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军
初到乌鲁木齐,让我处处感受“优美的牧场”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二道桥、大巴扎让我体味着少数民族地域风情,“田”字路、“煤改气”等工程让我感受到边城各族人民建设“首善之地”的气魄。如今,工作半年有余,接触“房子事”,听着房子的故事,看着城市住房的变化给各族居民带来的欣喜。
房子的故事一 : 从“住”到“有”
乌鲁木齐住房保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向我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来,乌鲁木齐城市居民住房发展变迁情况:上世纪70、80年代,拥挤不堪是每一个城镇居民最真实的居住体验,“安居”成了当时市民的迫切希望。那时,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里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年轻人结婚几年没房子也很正常。由于住房处于“统建、统配、低房租、高补贴”的状态,人们的住房观念是“等、靠、要”。但是福利分房很难做到普遍性,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居民住房形势越来越严峻。进入90年代,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后,居民住房面积开始大幅提高。一些单位开始向职工出售公产住房,开始集资建房,人们的住房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愿意出钱购买房子”。乌鲁木齐同全国一样,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分配货币化主要包括为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和建立经济适用房。同时,允许住房困难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利用自有土地集资建房。特别是商品房进入市场后,大量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人们选择的余地更大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购房目的也正从“有其屋”向“优其屋”过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升级为精神追求与视觉享受。
改革开放让我们告别了曾经住房紧张的局面,在谈及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住房变化时,70岁高龄的马大爷对我诉说了房子的故事。他居住的小区是1994年建设的,是政府建设的实验区。当时,40%的产权属于国家所有,60%的产权属于私人所有。几年后,房改了,人们出钱买下100%产权后,房子就完全属于个人所有了。当时房价也不算贵,60平方米的一套房,1万多元就买下了。同马大爷一样,享受到房改房政策的人还有很多,大多数属于国家公职人员。房改政策的实行,实现了让居者“住”其房到“有”其房的转变。房改政策让人们吃了“定心丸”,人们购买了其全部产权后,又投入资金进行了装饰、装修,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房子故事二:从“有”到“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从房改房到豪华商品房,从几十平方米到上百平方米,平面的、复式的、别墅式的,令人眼花缭乱。而随着住房公积金政策、银行按揭政策的逐渐灵活,让市民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优诗美地”小区刘先生家宽大舒适的客厅里,刘先生向我讲述了他家住房从50平方米到140多平方米的变化过程。90年代,刘先生单位开始集资修房子,他花了几千元,就拥有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到1996年再次集资修房子,修的是90多平方米的,带厨房、卫生间,修好后就卖给职工,价格也不算太贵,几万元,居住条件就更好了。他们当时都说,有那间房子,满足了,不换了。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的经济条件大幅提高,人往高处走,还是再换一套吧,就买了“优诗美地”这套140多平方米的楼房。
说起现在的住房,刘先生很满意,他说,从当初住的50平方到现在的140多平方,住房面积大多了,居住环境更是天壤之别。刘先生一家住房的变迁仅是一个代表,在乌鲁木齐,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无疑见证了人们从“有”其房到“优”其房的变化。从等着分房到自己选房、挑房,从“忧”其居到“有”其居再到“优”其居,居住条件有了飞跃提升,这无疑是改革开放和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房子的故事三:向弱势群体惠及
对于阿不来提?买买提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他实现了多年来对家人的承诺——住进楼房,拥有自己的小屋,告别居无定所的日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乌鲁木齐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如果没有廉租房,我不知道还要搬多少次家去租房。”2014年11月3日,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红庙子街西七巷261号的保障性住房小区,阿不来提?买买提提到新房的事,依然清晰记得拿到廉租房钥匙时激动的一刻:“孩子高兴地围着直跳,老婆兴奋得更是几天没有睡着觉。”
阿不来提?买买提说,过去租房子一个月要1200元,现在一年的租金才1114元,“给我们省去了很大的开支,现在的日子过得宽裕多了。”和阿不来提?买买提一样,2014年,又有上万个这样的低收入家庭,经过申请、审批后,陆续搬进新家,住上了崭新的楼房,而这也仅仅是首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了圆广大低收入家庭的安居梦,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形式,有效改善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让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美梦成真。据统计,2007年到2014年7年间,乌鲁木齐市累计建设保障性租房71400套,其中廉租房31367套,公租房18684套;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货币补贴6118户次,1301万元。同时,乌鲁木齐市除加大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外,还加大了对城市棚户区、农牧场危房等的改造力度。2014年,首府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6000套房屋。
2014年,乌鲁木齐市上调了保障性住房收入申请标准,住房人均月收入申请标准调整到720元以下,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人均月收入申请标准调整为1730元以下。这无疑意味着更多的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可以实现“住有所居”。
房子的故事随着乌鲁木齐的发展将延续下去,我有幸参与和见证这座城市建设发展,对于这座城市的故事,我感怀犹深,但期许更甚。(作者系北京市对口支援乌鲁木齐市援疆干部)
相关链接:
相关专题 |
· 援疆干部讲述新疆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