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蔡红霞,二六一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从事精神病护理已经整整30年,用博大的爱心和精湛的技术,帮助万余名精神疾患人员康复回归社会。
亲自试药 “我们受点委屈算啥”
“病人精神失常,我们要有理智。”面对病人的无故打骂,蔡红霞总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她常对医护人员说:“精神病人是弱势群体,医护人员关心爱护他们,既是对病人生命健康负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我们受点委屈算啥!”
创新临床护理 “紧跟时代医疗发展,紧贴病人需求”
今年4月,精神病科教学室内,来自北京10多家精神专科医院的40多名护理专家,现场观摩蔡红霞主持的多媒体教学查房。
“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仅有热情还不够,还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蔡红霞深有体会地说:“只有紧跟时代医疗发展,紧贴病人需求,才能更好地去服务病人。”【详细】
用博爱回报失去理智的暴力
一次,蔡红霞正在巡视病区,一个年轻男病人突然冲了过来,把她摁在桌子上,抓着她的头发使劲往桌上磕,直到其他工作人员赶过来制止住这名病人。这时,她的头上已鼓起了大包。
用真情安抚受到伤害的心灵
蔡红霞笑笑说:“心理疾患病人最害怕受人歧视,最渴望他人尊重认可。我吃的不只是一块糖,而是在尊重他们的人格。”蔡红霞当了30年的护士,28个春节是在病房里陪病人度过的。在护理岗位上,她凭着一片爱心,引导上千名患者战胜心灵痛苦,帮助上万名病人康复出院。
用毅力创造精神护理的辉煌
多年来,蔡红霞不顾白细胞长期偏低的身体状况,先后在自己身上试服了氯丙嗪、氯氮平、氯硝安定等多种最典型的精神病类药品。服药后的困倦、头昏、心慌、乏力等症状使她遭了不少罪,但她结合亲身体验到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归纳出“易头昏的药品宜睡前服用”“导致肌肉无力的药品服用后须加强观察”等15条护理经验,保证了临床护理的防范。【详细】
“战士决不放弃阵地”
精神病人住院治疗没有家人陪护,从生活起居到用药检查,都由医护人员全程照料。为照顾好每一个病人,蔡红霞的心特别细。病人上厕所,她要查看带没带卫生纸;女病人快来例假,她要查看备没备卫生巾。病人吃饭,她个个留意观察,看谁吃了多少,保证营养均衡;病人服药,她个个仔细照看,避免人为停药,导致疾病复发。
“仅有热情是不够的”
从事精神护理工作30年来,蔡红霞在护理康复科研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创新与探索,发表学术论文26篇,出版专著一部,参与编写专著9部,获得军队医疗成果奖8项。创建的全军首个精神病专科医院工娱治疗中心,为病人融入社会架起一座桥梁。
近3年来,蔡红霞深入基层巡诊10多次,讲解心理卫生课20多场,开展心理咨询1100多人次,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知心大姐”。【详细】
用博爱尊重患者
“其实,我真没想到会当精神病科护士,从军医学校毕业时,一张分配命令,就进了精神病科。那时我只有17岁,面对患者的怪异行为,我很恐惧。后来,在老同志的帮带下,渐渐熟悉了岗位、流程和患者,恐惧感消失了,就喜欢上了这个岗位。不知不觉,30年过去了。”
点燃病患生活希望
“是药三分毒,精神类药品副作用更大,我当医生20多年,只见过两个人以身试药,一个是患者的母亲,另一个就是蔡红霞。”医院副院长祝杨感慨地说。
在蔡红霞满是病例资料的办公桌上,一本相册十分显眼。翻开一看,是各式各样精美的手工艺品照片。相册最后一页上写着:“护士长,我现在已经是老板了,开了一家工艺品作坊,是您的帮助,让我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蔡红霞欣慰地说,这是一位康复患者寄给她的。
“今年是我入伍第34个年头。我选择了精神科护士这个职业,就选择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我的心成为患者的家,帮助那些被阴霾笼罩的心灵重见阳光。”蔡红霞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