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9日07: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農村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是個大課題,考驗著各方的智慧和作為。 |
4月2日的《黨建周刊》發出預告,歡迎讀者來稿就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農村黨員現狀展開討論。現從中選編幾篇予以刊發。
——編 者
加強農村黨員管理
當前,基層黨員的流動愈加頻繁,農村流動黨員“管理難到位、作用難發揮、先進難體現”等問題日益凸顯。雖然各地在流動黨員管理上,很多地方都進行了探索,但是都未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要解決農村黨員管理的難題,要從兩個方面轉變。
一是農村黨員管理從屬地管理向身份管理轉變。傳統黨員管理模式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以支部為依托,實行的是屬地管理,這種方式要求農村黨員是不流動的、是固定生活在一地的。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員流動的不斷加速,現行的管理模式已經成為黨員管理的瓶頸。因此,可否實施黨員身份管理制度,在摸清黨員基礎信息的基礎上,給每個黨員發放“身份証”,到鄰近的黨組織報到,接受組織教育管理,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發揮黨員作用。
二是農村黨員管理從全程管理向階段管理轉變。傳統的黨員管理模式實行的是全程管理,即從入黨積極分子開始管到黨員去世。新形勢下,農村黨組織對農村黨員想管也是鞭長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能否探索黨員的階段化管理模式,管好該管的。充分利用好黨員回鄉過春節、清明回鄉祭祖等時間段,把節日資源轉化為黨建資源,開展“假日黨建”,一方面加強對外出黨員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讓外出黨員給在家黨員傳授先進的理念。(浙江景寧 彭凌飛)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黨建周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