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青山埋忠骨——追记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江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驻七棵树镇双龙村工作队长、劳转办副主任于文涛【4】

2019年02月11日10:18    来源:齐齐哈尔日报

原标题:青山埋忠骨

“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在于文涛心里,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一次入户走访时,于文涛发现双龙屯62岁村民岳德才患白内障,已经有四五年的病史,左眼几近失明,由于家庭贫困,一拖再拖。于文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到村里,立即查找政策,并通过县残联寻找到了解决办法。2018年12月19日,岳德才在齐齐哈尔市眼科医院进行了手术,5天后顺利出院。这样,原本需要5000多元手术费的岳德才,仅花费500元就治好了眼疾。随后,于文涛又协调民政部门为岳德才一家落实了低保政策,让一家人感激涕零。

2019年1月6日当天,当岳德才听说于文涛已经离世的消息时,眼眶湿润了,他说:“是于队长治好了我的眼睛,让我重见光明,但我却再也看不见我的恩人了!”

黄久春今年67岁,是双龙村危房改造中典型的“钉子户”,他家的房屋被鉴定为C级危房,工作队多次入户工作,但他却拒绝享受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在调查了解中,于文涛得知老两口都有残疾,黄久春耳聋,他的老伴患有脑残,于是,于文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感化他,通过县残联为他配置了价值2万多元的助听器。2018年6月15日这天,黄久春终于同意了,却又说“改造可以,但我没有钱!”于文涛二话没说,与村书记王志民共同担保,由七棵树镇建材市场为其供应建材,这样,黄久春顺利地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而这1万多元货款直到去年年末才还上。用黄久春的儿子黄亮的话说:“谁也不好使,我爸的工作是最难做通的,但于队长做到了,我真心佩服!”

刚刚住进干净舒适新房的胡凤君老人也是这次危房改造的受益者。她说:“起初我真的不想改,于队长到我家跑了七八次,是他的真诚感动了我,知道他是为我们好,我现在住上了新房,感觉很幸福。回想他每天晚上帮我们搬运音响设备、充电、拍照,我们这些广场舞大妈都很感激他;我们都感到遗憾,那天葬礼没能去送他最后一程。”说着,胡凤君的眼眶湿润了。

今年60岁的杨晓东是双龙村治保主任,于文涛驻村以来,两人朝夕相处,可以说是于文涛的“忘年交”。于文涛去世后,他不知哭了多少场,一连几顿没吃饭。据杨晓东介绍,于文涛自从驻村以来,抓扶贫、抓党建、抓村屯环境整治,无所不到,他每天的工作从早上晨练开始。他每天提前2个小时绕村里的3个自然屯走一遍,一边锻炼身体,一边了解居住情况,了解乡土民情,他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杨晓东说:“文涛这个人太好了,我永远忘不掉,我在村里工作20年,从未见过这样务实的干部,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老百姓需要这样的人!”

提起于文涛,双龙村村民姚秀丽几次泣不成声。姚秀丽是于文涛在双龙村的扶贫帮扶对象,2018年,她的婆婆和丈夫先后去世。她说:“俺的亲人没了都没有于文涛去世让我伤心。”

2019年1月7日,姚秀丽含泪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嫂子好想你!你对嫂子的帮助嫂子铭记在心,嫂子愿你一路走好!你对嫂子真的像亲人一样,你对我们的付出太多了!嫂子感谢你!”字字含泪啼血,句句啄人心尖。

自2017年10月,于文涛帮扶姚秀丽一家以来,她家就如同多了一个亲人,家里多了一份希望。由于她的丈夫和婆婆同时卧病在床,困难可想而知。于文涛每周都要跑去两三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姚秀丽的丈夫郭丙春因患肺癌多次去医院住院,她需要到医院陪护。每次都是于文涛帮助安排协调好住院事宜,回到村里还要承担起郭家的一切家务,在帮助郭家喂饲“扶贫牛”时,经常弄得满脚牛粪;侍弄菜园,常常汗流浃背。2018年,姚秀丽家扶贫小菜园种植的黏玉米,从种到收所有农活都是于文涛干的,他还亲自把1000多穗黏玉米掰下、找车装车,送到富拉尔基收货地点,直到把500多元货款亲自交到姚秀丽手上。

姚秀丽清楚地记得,每逢过年过节,于文涛都带着米、面、油来她家,丈夫去世还送过来200元钱慰问金。有时姚秀丽过意不去,摘点西红柿、豆角给他,他总是严肃地说:“我能拿你东西吗?你磕碜我呢,你种点东西那么容易呢!”

