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一離開群眾,內心就感到孤獨”——記“鄉村判官”楊斌聖

2013年05月20日10:0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30年來,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700余件,為外出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3600余萬元。由於處事公道、調解成功率高,江西省蘆溪縣宣風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法律服務所所長、首席人民調解員楊斌聖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鄉村判官”。

宣風鎮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商貿古鎮,流動人口多、外出務工人口也多,由於地處邊界地區,矛盾糾紛時有發生。1983年,楊斌聖擔任宣風鎮司法員后,終日奔波調處各類紛繁復雜的糾紛矛盾,騎爛了5輛自行車、5輛摩托車,他也從一個26歲的“愣頭青”變成了一個“婆婆媽媽”的“老頭子”。

“要帶著感情去做事,你才不會煩。從事人民調解工作,最需要耐得住寂寞,而不要去想升官發財。”楊斌聖說。

正是因為對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朴實憨厚的楊斌聖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調解工作中去,哪怕“病魔”的來臨。

2011年3月,斷斷續續咳嗽了大半年的楊斌聖,在女兒的再三“逼迫”下,才去醫院做了一次檢查。不料,竟被醫生診斷為“右肺癌”。

得知診斷結果,難過了一陣的楊斌聖,很快就恢復了淡定。在廣州做了兩次化療后,他拒絕了醫院要求他住院治療的建議,堅持回到了宣風鎮。

“現在身體還扛得住,還是群眾的事重要。”楊斌聖說,醫生曾經很不解地問他:“身體都這樣了,為什麼還要管那麼多事?”他當時的回答是:“需要我的群眾很多,我實在放心不下。”

回到宣風鎮后,楊斌聖一邊服藥,一邊像過去一樣滿負荷工作。讓家裡人把湯藥送到辦公室或帶著藥罐外出調解,甚至遠赴外省協調外出農民工糾紛事件。

面對倔強的楊斌聖,上級領導不得不下“死命令”,要求他“強制脫崗休息”,並把他送到外地一家療養院靜養。

不料,僅僅住了一個晚上,楊斌聖就偷偷地跑了回來。

“我一離開群眾,內心就感到孤獨。”楊斌聖悄聲告訴記者,療養院的住宿太貴,一宿就要好幾百元,這也讓他心疼。

隻有心裡裝著群眾,處處替群眾考慮,在公正處事中才能獲得群眾信任。

熟悉楊斌聖的人都了解他的“七不原則”和“八字格言”:“七不原則”是指“不坐臥鋪、不住賓館、不下館子、不收報酬、不打的、不抽煙、不喝酒”﹔“八字格言”是指“嚴、慎、勤、德、公、廉、實、誠”。這是楊斌聖在從事調解當中樹立的一道“行規”,絕不能打破。

楊斌聖曾經是一杆“老煙槍”,一天要抽兩三包煙,但他硬是戒了﹔年輕時他在酒桌上有個外號叫“不倒翁”,他同樣把酒也戒了。楊斌聖說:“隻有自己站正了、站直了、站平了,調解起來才能正、才能直、才能平。為了老百姓,其他的一切享受都可以舍掉!”

2008年3月6日,京口村農民李志勇的妻子在廣東惠州打工期間,被摩托車撞死。由於害怕承擔責任,肇事者始終避而不見,交警部門也束手無策。楊斌聖得知消息后立即趕到惠州,一待就是10多天,直到徹底感化肇事者家屬,答應全額支付賠償款。

李志勇回憶說,在廣東協商賠償期間,楊斌聖每天跟他一起住工棚,吃盒飯,為了省下交通費,還經常步行十多公裡路在肇事者和有關部門之間奔波。

長期的調解工作,為楊斌聖贏得了群眾的贊譽,他也先后被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和“全國模范司法所長”等稱號。

蘆溪縣委書記歐陽清新說,楊斌聖用真誠對待事業、用真情關愛群眾、用真心化解難題,他身上充分體現了一位共產黨員執政為民的良心、誠心、真心、熱心。

為了更好地學習推廣楊斌聖的典型經驗,宣風鎮2009年創立江西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楊斌聖群眾工作室”,2011年7月,蘆溪縣在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同步建立160個“楊斌聖群眾工作室”。2012年,全縣各級“楊斌聖群眾工作室”調處化解矛盾糾紛2680起,化解率達到98.7%。(新華網南昌5月20日電 記者胡錦武)

(責編:常雪梅、楊媚)


相關專題
· 致敬基層好干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