一般和較差的有186個。這一數據到去年底發生了明顯變化,按照同一標准,好的黨支部達到295個,一般和較差的為78個。
    衡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賀殷認為,判斷一個農村黨組織好不好,關鍵看其是否有一個好帶頭人,是否有一支優秀的黨員隊伍。農村黨支部的好壞,與村級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系,但二者並無必然聯系,有不少經濟條件一般的村,黨支部卻很好。在他看來,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村支書和黨員是最重要的兩塊,而黨員隊伍則是基礎的基礎。[全文]

深度關注
  自2011年中組部、人社部和國家公務員局在中央機關組織開展公開遴選公務員試點以來,公開遴選成為中央機關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擴大選人用人視野、規范選人用人方式、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的有效措施,在暢通和規范基層公務員“上行通道”、建立中央與省市縣鄉五級機關相互聯系的公務員培養選拔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度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工作即將啟動。自2011年“試水”以來,這趟從基層機關到中央機關的“直通車”,已經開行至第三個年頭。
    2011年,中組部、人社部和國家公務員局在中央機關組織開展公開遴選公務員試點,探索從基層選拔領導機關公務員。首次公開遴選,便有63名基層公務員脫穎而出。
    有了試點的經驗,2012年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由“試水”階段轉入正式實施階段。中組部、人社部和國家公務員局進一步加大力度,不論是遴選部門還是遴選職位,在數量上都有大幅提高……[全文]
 
專家視線
基層黨建不能關起門來抓
    黨組織成為社會有機運行不可缺少的要素,與黨組織能否為社會服務密不可分。黨章雖然規定了農村黨支部是領導核心,但對於市場經濟體制下要自謀生路的廣大非黨員群眾來說,黨章並沒有約束力,能否自願接受“領導核心”的領導則取決於黨組織有無凝聚力。因此,沒有服務乃至優質服務的行為,就難以獲得群眾的心理認同。在某些村落,家族勢力、宗教勢力的影響依然不小,而黨支部的影響力卻有所下降。原因固然復雜,但與黨組織的某些服務缺失甚至不作為不無關系。這裡強調三點:一是政府服務職能轉變越到位,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就越易於開展,因為有些工作如修路、通自來水本來就是政府的職責﹔二是黨組織的服務不等同於社會組織的服務,有的社會組織的服務專業性很強,不是所有農村基層干部都能夠做的,因此,培育農村社會組織,倡導城市公益型組織拓展其服務區域,帶動農村社會組織的發展也是社會所需的﹔三是有些服務如農忙時組織換工、村民有急事難事,黨組織做協調組織的工作,並不需要太多資源,關鍵在於如何讓農村基層黨組織積極作為起來。
 
    所謂農村黨建工作社會化,主要指活動方式易於為基層社會心理所接受。比如,以公益的形式開展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思想工作。再如,抓住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活動。現在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依據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距離城市近的可能更多的是關心土地征用、房屋拆遷帶來的收益與沖突,幾個村庄合並為新型農村社區的也許更關心原有集體財產的歸屬、分割問題,而地理偏僻、經濟發展滯后的地方則更關心如何致富等問題,這就需要因地、因時制宜,以創新精神來解決。世上沒有單一的黨建工作模式,適合本地社會需要的,就是最合適的模式。[全文]
大家談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農村黨員管理
    當前,基層黨員的流動愈加頻繁,農村流動黨員“管理難到位、作用難發揮、先進難體現”等問題日益凸顯。雖然各地在流動黨員管理上,很多地方都進行了探索,但是都未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要解決農村黨員管理的難題,要從兩個方面轉變。 
 
    一是農村黨員管理從屬地管理向身份管理轉變。傳統黨員管理模式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以支部為依托,實行的是屬地管理,這種方式要求農村黨員是不流動的、是固定生活在一地的。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員流動的不斷加速,現行的管理模式已經成為黨員管理的瓶頸。[全文]
黨員論壇
黨員論壇:政策執行 過程也要透明
當前,在一些基層存在著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信訪不信法的問題。有的群眾遇到問題不是找基層干部,而是習慣找上級領導﹔遇事不是通過法律程序解決,而是習慣走信訪渠道。
 
    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元的,但首要的一條是一些基層組織的公信力不強,群眾信不過我們的基層組織,往往覺得上級的政策都是好的,就是在基層落實中走了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一些基層干部自身的能力素質不高。有的村干部由於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自身對新的政策理解、把握不准,在政策宣傳解釋過程中,讓群眾產生誤解,結果是把好政策給宣傳“歪”了﹔另一方面是基層組織在落實政策過程中,往往是隻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全文]

黨員論壇:組織生活 不可庸俗化
   基層黨支部定期不定期組織黨員開展各種集體活動,對於活躍組織生活、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具有現實意義。然而,當前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基層黨支部開展集體活動時,卻走了調、變了味,亟待糾正。
 
    據筆者觀察,一些基層黨支部集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照本宣科、閉門造車。表現為活動內容與形式單一、呆板,或多年一貫制地由支部書記唱“獨角戲”做專題講座,或大家你一段我一段把文件一念了之,缺乏思想交流與互動﹔活動的心得體會、黨性分析等材料,也相互抄襲、流於形式。二是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往往是一個或幾個支部聯合起來,要麼選擇春暖花開時節郊游“踏青”權充“活動”,要麼組團頻往紅色景點搞“黨性教育”,卻每每“下線”至其他景區變相旅游。[全文]

黨員論壇:“走著瞧” 不如“坐下談”
   近聞,一領導下基層檢查工作,發現某單位有一項具體工作沒能如期完成,便對該項工作的負責人劈頭蓋臉地訓斥一番:“沒本事就別當這個官,再有這種情況,你走著瞧。”不料,此舉不但沒能讓這位負責人有所促進,相反工作的責任心和干勁大大減弱,一度影響了單位的其他工作。
 
    一個人工作中出現失誤和過錯,當領導的就該及時地批評幫助,促其改進,這既是工作責任,也是關愛部屬。批評教育旨在“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最終是要幫助有錯者及時改進問題,振作精神狀態。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領導干部並沒用好批評這把尺,喜好以“嚇”樹“威”,以“令”促“行”,動不動就拿“走著瞧”、“小心點”之類的言語呵斥和行令。如此一來,既樹不了“威”,也“服”不了人,不僅收不到應有的效果,還助長了部屬的逆反心理,結果又帶來新的不良后果。[全文]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責任編輯:喬業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