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700余件,為外出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3600余萬元。由於處事公道、調解成功率高,江西省蘆溪縣宣風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法律服務所所長、首席人民調解員楊斌聖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鄉村判官”。
宣風鎮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商貿古鎮,流動人口多、外出務工人口也多,由於地處邊界地區,矛盾糾紛時有發生。1983年,楊斌聖擔任宣風鎮司法員后,終日奔波調處各類紛繁復雜的糾紛矛盾,騎爛了5輛自行車、5輛摩托車,他也從一個26歲的“愣頭青”變成了一個“婆婆媽媽”的“老頭子”。
“要帶著感情去做事,你才不會煩。從事人民調解工作,最需要耐得住寂寞,而不要去想升官發財。”楊斌聖說。
正是因為對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朴實憨厚的楊斌聖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調解工作中去,哪怕"病魔"的來臨。 [詳細]
農民工利益受損時需要法律援助,我有義務為他們撐起維權的天空
“困難中我陪著他們堅強地面對,成功時我陪著他們幸福地落淚,我感覺自己和他們就是一家人,這份情感始終裝在我心中。”說起為農民工維權,楊斌聖的眼中滿含淚水。【詳細】
處理糾紛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矛盾激化,靈活的方法是調處成功的關鍵
楊斌聖深知,人民調解工作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需要豐富的法律知識和靈活的調解方法。於是,他如海綿汲水一樣地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識,寫下了20多本讀書筆記,先后拿到了法律服務執業証、省聽証主持人資格証、市行政應訴資格証和行政執法等資質証。由於浸染法律多年,他也成為鄉村“土律師”。
去年9月,竹垣村村民陳文華外出打工時不幸從建筑工地高空摔落,造成癱瘓。楊斌聖接到求助后二話沒說,當日就隨同其家屬趕到廈門協商賠償事宜。當時承包商揚言,最多出三四萬元錢,多了就跑人!面對耍橫的承包商,陳文華的丈夫打算放棄。楊斌聖堅信法律的力量,他一邊與承包商周旋,一邊找到該承包商的挂靠公司…… 【詳細】
確診肺癌 邊化療邊調解
2011年3月,楊斌聖確診患上了肺癌。雖然領導強制他脫崗休息,但楊斌聖隻在療養院住了一個晚上就跑回來。“我能吃能喝能說話,療養什麼?”他對同事說。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比看到矛盾雙方在自己的努力下變得親如一家更讓人高興,沒有什麼比群眾利益得到維護更讓人開心。楊斌聖一邊進行化療吃中草藥,一邊在工作中忘去病痛。自他患病以來,經他調解的案子不下400件,而追求快樂工作的他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詳細】
1到160 形成“楊斌聖”效應
160個“楊斌聖群眾工作室”挂牌成立后,楊斌聖成為一種標杆,影響著黨員干部的行事做人。宣風鎮排樓村干部易忠群說:“挂了‘楊斌聖群眾工作室’這塊牌子,好比有一雙眼睛在背后盯著我們,時刻提醒、鞭策著我們認真工作。”鄉“楊斌聖群眾工作室”調解員、鄉司法所副所長郭錦奇以楊斌聖為榜樣,贏得群眾贊譽。【詳細】
“土律師”調解促和諧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楊斌聖每年都會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幾百元錢,用來買法律方面的書,經常挑燈夜讀。29年間,他的讀書工作筆記已有滿滿一大箱近300本,並先后拿到了法律服務工作執業証、省聽証主持人資格証、萍鄉市行政應訴資格証和行政執法証等資質証。由於學習法律知識多年,楊斌聖也成為鄉村“土律師”,特別是對一些與農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更是爛熟於心,在工作當中運用自如。【詳細】
真心為百姓 勤勉守公平
熟悉楊斌聖的人都了解他的“七不原則”和“八字格言”。“七不原則”是指“不坐臥鋪、不住賓館、不下館子、不收報酬、不打的、不抽煙、不喝酒”,“八字格言”是指“嚴、慎、勤、德、公、廉、實、誠”。這是楊斌聖在從事調解當中樹立的一套“行規”,絕不能打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