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援疆干部講述新疆故事

砥礪在祖國的西北角

劉旸輝

2015年07月28日09: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新疆,一個美麗迷人的地方,這裡山川多嬌、雪域妖嬈,高原神奇、風光獨好。

新疆,一方故事傳奇的熱土,這裡城鄉巨變、民心淳善,風情獨特、撩人心弦。

作為第八批中央和國家機關援疆干部,入疆以來經歷的許多故事,給我內心感動、供我精神給養,時刻激勵我在這集改革發展主戰場、維護穩定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於一身的祖國西北角,砥礪奮進、矢志前行。

葉爾羌河畔幸福的淚水


葉爾羌河:莎車縣喀群鄉且克霍伊拉村村民聚在村頭河邊,談起葉爾羌河防洪治理工程的開工喜笑顏開。(劉旸輝攝)

葉爾羌河發源於喀喇昆侖山,千百年來奔流不息,滋養著兩岸240萬各族群眾,既是新疆最大的灌區,也是洪災最多、農民防洪負擔最重的流域:每年沿岸用於防洪的供料、投勞折資高達上億元,但往往大多被沖毀,沿線400多公裡的灌區百姓年復一年深受其害。

2014年10月16日,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葉爾羌河防洪治理工程在喀什地區莎車縣艾爾斯蘭巴格鄉帕特木卡西村啟動。我到現場採訪報道。

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現場宣布“葉爾羌河防洪治理工程開工了!”時,我看到臨近四鄉八村趕來的各族干部群眾歡欣鼓舞、笑逐顏開:年過花甲的老人將牛皮鼓敲得震天響,精神抖擻的小伙子把嗩吶吹得聲聲嘹亮——臨時被開辟為儀式現場的葉爾羌河邊空地,頓時成為歡樂的海洋。

53歲的農民阿不來提·熱合曼激動得有些難以自抑:他熱淚盈眶、髭須抖動,看到自治區領導走過來連忙迎上去雙手緊握,同時嘴裡不住地念著:“熱合麥提(維吾爾語‘感謝’的意思)!熱合麥提!”

他告訴人們,從18歲起,他就和村裡人一起與洪水斗爭,當年爺爺和父親抗洪時非常艱苦,用毛驢拉、用人肩扛石頭,好幾輛毛驢車都用壞了,人也累得筋疲力盡。從1984年至今,家裡7台拖拉機因抗洪而報廢﹔由於長期浸水,他兩條腿患上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

“感謝黨!感謝政府!今天我就像過古爾邦節一樣高興,如果爺爺、父親還活著,他們也會像我一樣激動得流淚……”阿不來提深情地告訴現場所有人。

帕特木卡西村黨支部書記買買提·恰瓦在代表村民致辭時也是激動不已:“國家要投巨資在幾年內修好永久性防洪堤壩,村民們聽到這個消息后高興得像過年一樣!”現場,許多村民的喜悅和眼淚一起奔涌,他們紛紛舉起手機拍下開工場面。

買買提·恰瓦和幾位村民帶我來到舊堤壩上,指著一片密密麻麻、歪歪斜斜的三角木樁說:“每年枯水期,村民都會手搬車拉把河底的鵝卵石運到岸上,在汛期來臨之前用木頭捆扎好三角樁打進岸堤,然后再填放鵝卵石加固。這些都是我們一年年、一塊塊石頭壘起來的。‘帕特木卡西’就是‘沒完沒了堆石頭’的意思……”

當天,村裡的老黨員吐爾地·扎克爾還特意刮了胡子,穿上淺灰色的西服。在清晨金色的陽光下,他激情滿懷地用維吾爾語朗讀起一首自己寫的詩:

“莎車縣人多地少/ 洪水時時來侵/ 吃盡貧困苦頭/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 扼住洪魔的脖子/ 引領我們走上致富路……”

一首拙朴的農民詩,預示著葉爾羌河的新生,也緩緩道出240萬各族干部群眾的心聲。

“什麼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位於祖國西北角的哈巴河縣薩爾布拉克鄉科可托海村牧民護邊員杜給·特熱汗在中哈邊境線上巡防護邊。(劉旸輝攝)

第一眼看到杜給·特熱汗時,他左側臉頰上“倒T字形”的凍瘡疤痕讓我印象深刻:這道疤痕在邊境線上特有的柔和陽光下泛出淡金色的光輝,似乎訴說著這位哈薩克族牧民十六年如一日巡防護邊的感人故事。

2014年11月中旬,我在位於祖國最西北角的哈巴河縣採訪時,當地干部介紹的薩爾布拉克鄉科可托海村牧民杜給·特熱汗愛國護邊的故事讓人神往。

荒漠無垠、崎嶇難走。在一個人歸馬歇、寒意漸濃的傍晚時分,我和杜給·特熱汗手持望遠鏡、身背裝備包,踩著鬆軟的沙地巡邏在中哈邊境線上。

“巡邏的時候一般是早上8點鐘起床,喂完家裡的20頭牛和30隻羊,匆匆吃點馕餅、喝口奶茶,就要趕去和其他巡邊員會合出發了。”45歲的他一邊巡邏,一邊給我介紹情況。

2008年冬季的一天,杜給巡邊時發現一夜大雪后積雪埋沒了邊境線鐵絲網、覆蓋了界碑。他趕緊打電話叫人,大伙兒一口氣在茫茫雪原中干了四五個小時才清走積雪。說到這兒,他指了指我們已走到跟前的界碑說:“關鍵是要把界碑給露出來。”

