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4·14”地震发生后这3年,张国强掉了30斤肉,堂堂的“康巴汉子”变成了“康巴瘦子”。
2010年8月,玉树县征地拆迁领导小组成立,张国强被任命为组长,和他搭班的,还有纪委、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干部。
“不把地方腾出来,重建就没法进行。新玉树建不成,老百姓就要继续在帐篷里受冻,转移到外地的学生就要继续和亲人分离,就为这个,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张国强深知这苦差事意义重大,一开始,就铁了心把人缘、面子全都豁出去。
同事、发小、邻居、师长、亲戚……一路拆过来,他挨了很多骂
恨张国强的人很多,他的办公室门窗无数次被砸烂过,他也被人无数次威胁过。但他说,他都理解,等有一天新玉树建成了,那些恨他的人就都明白了。
“将来,我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儿孙们我为这座城市做过什么。”张国强说,“历史带来的这个使命历练了我,也让我更相信未来的美好。” [详细]
勇挑重担 压力面前不屈服
2010年10月,按照灾后重建规划,要在年内打通玉树州结古镇北环路。北环路沿途住户密集、拆迁难度极大,许多人认为在两个月打通北环路是不可能的。在10级大风的天气里,在土方作业导致的漫天尘土下,张国强同志每天亲临拆迁现场,东家进、西家出,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耐心细致地宣传讲解重建规划政策,一天下来,嘴巴、鼻孔、耳朵、眼里全是黄土。经过不懈努力,12月底,北环路宣告通车。【详细】
心系群众 科学合理推进拆迁
拆迁过程中,张国强同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合理、有效地推进拆迁工作。结古镇地势狭小,土地紧缺。本着群众利益最大化、最小干预土地原貌原则,他贴近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在工程允许范围内,优化设计方案,尽量减少征地。援建方采纳了他的建议,及时调整建设方案,采取加高挡土墙、采挖山包等措施避免了占用居民土地,有效推进拆迁工作进程。 【详细】
拆迁工作有多重 肩上担子就有多沉
挺直的鼻梁、腊黄的脸庞、瘦削的身材,患病多年的张国强自征地拆迁工作开始后,一直在县政府的这间板房里忙碌着:每天早晨六七点钟,央企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等在这里,与张国强一起去拆迁现场;每天还有许多群众来到这里,向拆迁小组反映拆迁中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玉树征地拆迁的工作有多重,张国强肩上的担子就有多重。【详细】
超体力透支和疾病 他倒在拆迁现场
超体力的透支,让原本稳定的病情复发,丙肝这个折磨张国强多年的疾病再一次将他击倒了,他被紧急送往医院,20多天后,不顾医生的劝阻,拔掉针头,张国强再一次来到了重建现场。人们忘不了,多少次,张国强就这样倒在了拆迁现场,人们更忘不了,多少次,张国强就这样又站了起来。带着干扰素,现场注射———呕吐、头晕、脱发,所有的一切都没有让张国强停止前进的脚步。 【详细】
千方百计解决住户的实际困难
玉树重建,道路先行。2010年10月,因重建需要省指挥部要求结古镇区北环路必须在年内打通。但北环路沿途住户密集,涉及1000多户住户,拆迁难度极大,就连北京援建指挥部的负责人也认为两个月内打通北环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10级以上的大风天气里,在土方作业导致的漫天尘土里,在刺骨的风雪夹击中,他每天亲临现场,东家进西家出,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做住户的思想工作。【详细】
想方设法扫除灾后重建重重障碍
征地拆迁工作越到尾声,难度就越大。从去年8月10日至今年4月,他带领拆迁组完成了近90%的拆迁工作量,而剩下的不到10%的拆迁量却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这对灾后重建的进展带来了阻碍,为使重建工作顺利进行,他强调特殊时期必须用特殊政策和特殊方法推进征地拆迁工作,以强有力的攻势攻破征地拆迁这一久攻不下的堡垒,扫清重建道路上的第一障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