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軍
初到烏魯木齊,讓我處處感受“優美的牧場”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二道橋、大巴扎讓我體味著少數民族地域風情,“田”字路、“煤改氣”等工程讓我感受到邊城各族人民建設“首善之地”的氣魄。如今,工作半年有余,接觸“房子事”,聽著房子的故事,看著城市住房的變化給各族居民帶來的欣喜。
房子的故事一 : 從“住”到“有”
烏魯木齊住房保障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向我介紹了改革開放30年來,烏魯木齊城市居民住房發展變遷情況:上世紀70、80年代,擁擠不堪是每一個城鎮居民最真實的居住體驗,“安居”成了當時市民的迫切希望。那時,一家三代擠在一間房子裡並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年輕人結婚幾年沒房子也很正常。由於住房處於“統建、統配、低房租、高補貼”的狀態,人們的住房觀念是“等、靠、要”。但是福利分房很難做到普遍性,很難滿足人們的需要,居民住房形勢越來越嚴峻。進入90年代,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后,居民住房面積開始大幅提高。一些單位開始向職工出售公產住房,開始集資建房,人們的住房觀念也發生了改變,“願意出錢購買房子”。烏魯木齊同全國一樣,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住房分配貨幣化主要包括為職工建立住房公積金和建立經濟適用房。同時,允許住房困難的企事業單位職工利用自有土地集資建房。特別是商品房進入市場后,大量商品房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人們選擇的余地更大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購房目的也正從“有其屋”向“優其屋”過渡,居住條件不斷改善,人們對住房的需求升級為精神追求與視覺享受。
改革開放讓我們告別了曾經住房緊張的局面,在談及關於改革開放后的住房變化時,70歲高齡的馬大爺對我訴說了房子的故事。他居住的小區是1994年建設的,是政府建設的實驗區。當時,40%的產權屬於國家所有,60%的產權屬於私人所有。幾年后,房改了,人們出錢買下100%產權后,房子就完全屬於個人所有了。當時房價也不算貴,60平方米的一套房,1萬多元就買下了。同馬大爺一樣,享受到房改房政策的人還有很多,大多數屬於國家公職人員。房改政策的實行,實現了讓居者“住”其房到“有”其房的轉變。房改政策讓人們吃了“定心丸”,人們購買了其全部產權后,又投入資金進行了裝飾、裝修,居住環境大為改善。
房子故事二:從“有”到“優”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烏魯木齊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從房改房到豪華商品房,從幾十平方米到上百平方米,平面的、復式的、別墅式的,令人眼花繚亂。而隨著住房公積金政策、銀行按揭政策的逐漸靈活,讓市民有了更多的選擇。
在“優詩美地”小區劉先生家寬大舒適的客廳裡,劉先生向我講述了他家住房從50平方米到140多平方米的變化過程。90年代,劉先生單位開始集資修房子,他花了幾千元,就擁有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到1996年再次集資修房子,修的是90多平方米的,帶廚房、衛生間,修好后就賣給職工,價格也不算太貴,幾萬元,居住條件就更好了。他們當時都說,有那間房子,滿足了,不換了。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家的經濟條件大幅提高,人往高處走,還是再換一套吧,就買了“優詩美地”這套140多平方米的樓房。
說起現在的住房,劉先生很滿意,他說,從當初住的50平方到現在的140多平方,住房面積大多了,居住環境更是天壤之別。劉先生一家住房的變遷僅是一個代表,在烏魯木齊,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市場,無疑見証了人們從“有”其房到“優”其房的變化。從等著分房到自己選房、挑房,從“憂”其居到“有”其居再到“優”其居,居住條件有了飛躍提升,這無疑是改革開放和烏魯木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
房子的故事三:向弱勢群體惠及
對於阿不來提•買買提來說,意義非凡,因為他實現了多年來對家人的承諾——住進樓房,擁有自己的小屋,告別居無定所的日子。而這一切都得益於烏魯木齊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推進。“如果沒有廉租房,我不知道還要搬多少次家去租房。”2014年11月3日,在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紅廟子街西七巷261號的保障性住房小區,阿不來提•買買提提到新房的事,依然清晰記得拿到廉租房鑰匙時激動的一刻:“孩子高興地圍著直跳,老婆興奮得更是幾天沒有睡著覺。”
阿不來提•買買提說,過去租房子一個月要1200元,現在一年的租金才1114元,“給我們省去了很大的開支,現在的日子過得寬裕多了。”和阿不來提•買買提一樣,2014年,又有上萬個這樣的低收入家庭,經過申請、審批后,陸續搬進新家,住上了嶄新的樓房,而這也僅僅是首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一個縮影。
為了圓廣大低收入家庭的安居夢,近年來,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通過建設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賃住房等形式,有效改善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條件,讓更多的住房困難家庭美夢成真。據統計,2007年到2014年7年間,烏魯木齊市累計建設保障性租房71400套,其中廉租房31367套,公租房18684套﹔累計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貨幣補貼6118戶次,1301萬元。同時,烏魯木齊市除加大廉租住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力度外,還加大了對城市棚戶區、農牧場危房等的改造力度。2014年,首府棚戶區改造工程開工建設6000套房屋。
2014年,烏魯木齊市上調了保障性住房收入申請標准,住房人均月收入申請標准調整到720元以下,公共租賃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人均月收入申請標准調整為1730元以下。這無疑意味著更多的城鎮中低收入群體、外來務工人員和新就業職工可以實現“住有所居”。
房子的故事隨著烏魯木齊的發展將延續下去,我有幸參與和見証這座城市建設發展,對於這座城市的故事,我感懷猶深,但期許更甚。(作者系北京市對口支援烏魯木齊市援疆干部)
相關鏈接:
相關專題 |
· 援疆干部講述新疆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