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官民沟通的情商考验

2013年09月16日08: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沟通缺情商,病根在哪里?

□ 王 雪

中国心理保健专家委员会专家、高级心理督导师马晓晗研究员认为,情商有三大要素:情感、表达和调控,而情商是情感表达和调控的水平。他进一步强调,“情商是决定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领导干部或工作人员本来是“公事公办”,但却受到舆论的非议、上级的批评。而受到非议、批评的人也常常感到委屈:为啥力没少出,群众却不领情、上级也不满意?

不能否认,在一些具体问题、具体人上,情商成了官民沟通中一道难过的坎儿。那么,原因何在?

观念病:权力至上,漠视群众

对于一些干部在与服务对象沟通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商短板”,追本溯源,观念问题是症结所在。

《浙江日报》的一篇评论指出,根深蒂固的权力至上观念,使得有些干部忘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忘记了“权为民所赋”,罔顾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习惯性地忽略民意,常常象征性地征求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或者把政府已经拍了板的事情向社会草草地通报一下,就算是履行了决策程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肖凤桐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评估走形式,“可行性研究变成了‘可批性’研究”。他举例说:“我们去下面调研,发现有的地方政府跟农民说,你要是(给赞同立项)画钩,就给你一袋大米、三袋洗衣粉。” 他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上报的对立项99%、98%的群众认可度,实际上往往是不足的。

还有一种现象折射出官民沟通中的困境。一些仕途顺达的干部本来情商很高,但因“权力至上”观念的影响,在官民沟通中却表现为情商低值;一些领导干部对上汇报时口若悬河,面对群众时却不会讲群众乐意听、听得懂、能管用的话,常常“无话可说”。据报道,新华社记者随某省一位厅长到基层调研。该厅长在与群众交流时,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他私下坦言,有时见到群众,真不知该聊些什么。

为何产生这种交流“尴尬”?《齐鲁晚报》的一篇文章认为,因为这些党员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心里没把群众当回事。心中无情,自然在接触群众时逢场作戏,面对群众时无话可说。

“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是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但在一些人身上,说和做成了互不相干的“两张皮”。据新华社报道,安徽省霍邱县孟集镇中心店村村民郭仁寇因不满四亩多地的粮补款被人领取,多次要求变更粮补卡上的名字。村镇干部虽嘴上答应,却迟迟不见行动。今年6月21日,在再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郭仁寇在镇政府农经站三楼坠亡。令人震惊的是,在场的多名村镇干部竟无人上前施救。而事发前半个小时,该镇刚刚开完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会议。

《人民日报》在评论中指出,一些人动摇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上犯了迷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