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對群眾感情真摯、為民辦實事、深得群眾擁護——他們就是基層干部,生活在最基層,工作在最基層。為充分展現基層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本網特開設“最美基層干部”專欄,將陸續推出一批優秀基層黨員先鋒,與廣大網友一起走進他們,感受他們。
本期先鋒人物為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社區黨工委書記崔章程。崔章程同志擔任魯谷社區黨工委書記十年中,帶領魯谷社區開展了系列創新,建立了北京市首個街道層面的社區委員會和社區黨委,並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等300余個獎項。崔章程本人也被黨中央表彰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沒有吃不了的苦 沒有過不去的路
崔章程:社區改革讓群眾滿意
這是個“老兵”。18載戎馬生涯,其中14年在新疆,4年在西藏阿裡。縱使條件極度艱苦,他說,“沒有吃不了的苦,沒有過不去的路”。“卸甲”之后,成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的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魯谷社區的建設。自2003年以來,他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多項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始終將群眾滿意與否當作衡量准繩……
他就是崔章程,現任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社區黨工委書記。
魯谷社區位於京城西部,常住人口10萬人,下轄22個居委會。看上去似乎和其它地方沒有什麼不同,但它卻是北京市首個“街道級”社區。在這裡,有著被居民稱作“小人大”、“小黨代會”等各項制度。黨的領導、依法辦事、居民自治三者在此緊密結合。
2003年,魯谷社區在全市率先成立街道層面的群眾自治組織——社區代表會議制度。為讓社區代表真正體現民意,每一個參與競選的代表都要發表競選演說,並且還會在社區內進行公示。 【詳細】
“北京市石景山區委魯谷社區工作委員會書記崔章程,整整花了10年時間,讓人們透過基層社區干部的工作實踐,看到了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設想”。
魯谷社區,是北京市唯一被稱為“社區”的街道。不同於城市內傳統的街道辦事處,魯谷社區的改革思路,是讓精簡機構、轉變職能、提高效率、基層民主以及加強黨的領導這些政策方向落到實處:公務員精簡50%、17個科室簡編為“三部一室”、成立社區大黨委、建立社區“小人大”,無不讓人感受到新風扑面而來。
“我主動提出到社區工作,就是覺得這裡最接地氣。”58歲的崔章程說,“感覺到了基層才能真正把自己所思所想實踐出來。”新世紀初,崔章程主動要求走出機關大院,告別了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的崗位。
2003年,魯谷社區正式從八寶山街道辦事處脫胎而出,是克隆一個一模一樣的辦事處,還是建立一個具有全新管理模式和體制的新型現代化社區?作為魯谷社區首任工委書記,崔章程帶著對“改革設想”的探索和對實踐的一腔熱情投入到改革試點中。【詳細】
“作為北京市首個“街道級”社區——魯谷社區的“帶頭人”,崔章程在這個位置上干了10年。社區基層民主自治體系的建立,讓老百姓的困難有地兒說、及時說、有著落,崔章程也因此獲得了“北京市先進個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然而,接待過多位外國元首到魯谷社區參觀的崔章程,面對記者的採訪,一臉的風清雲淡。他說:“為百姓服務是永遠的、無限的,我做得遠遠不夠。”
黑暗了18年的小區終於亮了
6月14日是星期五,北京少見的悶熱天氣,崔章程的行程排得滿滿的。
下午1點半,接受記者1個小時的採訪﹔兩點半,主持會議討論社區代表換屆工作﹔3點,參加社區代表會議征求代表意見﹔4點,到新建成的“五芳園健身廣場”現場調研﹔5點,回到辦公室處理文件。
2003年4月,魯谷社區成立,崔章程成了“掌舵人”。社區怎麼運作?是克隆一個“街道辦事處”,還是建立一個具有全新管理模式和體制的社區?【詳細】
“2013年6月14日下午,一場居民代表會議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社區行政事務管理中心進行。崔章程是這個社區的“帶頭人”,自從2003年擔任魯谷社區黨工委書記以來,像這樣的居民代表會議不知道開了多少次。
重興園社區代表郭伶反映,京漢旭城小區西側的花園沒有照明設備,也缺乏健身器材,居民開展活動很不方便。
“督促有關部門盡快解決,我來跟進。”崔章程當場拍板。
2003年4月,魯谷社區脫胎於八寶山街道辦事處,成為北京首個被稱作“社區”的街道。當年,石景山區成為“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區”,魯谷社區就是這個“示范區”中的“試點”。是“克隆”一個一樣的街道辦事處,還是建立一個具有全新管理模式和體制的社區?當時有爭論有分歧,面對巨大的壓力,有著18年當兵經歷的崔章程果斷決定:改革、創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崔章程感慨地說:“社區改革的方向沒有錯,但如何界定?就是看社區百姓是不是覺得改革有利。社區改革,群眾滿意是最終目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