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黨的十八大精神學習輔導

□ 劉玉瑛 李桂秋 趙長芬 王思林
2012年12月28日13: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31.如何完善基層民主制度?

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發揮基層各類組織協同作用,實現政府管理和基層民主有機結合。

32.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推進依法行政,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33.如何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行政體制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縣(市)改革,深化鄉鎮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減少領導職數,降低行政成本。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善體制改革協調機制,統籌規劃和協調重大改革。

34.如何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的四項基本權利。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建立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35.如何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鞏固統一戰線的思想政治基礎。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團結合作。全面正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與此同時要落實黨的僑務政策,支持海外僑胞、歸僑僑眷關心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

36.如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首先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其次要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為人民提供廣闊的文化舞台,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37.為什麼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也是我黨意識形態的核心,是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在當前社會多元價值觀並存的情況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引領社會思想、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凝聚社會共識的作用。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能夠把廣大人民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之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為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

38.如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給人民以積極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培育良好的道德風尚。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各領域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

39.如何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產品創作以人民為中心,提高質量。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的幫扶力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普及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40.為什麼要加強社會建設?如何加強社會建設?

加強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証。必須從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責編:楊媚、權娟)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