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导言
近段儿时间,干部挂职锻炼的规模呈明显扩大的趋势。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贯彻落实中央《2010年—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一个实际步骤。该纲要提出:“要坚持选派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培养锻炼,规范和改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
早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七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历史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依然是我们党的事业永恒的现实任务和战略任务。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挂职锻炼作为一种体验式实践活动,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干部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而随着形势的发展、情况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倾向性问题的出现,规范和改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紧迫性也日益显现。
前不久,一条新闻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据报道,今年2月中旬,为适应大规模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形势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干部挂职锻炼管理工作,四川省委组织部重新制定印发了《四川省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办法》。据介绍,这个文件出台的背景主要是“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挂职干部多头选派、工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挂职干部过于集中的现象”。
有舆论认为,四川省重新制定的这个办法体现了与时俱进、讲求实效、强化管理的原则,对防止徒有其名的“应景式挂职”、“镀金式挂职”、“点卯式挂职”甚至“逃课式挂职”等不良现象尤具现实针对性,是对完善干部挂职锻炼管理制度的有益探索,其着眼于系统性规范与改进的思路,值得关注,值得借鉴。
体验式实践的干部培养新路径
□ 本刊记者/薛万博 李小平
近两年来,在省市县乡各级领导班子自下而上相继换届的过程中,相关干部的履历不时出现在当地媒体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干部的履历当中都有异地挂职锻炼的工作经历。
专注于干部挂职现象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博士尹冬华,通过对河北省武安市、湖南省株洲市、吉林省吉林市、江西省九江市等四个地区的相关调查后认为,挂职锻炼已成为影响干部升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挂职锻炼正在“由点及面”
对于什么是挂职锻炼,有专家这样解释:在不改变行政关系的前提下,选派干部到其他地方或岗位委以具体职务并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的一种临时性任职行为,期限一般为半年至两年。多数干部挂职锻炼结束后通常会回到原单位,但也有少数干部继续留在挂职单位或转到新的单位或岗位,这要根据双方组织部门的安排以及个人的意愿。
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看来:“挂职锻炼改变的只是挂职干部的工作岗位,其人事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均保留在原单位,不占前往挂职单位的编制。在何时、选派何人到何单位去挂职,以及让干部挂何职、挂职时间多长等问题,都由相关组织部门决定并与接受挂职干部的单位事先协商而组织实施。”
据一位曾从事多年组织工作且对干部管理业务较为熟悉的党务干部介绍,目前的挂职锻炼以“下挂”最为常见,至于“上挂”,能否施行主要取决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态度。
有研究者发现,尽管中央文件以及《公务员法》中所提及的挂职干部大都特指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但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中央疏通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干部正常流动渠道的要求,挂职干部早已突破了党政机关及群众团体的范畴,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等方面人士到政府挂职的情况并不鲜见。此外,以储备干部资源为指向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挂职锻炼实践也越来越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