2011年5月的一天,杜給巡邊時發現一個形跡可疑的“背包客”,隨即上前盤查。那人鬼鬼祟祟、支支吾吾,聲稱“要去烏魯木齊,但迷了路”。杜給感覺不對勁兒,隨即和另一位護邊員將其扭送到邊防派出所。后來,他們受到有關部門表揚。

一年冬天風雪特別大,杜給巡邊時臉被凍壞。后在縣領導關心下去醫院看,隻拿了些藥便又急著回來巡邊。在最冷零下50多度的極寒天氣下,他的臉上逐漸落下長達十幾厘米的凍疤。

從2009年開始,幾乎每一年杜給都被授予“優秀護邊員”、“愛國擁軍先進個人”、“愛民固邊模范戶”等光榮稱號。據縣裡干部介紹,16年來杜給共計趕返臨界牲畜6000余頭(隻),向邊民宣傳法律法規300余次,攔阻臨界人員100多人,制止違法採挖藥材、拾鹿角等300余人,提供有價值信息20余條……

杜給有兩個女兒,都還在上學。問及對孩子有什麼期望,他說:“也沒什麼太大期望,長大后不管她們做什麼,隻希望能為國家作點貢獻。”

我問他這麼多年護邊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他憨實地笑了笑,說:“什麼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天南海北送國旗 中華兒女護邊疆

2014年底,我援疆工作的新疆經濟報發起“迎新年送國旗——我們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大型專題活動,聯合新疆公安邊防總隊、新疆青年社會組織促進會等單位,為巡守在邊境一線的各族農牧民護邊員贈送國旗和其他物資,活動中發生的一些故事讓人感動、催人奮進。


從天南海北寄來的五星紅旗送到祖國最西端烏恰縣吉根邊防派出所各族農牧民護邊員手中。(劉旸輝攝)

活動第一天,烏魯木齊市86歲的程廣銀和79歲的常銀芝夫婦即致電要贈送10面國旗,后因行動不便委托51歲的女兒程建萍送來國旗。普通的施工人員范吉勇專程帶著兒子送來10面國旗和100雙棉手套,以在寒冷的冬天向護邊員表達敬佩和關心。

還有一位美麗的人大代表德麗達爾·阿不力米提,一參加完市“兩會”就代表全家給護邊員送來10面國旗。她告訴我們,這次也是想用行動告訴孩子,愛國愛疆的精神要代代相傳,社會才能更加團結和諧,國家才能越來越強大。

一些在新疆工作和生活的援疆干部也積極參與活動,第八批中央和國家機關援疆干部張超文、李新華、孟未、楊新利等不但自己贈送還推動更多人熱情參與。浙江寧波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羅邵東更代表34位寧波援疆干部人才,專程到報社贈送36面國旗。


來自疆內外甚至海內外的五星紅旗送到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線77號中國界碑附近。(劉丈國攝)

活動在疆外也引發強烈反響。原天安門國旗班班長趙新風寄來66面國旗和66枚國旗胸章,海南省三沙警備區政治部干事侯坤從祖國最南端地級市三沙寄來五星紅旗,27歲的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昌珠寺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洛桑頓朱也寄來國旗,並表達“你在新疆我在西藏,我們同守祖國邊疆”的真摯感情。同時,四川、江蘇、雲南、廣西等10個省份的干部群眾也都熱情參與。

一些海外青年也積極響應,在俄羅斯的吾爾坎·木巴熱克、在西班牙留學的張倡奇、在日本留學的馬致遠、在美國留學的張天騏、張文濤等同學,以及在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的一些學生青年都熱情參與,“給新疆的護邊員贈送國旗”一時成為很多海外留學生的共同行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送國旗”活動又掀起一個高潮:先是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通過新疆經濟報向護邊員致意,繼而海麗曼、麥麥提熱伊木·買買提明、熱汗古麗·依米爾、那布拉夏·胡加洪和蘇力坦·加依納克等全國代表委員紛紛贈送國旗,並對加強護邊員隊伍建設貢獻思考建議。

新年伊始,新疆經濟報派出6路記者,分別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區等地邊防一線,把一面面國旗、愛心物資以及參與活動的單位、企業和人士的關心問候,送給一個個優秀護邊員。護邊員們表示,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國旗是自己一生最珍貴的禮物,也激勵著各族中華兒女團結齊心協力,共護大美邊疆、同建美好家國。

“這面國旗我一定會好好珍藏,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再傳給我的兒女和孫子,讓他們永遠珍傳下去!”活動中,烏恰縣膘爾托闊依邊防派出所護邊員加爾買買提·阿不都熱合曼的這句話,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中。(作者系新華社援疆干部)

相關鏈接:

走過新疆的大美四季

阿孜古麗

阿力賣羊記

烏斯曼大叔

哈巴河的姑娘

同心兄弟足球夢

九龍江和木壘河在天山腳下的約定

村裡來了“編外教師”

重現藍天白雪

多彩新疆,在最美的季節遇見你

童話邊陲 魅力津城

基層干部的楷模——師延林

遠上昆侖第一哨——神仙灣哨所

新疆民族舞蹈的精靈

美麗的喀什“姐妹花”

惠遠古城:終將消逝的煙塵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