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说
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黄挺:推广大部制 切忌照搬形式
大部制改革的方向是对的,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中间就必须涉及机构改革,而大部制改革就是一个突破口。
但不是有了大部制就能解决问题,几个部门合并之后,仍有一个相当长的磨合时期,有的地方表面是合并了,但实际是各干各的,出现了貌合神离的现象,这其中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操作的问题。比如上下不对口,有些东西协调不了,互相扯皮,这些都要求大部制在改革中继续深化和完善。
近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改革,与大部制机构改革联动起来,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是大部制已为政府“瘦身”做了前期工作,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另一方面可通过权力削减防止公权滥用,防止腐败和权力寻租等问题。
多年来,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没有很好的解决集权和分权的问题,所以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就经常陷入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的“怪圈”。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进一步厘清和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和界限,比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省和市县的关系,现在都是笼统的,不是很清晰,最好是能够通过法律或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
顺德大部制改革提出了党政联动等一系列做法,其经验具有普遍性,广东省也希望把顺德做成一个改革的样板,但推广大部制改革最要紧的是从实际出发,切忌照搬形式,而是要灵活运用,讲求实效。
顺德多年来存在的镇街“各自为政”局面有望在新一轮改革中彻底改变。
近日,《顺德区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按功能片区设立3个规划管理局,成为规划具体执行机构。而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规划业务科室将集中行使决策权,总体上形成宏观决策上移、微观审批下移,部门之间配合协调,决策、执行、监督职责清晰、便民高效、服务快捷的行政管理运行体系。
这是顺德深化大部制改革的又一新举措。3年前,省委正式确定深圳、珠海、顺德等地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地区,掀起了我省大部制改革新浪潮。
深圳继续深化“行政三分”,顺德则实现“党政联动改革”,珠海突出基层治理。但大部制改革只迈开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第一步,如何让大部制实现从“物理反应”向“化学反应”的转变,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部门微调
大部门只为“小政府,大社会”提供了一个组织架构和框架,但大部门并非越大越好,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传统行政的各种“弊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5月10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的第二天。佛山市顺德区政府大楼四楼会议室,又一场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在这里举行。该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公布新一轮改革方案,率先开展“行政三分制”改革。
3年前的9月16日,顺德区在同一个地点公布了被外界称之为“石破天惊”的大部制改革方案,41个党政群机构和部分双管单位职能进行同类项合并,组建成为16大部门。
这一次改革正是对3年前大部制改革的一次优化调整。16大部门虽然在政府职能上实现了整合,但并没有打破国内政府部门融决策、执行、监督为一体的权力传统,各部门自定规则、自己执行、自我监督,事实上形成了“权力垄断”。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针对这种弊端,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掀起“自我革命”,引入政务咨询委员会,新组建决策事务科,按照专业化调整业务部门,将区局业务科室定位为监督决策执行的部门,镇街分局、事业单位定位为执行部门。
“新调整打破了以往部门权责过于集中、权责界限不清、权责无法监督的局面,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模式,从而达到以权力来制约权力,优化了行政运行机制,保证了行政运行的顺畅和效率。”该局常务副局长谭俊杰说。
变化的不仅仅是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针对过去运作中出现的问题,顺德区属各大部门通过实施权力的重构和职能的调整,对内设架构、权责关系、运转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规划和优化配置。
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将原来分散在不同科室、联系紧密的职能集中到一个科室,同时新组建审批服务科,集中行使行政审批职能,对149个审批事项进行优化,实现了“科室设置条块化、科室管理大科化、职能配置合理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审批备案便捷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的6个变化。截至目前,16大部门已经陆续完成调整。
无独有偶,3个月前,大部制改革后,被网友们称为“巨无霸”部门的深圳科工贸信委已经被“拆分”调整为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而深圳市科工贸信委则是2009年深圳大部制改革启动之初新建的机构,整合了贸工局、科技局等5个与产业发展相关部门,成为一个“巨无霸”。由于机构过于庞大,运行起来反而影响了政府依法行政效率,弱化了科技创新的服务力度。
“拆分”正是对大部制实际运行“弊端”的一次“矫正”。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深圳不再保留市农业和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