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不当富翁当“愚公”

村支书胡太平在石头山上为村民凿出致富路

2013年10月28日09:18   来源:新华网

住着自家白墙黑瓦的徽派小楼、用着干净方便的自来水、从平坦开阔的盘山公路上开车进城——龙山村的村民们总会谈论起村支书老胡:“如果不当我们村支书,他早就成千万富翁啰!”而老胡只憨憨一笑,说:“修了路,大家都能成富翁!”

龙山村坐落在地处安徽省芜湖、铜陵、池州三市交会处的南陵县西南角的山坳里,喀斯特地貌将他们世世代代隔绝在这个封闭的世界里,村民世代以在山石夹缝中耕种旱地为生。上世纪90年代,村民的口粮都不够吃,只能靠着政府救济,每一两个月才能下山在崎岖的山路上攀行几十里运米、买盐。当地盛产一种叫“凤丹”的药材,却也只能“守着金娃娃熬着穷日子”。

要修路!

1996年,远近闻名的“万元户”胡太平被选为村委会委员。他上任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修路。“我们这是石头山,想在山上凿个洞都要费好大事,就靠村里自己干。怎么可能修成路呢?”村民们不相信,家人不理解,可是老胡就是一句话:“一定得修路!”

没有钱,他从政府争取、请求做生意的老乡捐助等方式,燕子衔泥般地一笔笔凑;村里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他就拉着村干部和几名村民组成施工队,自己带头拿着风钻,用安全绳将自己吊在半山腰钻岩筑路……这个原本十分精明的商人,成了大家伙眼中有点“迂拙”的“愚公”。

村民张关新还记得,有一次放炮炸山,爆破点旁边还有一辆车子没有及时开走,胡太平居然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从洞眼里拔出已经点燃的雷管引线,一把掐灭。

“为了修路,他都不要命了!”村民们说。然而胡太平说:“大家伙都指望我带他们过上好日子,我不能叫老乡们再受罪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贩卖“凤丹”,肩挑药材,走在崎岖狭窄的山路上,旁边就是陡峭的悬崖,这样的路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看到马路,而100多斤的药材也不过赚个几十元,一年累死累活也就挣个一两万元。

一年后,一条开阔的盘山公路在龙山铺开。通路那天,胡太平喝醉了。从1996年担任村干部,到1999年担任村委会主任,再到2002年担任村支书至今,胡太平共争取资金340万元,先后修建四条水泥路、三条砂石路,建成龙山村环形公路网,通车里程22公里,村民出行不再难了。不少老百姓将土产运到山外去卖,日子开始慢慢好起来了。

然而,看着村民们期盼的眼神,胡太平说:“龙山村光满足温饱怎么够?”

要致富!

胡太平发现,龙山村出产的“凤丹”虽然质量上乘,可多年沿袭的家庭散种模式,加之信息闭塞,村民们难以依靠这种优质药材致富。

胡太平决心开辟一条“致富路”。

凭借曾经从事药材经营积累的人脉,他三上河南,联系当地制药公司的高管。为了省钱,他挑最便宜的旅馆住、吃最简单的便餐。最终,优质的药材质量和胡太平的诚意打动了河南一家大型制药公司,一项药材规模化种植项目落户龙山。龙山村和该公司签订千亩药材生产基地协议,实行订单农业,“公司+农户”模式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年,全村年“凤丹”种植收益超过200万元。

“以前不仅价格低,还经常卖不出去,白白烂在家里。”在自家院子里,村民孙彩霞一边熟练地掰着丹皮一边告诉记者:“现在不仅不愁卖不掉,而且价格比市面上高好几块钱一斤,坐在家里就有人上门收。”

可胡太平却早已不再是村里的“富翁”——有不少村民依靠药材种植、销售山产、开办农家乐发了财,而当年与他一起贩卖“凤丹”的伙伴们更是有很多人都成了药材行业的大老板,身价过亿。胡太平却依然拿着每个月千把块钱的补贴。

“我就是舍不得村里哦!”这个周日胡太平依旧在几个村民组里来回转悠,查查正在修的砂石路质量怎么样、看看要搞的农家乐建成了啥样,他说:“这些年做了这些事,值!”(鲍晓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媚、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