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追记四川省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世祥

2013年12月31日13:2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他倒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路上”

“他倒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路上,为他祈福是我们的心意。”这话出自一位活佛之口。

昔日的海螺沟共和4队农民严勇如今正经营着当地最大的一家土特产批发店。“我们富了,他却走了。”提起毕世祥,严勇痛哭不止,“他是我的恩人呀。”1997年,毕世祥担任甘孜州旅游局局长。一年后,海螺沟景区正式运营,这是甘孜州第一个对外营业的景区。那时,严勇挖些山货在景区门口卖,补贴家用,日子紧巴巴的。“有一天,毕局长路过我的小摊,问我东西好不好卖,他建议我专门经营土特产,还主动把我介绍给景区管委会的领导,让我去咨询办理营业执照的事。”打这以后,严勇开始做生意了,越做越大。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改变了。

毕世祥常说,老百姓是最质朴的,也是最现实、最注重结果的。

“毕世祥小时候在农村放过牛,后来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张建国是甘孜州委群工局干部,毕世祥任副州长期间,两人朝夕相处了4年时间。他说,毕世祥很重视教育,现在广为流传的观点“最好的虫草在课堂”就是他提出来的。

2010年春夏之交,石渠县长须干马乡的草原又到了采集虫草的“黄金期”。小孩儿身体灵活,眼睛“尖”,几乎都跟着大人上山挖虫草,去上学的极少。毕世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十分忧心,他问:“谁知道最好的虫草在哪里?”有的说:“在高山的草甸上。”有的说:“有黑土的草甸更好一些。”“我看,最好的虫草在课堂里、书本里,在老师讲授的知识里。”毕世祥的话让大家摸不着头脑。看着村民们困惑的眼神,他说,只要送孩子上学,学好了知识,收入自然就会提高。虫草总有挖完的一天,可知识越学越多。后来,这句话被人们口口相传,流传到了藏区的很多地方,还改编成“最好的松茸在书本里”“最肥美的牛羊在课堂里”等版本。

毕世祥担任甘孜州委宣传部部长不久,就组织实施群众文艺下乡3年覆盖全州乡村计划,让边远地区的农牧民能享受文化生活。他先后到联系点白玉县先锋村和布格村20余次,争取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在毕世祥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幅甘孜州地图,上面标着所有乡镇,州文艺演出队到过哪个乡镇演出,他就在相应的地方涂上红点,他盼望有一天地图上能涂满红点。在毕世祥看来,文化发展要走“两端”,一“端”是向下,到农牧民中去,另一“端”是走出去。他提出了“将藏民族文化融入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2013年春节期间,受文化部委派,甘孜州民族歌舞团赴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举办“欢乐春节”演出,把浓浓的新春祝福带到异国他乡,展示了藏族人民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幸福安康的生活。

甘孜州农业局局长杨志贵得知毕世祥因公殉职的消息后,悲痛之余写下《我心目中的世祥部长》一文寄托哀思。文中说:毕世祥分管农业期间,完成了甘孜州北部生态、南部特色和东部效益农业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及青稞、高原油菜、酿酒葡萄、食用菌、反季节蔬菜等农副产品市场的拓展,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合作。全州农业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一年有一个变化,农业生产实现了“四连增”。甘孜州林业局局长杨庆华告诉记者:“抓‘三农’就是抓民生,做农业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是毕世祥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毕世祥眼睛看着百姓,心里牵挂着民生。

20多年来,从高寒牧区到山高谷深的农区,毕世祥进村入户,把田间地头当课堂,以牧场草甸为书本,拜农牧民为师,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常说,踩稳“地平线”“接地气”,工作才有灵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秦华)
相关专题
· 毕世祥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