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都要求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
  确立“一条主线”,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强调“四自”能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出“三型”政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文]

深度关注
贵州毕节以党建创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做活“统筹”大文章

  毕节,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今年以来,毕节市委统筹资源解难题、统筹力量强组织、统筹领域增活力,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我们紧紧抓住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机遇,发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毕节市委书记张吉勇坦言,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五项行动”:统筹资源解难题
  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年初以来,毕节大力实施建强基层“轴心”行动、培育奋进文化行动、提升党员质量行动、开发实用人才行动、强化发展能力行动,并把这“五项行动”细化为100项重点任务,着力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
  作为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毕节将村(社区)干部月报酬从原来的450元提高到现在的1000元以上,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由原来的每年600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元以上。[全文]
 
红船观澜
为官之基 品优则立

  官,不是官僚的官;品,也不是官分九品的品。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官,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领导干部,应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官品,说的就是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的品质。
  人,无品不正,而官,品优则立。党的领导干部,仅仅具备清白的品节还不够,只拥有共产党员的基本品格也不够,优于群众,优于普通党员,是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全文] 

顶天立地 执着于心

  伦敦奥运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儿,无论成败得失,都尽情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他们坚守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这,就是一种执着。
  何为执着?执着是忠于自己所热爱、所追求的东西,并为之热情投入、奋斗不已。执着于信念的人,才能不随波逐流,不做墙头草,才能态度鲜明,一如既往地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全文] 
对话
河北承德:党建“导航”非公企业

  【背景】河北承德万利通集团作为承钢的主辅改制企业,2007年建立全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现拥有12个党支部、150名党员。企业发展过程中,集团用党建工作引领企业发展,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本期嘉宾】
  承德万利通集团党委书记 张建军
  承德万利通集团万利钢管有限公司89线车间主任 王如涛

  问: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你们为什么这样重视党建工作?
  张建军: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党联系民营企业的纽带和桥梁,认真做好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今,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党建工作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激发斗志、弘扬正气、推动发展等方面,是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我们深深感到,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发展,持之以恒抓党建工作让大家尝到了甜头。[全文]

 
一线思考
干部“上”得也“下”得


  去年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显示,受访的2万多个单位对“单位干部任职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项的回答,排在首位的是“干部能上不能下”。这在实践中的确成为组织工作需要继续破解的一道难题。
  “能上能下”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让称职优秀者上、不称职者不适宜者下,有利于鼓励优秀、鞭策平庸、调动干部积极性,对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得干部队伍“稳定”有余,活力不足,阻碍了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的陈旧观念和思想障碍,以及社会上对干部“上”“下”问题的认识偏差,使得“上”的官员不愿“下”、不能“下”。[全文]

党员论坛
因“势”而“变”抓基层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对“抓基层”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单纯依靠权力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明显缺乏生机与活力,“错位”、“缺位”、“越位”等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制约和影响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和水平的瓶颈。[全文]

莫让“挂职”成“挂名”

  挂职锻炼,本是指党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下级机关或上级机关任职,其目的是增长阅历、开拓视野、提升本领。但在现实中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部分的挂职干部在新单位大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态度,更有甚者干脆不来,“挂职”成了名副其实的“挂名”。[全文]

提倡“来得及”精神

  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来不及”的情况,譬如,有些任务因上级或领导布置较晚而显得时间紧迫;一些工作因突发性的原因显得行动仓促;还有一些事情因作风拖拉而陷入被动等。面对这样的“来不及”,一些同志采取一种反正“来不及”的态度,不是表面应付,就是粗糙过关,不是“偷工减料”,就是“打折”处理,个别的甚至干脆放弃不管,爱干不干,爱动不动,爱怎样就怎样。[全文]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 责任编辑: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