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对群众感情真挚、为民办实事、深得群众拥护——他们就是基层干部,生活在最基层,工作在最基层。为充分展现基层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网特开设“最美基层干部”专栏,将陆续推出一批优秀基层党员先锋,与广大网友一起走进他们,感受他们。
  本期先锋人物为安徽省南陵县何湾镇龙山村党支部书记胡太平。他自从2002年担任村支书以来,带领党员干部群众,积极筹集资金,争取项目,投资45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龙山村环形公路网,完成全村电网改造,新建日供水150吨的自来水厂,被当地村民亲切的称为龙山新“愚公”。

 胡太平:新“愚公”

    从放弃药材生意当上村官,已经过去了17年。昔日同行已收入千万,而胡太平每月仍拿着1000元左右的工资,却没有怨言。2002年当选为龙山村党支部书记后,54岁的胡太平更是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咱是领路的,要带村民富起来!
  这一年,他没在自家地里干过一天农活,没过问家里一件杂事,没拿村里一分工钱。2000年5月,一条通往铜陵的盘山公路在龙山铺开,胡太平“愚公”的名号也在村民口中传遍。“过去到丫山镇要1个多小时,现在20分钟就到了。”村民彭来子说。
  村民笑开了眼,书记却累弯了腰。“水管里淌出了书记的汗水,电线杆压弯了书记的腰杆。”
  谈及未来,眼角嘴角满是皱纹的胡太平兴奋起来:“打算明年扩大山核桃的种植面积,还要开发旅游资源,总之就是走特色,挣的钱都归老百姓,我就是个带路的!”
【详细】

 
 

胡太平:不当富翁当“愚公”

胡太平(右)在察看村民劳动情况。
胡太平(右)在察看村民劳动情况。

   住着自家白墙黑瓦的徽派小楼、用着干净方便的自来水、从平坦开阔的盘山公路上开车进城——龙山村的村民们总会谈论起村支书老胡:“如果不当我们村支书,他早就成千万富翁啰!”而老胡只憨憨一笑,说:“修了路,大家都能成富翁!”
  1996年,远近闻名的“万元户”胡太平被选为村委会委员。他上任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修路。“我们这是石头山,想在山上凿个洞都要费好大事,就靠村里自己干。怎么可能修成路呢?”村民们不相信,家人不理解,可是老胡就是一句话:“一定得修路!”
  他三上河南,联系当地制药公司的高管。为了省钱,他挑最便宜的旅馆住、吃最简单的便餐。最终,优质的药材质量和胡太平的诚意打动了河南一家大型制药公司,一项药材规模化种植项目落户龙山。龙山村和该公司签订千亩药材生产基地协议,实行订单农业,“公司+农户”模式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年,全村年“凤丹”种植收益超过200万元。
  “我就是舍不得村里哦!”这个周日胡太平依旧在几个村民组里来回转悠,查查正在修的砂石路质量怎么样、看看要搞的农家乐建成了啥样,他说:“这些年做了这些事,值!”
【详细】

 

胡太平:长江岸边致富带头人

    地处偏僻、道路崎岖,曾经让龙山村贫困荒凉。如今,在被乡亲们誉为“当代愚公”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太平的带领下,这里已经成为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世外桃源”。
    要想富,先修路。1999年初春的一个清晨,当乡亲们还在睡梦中,胡太平便拉起村干部和几个村民组成的施工队,进山筑路。从此每天天没亮,他便身着粗布衣,脚踏解放鞋,头戴旧草帽,肩扛大铁锤赶往工地。
    胡太平一方面带领大家筹措启动资金,一方面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支持。白天铺水管、晚上抬电杆……到2008年底,龙山村更换了8台变压器,修建了6座蓄水池,一座日供水150吨的自来水厂顺利建成。
    当年一起做药材生意的伙伴们,不少成为身家过亿元的行业“大佬”,有的一年收益就过千万元,而胡太平的月收入却不过1000元。面对人们有意无意的对比,胡太平更看重的是龙山的事业和村民的共同富裕。他常说:“当老板要让自己先富起来,因为他们是走路的;当村官要让村民先富起来,因为咱们是领路的!”
【详细】

胡太平(右)与村民谈心。
胡太平(右)与村民谈心。
 

胡太平:为老百姓做再多的事也是值得的

胡太平在组织村民劳动。
胡太平在组织村民劳动。

    今年54岁的胡太平在乡亲眼里是个能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山里人还在山石夹缝中“刨食”时,他就看准当地的“凤丹”资源,做起药材生意,一年有几万元的收入。
  从当上村干部的那天起,修路就是胡太平的愿望。1999年初春的一个清晨,大多数乡亲还在睡梦中,胡太平就带着一名村干部和几个村民组成施工队,开始进山修路。整整一年,他没在自家地里干过一天农活,没过问家里一件杂事,没拿村里一分工钱。但是,一条通往铜陵的盘山公路在龙山铺开。
  但是项目预算110万元,而项目资金仅37万元,资金缺口如何补?胡太平找到曾经一起做生意的伙伴,这个帮5万元、那个出10万元,就这样,2008年底,一座日供水150吨的自来水厂建成通水。“水管里淌出了书记的汗水,电线杆压弯了党员的腰杆。”村民如此称赞。
  “干了17年村干部,他亏大了,人家都一年上千万,他还拿着千把块!”80多岁的老支书蒋根保替他“惋惜”。然而,胡太平却觉得,“为老百姓做事、做成事,老百姓就会肯定你、喜欢你,赚再多的钱也没这值得。”
【详细】

 

群英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