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对群众感情真挚、为民办实事、深得群众拥护——他们就是基层干部,生活在最基层,工作在最基层。为充分展现基层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本网特开设“最美基层干部”专栏,将陆续推出一批优秀基层党员先锋,与广大网友一起走进他们,感受他们。
本期先锋人物为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书记吴天来。若是站在人群中,旁人可能都不会多看他一眼。但就是这么一位不起眼的农民,凭着一片赤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愣是把“绊脚山”变成了“聚宝盆”。
陇雅村地处桂西北沟壑纵横的大石山区,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地”之称,村民们也戏谑地把四面环绕的座座石山称为发财致富的“绊脚山”。上世纪90年代,他们靠着在山窝里种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日子一天挨一天过。
当时,吴天来凭借智慧和勤劳,攒下60多万元,成了村里的首富。然而,看着乡亲们继续在苦里熬,他心里不踏实,“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吴天来要求入党,还要当“头儿”,带着大伙儿致富。1999年,他接过了村支书的担子。
脱贫致富要有突破口。吴天来通过调研,发现石山适合种桑养蚕,且效益还不错,于是决定大力发展桑蚕业。“多少年都在土里刨食,种桑养蚕能行吗?”“家里本来就穷,钱打水漂谁负责?”……群众有顾虑,吴天来决定“第一个吃螃蟹”,拿自己做实验。2002年,他腾出自家的10余亩地种植桑树,建立小蚕共育室进行试养。一年下来养蚕16张,总收入1.5万元。【详细】
他是桂西北喀斯特大山中的一位农民,曾经身无分文的走在打工回乡的路上,不甘贫穷的他凭借过人的胆识,成为闻名十里八乡的致富能人,然而,“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起来才是真的富”,吴天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站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村部所在地陇堆屯的中央,仰望苍穹,四壁是山,陇雅村的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坳里。上个世纪90年代,有地质学家来此考察,留下这么一句话:陇雅环境恶劣,根本不是人类生存的地方,这种地方的农户如果不搞异地安置,永远走不出贫困。
“我不信!”吴天来略带固执地说,“只要有人带头,一定能把村子建好。”那个时候的吴天来是个商人,在全村还点着煤油灯的年代,他已攒下近百万元的个人财富。陇雅村300多户人家散居在42个不通路、不通电又严重缺水的自然屯里,要使村民脱贫致富,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详细】
“我不想再出名了!”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天来碰到前来采访的记者时,直言不讳地说,“你们老报道我,领导干部来视察、调研的多了,我就没有时间为群众做事了,老百姓就会说这个人骄傲了,叫不动了。”
从县城出发,要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大石山深处的陇雅村。走进这座四面环山的村庄,家家户户都住在小洋楼里,村里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四通八达,让人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个交通闭塞、水电不通、满是茅草房的穷山村。
现年55岁的吴天来,高中时曾因贫困辍学,返乡后他通过开采锑矿,采收和种植药材攒了些钱,成为村里率先富起来的人。
1995年,凌云县97%的村都通了电,由于拉电的资金和线路无法落实,摸黑的陇雅人只能干着急。一次党员会议上,当时还不是正式党员的吴天来大胆拿出早已想好的线路安排方案,表示费用自己预先垫上,“灯亮了再付钱!”【详细】
在吴天来的带领下,陇雅村山变绿了、村变美了,人也变富了,一条条宽阔的公路连接着千家万户,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树中,陇雅成了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吴天来舍小家为大家,致力于解民之困,带领群众修建了总容量为12000立方米的大水池, 修通11条27公里长的屯级公路,架设了93.6公里的高低压电路,解决村民行路难、饮水难问题,使陇雅村民结束了点煤油灯,没见过电灯电话的历史。他致力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100%的村民解决了温饱,100%的农户住上了瓦房,100%的农户用上了电灯,100%的屯修通了公路,65%的群众安装了电话。他无私奉献,几年来,他为贫困农户无偿捐款5万多元,为村公益事业垫资60多万元。1999以来,先后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全国扶贫贡献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