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好干部成长起来、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终等于还是没有好干部。
  用人得当,就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好干部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才能使好干部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出来。[全文]

 

深度关注
 调研本是件好事,可现实中往往却是事先打好招呼,视察层层陪同,路线被规划,对象被圈定。这类调研常常让领导干部摸不准实情,影响决策。同时,频繁接待调研也成为基层单位不能承受之重,往往调研人员还没下去,基层已忙成一团……为解决此类问题,2012年8月,云南省委组织部试行新机制,在全省组织系统内开展随机调研。目前,该制度已开始在云南全省领导干部中推广。随机调研到底如何进行?能否找出真问题?能否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探访。
  1.改变上级“被调研”、基层“备调研”
  “以前下去调研,路线基本被指定,听到的往往是形势一片大好,有的调研对象甚至被要求背台词。”一次调研,让云南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张文旺哭笑不得:“当地老百姓一看到我们就对我们说‘领导疯疯癫癫地来了,真辛苦!’后来才知道是他们被要求背台词,当地群众文化水平低,连普通话都不太会讲,被要求说‘风尘仆仆’,一紧张就说成‘疯疯癫癫’了。”张文旺直摇头。[全文]
 
红船观澜
维护党的形象是每个党员的责任

  党的形象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如海,滴水汇成汪洋;民利如山,寸土累积成巍峨”;“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咱老百姓”……这些常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名言警句,无不时刻提醒我们,党的形象事关人心向背,涉及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党的兴衰存亡。 [全文]
党员来信
“任适其位”好干部才出得来
  如何做到“任适其位”?要用其所长。“用人之短长变短、用人之长长更长”。“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就会导致“人才”变“蠢材”,用好干部关键在发挥干部特长。用其所愿,就应尽可能考虑干部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志愿,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文]

看“显才”更看“潜能”
  用当其才,以“显才”为依据选拔任用干部,工作量小、风险小、见效快。但是,如果多用些耐心和精力,把干部的“潜能”考察准,跟踪培养好,他们可能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这就需要抓好两个关键期,即“考察期”、“培养期”。[全文]

裁撤合并也要“知人善任”
  现在,有很多单位使用干部只看编制员额,不论个人优长,特别是一些裁撤合并的单位,这样的问题最为突出,使用干部只看有没有编制,有没有岗位,很少考虑谁能胜任什么岗位,谁最适合在这个岗位工作。[全文]
党员论坛
怎么听到真意见
  要想听到真意见,还要靠思想上的自觉。思想通了,就会用心去做。冷暖人自知,自己先深入地议、揭、摆、查,再让人家看看准不准、全不全,还有什么问题没找到。听意见的目的是转作风、改缺点,突出的问题、能改的问题,先改起来,再让人家看看改得行不行、好不好。这样去听意见,能听不到真意见吗?
[全文]

查找问题要“一针见血”
  一些人在查找自己的问题时,讲得最多的就是“学习不够”,这种千篇一律式的自我剖析,这种走过场的自我检讨,不仅触动不了自己的思想,也让别人听出了耳茧,是对自己和组织的不负责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找准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一针见血”地查找、剖析问题。[全文]

别忙着“出经验”
  前几日调研中,一基层干部谈及他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时说:“搞活动就是拍报道、发简报、出经验,出经验的时间越早、层次越高,领导越满意、上级越高兴。”
  此话虽差,却也折射出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以出经验代替出实效”误区。为尽快“出经验、求实效”,在活动一开始,有的地方就讲自己查改了多少问题、制定了多少制度,实则脱离了活动规律,有弄虚作假之嫌;或用名词创新替代做法创新,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实则“换汤不换药”;或集中力量造盆景、搞典型,只求“以点代面”,难以“以点带面”。[全文]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 责任编辑:杨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