事实上,于文涛对别人一向大方,对自己却很“刻薄”。在他的朋友圈我们可以看到,驻村期间方便面才是他的家常饭。据一同驻村的工作队队员于广成介绍,他的生活比任何人都节俭。去年秋天,他花30元钱买了30多公斤萝卜晒干,因为萝卜咸菜就是他的家常菜。年近七旬的王香芝大娘就是看这孩子“可怜”,经常把自家菜园子的青菜和自己采的蘑菇送给他吃。她说:“这孩子特别好,到我们村净办好事、实事,啥也不图,将心比心,给他拿点吃的我心里舒坦。”

于文涛的侄儿于连波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仅有的几件衣服还是三年前买的。于连波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每月工资收入3651元,每月还房贷2517元,儿子上大学每月生活费需要1500元,他还要工作,还要生活,还要扶贫,他的日子可见捉襟见肘。为了节约费用,15公里的入村路程,他经常骑自行车往返,有时甚至早起2小时走路赶到双龙村。但是他留给领导、同事、亲人、朋友,乃至村里群众的印象,永远是阳光灿烂的一面。

“他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子”

在亲人朋友同事的眼中,于文涛永远是阳光的、坚强的。他调侃自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他就会搬到哪里。

2018年3月14日,龙江县绿办副主任祝泗民代表组织,送于文涛和于广成两位同志到七棵树镇双龙村驻地。祝泗民还是于文涛在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时的同事,在他印象中,于文涛工作务实、有招法,为人谦虚、重感情,多才多艺、讲奉献。在驻村履职时,于文涛曾郑重表态:“感谢组织信任我,感谢村民接纳我,我一定会站好岗、定好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大家都没有想到,他的这份答卷如此突然,如此沉重,他用生命书写了完美答卷!

于文涛所在单位领导、龙江县劳转办主任邹继生这样评价他:精通业务,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任劳任怨,困难面前敢于担当;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两次下派,从不讲条件。

于文涛不但自己尽职尽责,他还积极教导同为驻村工作队长的侄儿于连波,他说:“驻村工作不是玩游戏,不是过家家,咱既然接下了这副担子,咱就要真正地扛起来,决不能当孬种,这既是对组织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2019年1月9日,是七棵树镇精准扶贫交叉互检汇报会的日子,按规定,各驻村工作队长要做汇报,但于文涛却永远地缺席了。会上,镇党委书记刘明利声音嘶哑地说:“文涛同志特别敬业,特别负责,是我们全镇的排头兵,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驻村工作期间,遍访家家户户,真正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村里所有工作,能帮的都要帮一把,从不袖手旁观,甚至担当着第一书记的职责。他的离世让我很伤心、很折手,对我们全镇也是个极大损失。”

当天的汇报会变成了“誓师会”,追寻于文涛的扶贫脚步,与他并肩战斗的扶贫工作队员个个拳头紧握,纷纷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坚守职责、攻坚克难、告慰文涛,完成他未尽的事业。

于文涛走了,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但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走过的村屯路,远山、河流、小树,他住过的泥草房,他工作过的办公室,他用过的简陋桌椅,以及他战斗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可以为他见证。

龙江县委驻村办主任白景微在于文涛的工作鉴定上这样写到:在他的带领下,双龙村的整体工作有序推进,扶贫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全镇两次考核名列前茅,于文涛被龙江县委命名为“优秀驻村干部”。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程宏毅、姜萍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