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沾益县经陈家顺牵线搭桥外出务工的农民达9000多人,返乡率从最初的80%以上降到5%以下,打工成为当地人重要的致富途径。陈家顺的服务受到农民工朋友交口称赞,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民工局长”。
云南人都是“家乡宝”,到了外地往往不适应。2007年刚到义乌时,陈家顺从沾益县带出去303名农民工,一个星期就回去了一大半,留下的农民工也存在思想不稳定、生活不适应等问题。如何让农民工留得住?陈家顺于是开始体验打工。
截至目前,在陈家顺和同事的努力下,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累计调解与民工有关的各类纠纷1000余起,协调企业垫付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用7万余元;成功协调解决劳资纠纷60多起,为民工挽回损失近200万元;帮助民工购买往返车票6500人次。 [详细]
身先士卒,卧底行动
这件事促使陈家顺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以后要身先士卒,自己先去义乌的一些企业和工厂试工,对招工单位进行摸底,根据里面的福利待遇、工作强度分出“三六九等”,然后再把好的企业介绍给农民工兄弟们。【详细】
按时拿到月薪就是农民工的幸福
“我觉得幸福主要是一个心理满足的问题,农民工的幸福就是心理期望能获得月薪3000元,能按时安全的拿到3000元他就觉得幸福,如果超出3000元的收入,他就会觉得超幸福。对我个人来讲,身体健康、工作充实、领导对我、老板对我、民工对我、我对一切人的承诺能够按时兑现就是幸福。我觉得现在的不幸福多来自于攀比和社会中人与人的差距。”
陈家顺说过,“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正是这一份良心和责任,才使陈家顺隐姓埋名背井离乡打工,为乡亲们卧底,也感动了亿万国人…… 【详细】
要让农民工相信你,你要先真正懂他们
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陈家顺,5年时间5次刻意隐瞒公务员身份,做一名打工仔——这段“卧底”经历,是他人生卧薪尝胆收获到的最宝贵财富。苦,他吃过,每天12小时站下来,下班时迈不开腿;气,他受过,被要求严格的老员工训斥“笨死了”“不干走人”;疲惫,他领教过,夜里在飘荡着汗臭和呼噜声的群体寝室里彻夜难眠;孤独,他品尝过,没有亲人和朋友,思乡之情日甚一日;焦虑,他经历过,为了辞职领取工资,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详细】
群众把我们看作希望,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
陈家顺和同事也常常遇到不能适应环境、不断提出换岗要求的“偏执者”、“难缠精”,但他总劝导同事:“在家百样好,出门万事难。他们出门肯定经常遇到这个难、那个坎的,心里憋着气呢。我们想周到一点儿,做细一点、做实一点,把话说到位一点,效果就会更好一点。”【详细】
我尽我的力量
然而,维权也并不都是圆满结局。陈家顺的妻子李凤仙告诉记者,陈家顺的努力也有很多时候得不到农民工的理解和承认。这样的事例还不少。每每如此,陈家顺总是说:“我尽了我的力量,履行了我该履行的职责,我无愧于心!”。【详细】
我心中沒有“怕”字
记者问陈家顺遇到这样的情形怕不怕?“我怕了,我们的农民工怎么办?我怕了,要不到工钱怎么办?”陈家顺说,为农民工维权,心中就没有装过“怕”字。因为“怕”这种情绪是此消彼长的,一旦怕了,被讨要工钱的对象就会更嚣张。
5年的维权历程中,陈家顺已经为农民工调解纠纷近千起,挽回农民工直接经济损失56万多元,化解各类集体辞职事件20多起。“做这些事情不为别的,只是职责所在。”对于经历过的一切,陈家顺似乎从容淡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