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飞进 贾立政
2013年12月03日08: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
制图:孙墨笛 |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3年11月15日至21日
回收问卷数量:919份
受访者身份:普通群众46.6%;专家学者3.9%;公务员及基层党务工作者49.5%
政治面貌:党员61.0%;非党员39.0%
受访者来源:北京、山东、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
发放方式:网络问卷59.8%;纸质问卷40.2%
访谈人数:专家学者6人;基层党务工作者5人
调查策划方:本次调查由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人民论坛杂志社共同策划,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实施
什么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样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实”的层面上,强调服务就意味着提供公正的、可持续的公共服务,意味着着力完善社会福利体系,等等。然而,“虚”的方面也很重要,那就是把“服务型”看成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用来检视、反思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从10月15日起,本周刊围绕服务需求如何“实”起来、服务队伍如何“强”起来、服务平台如何“亮”起来、服务质量如何“优”起来、服务方式如何“新”起来、服务评价如何“真”起来等问题推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么建”系列报道,既有地方经验探索,又有基层党员来信建议。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各界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看法与建议,本报政治文化部委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开展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题调查。
——编 者
1.踏实务实、注重解决现实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真正认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舒坦不舒坦,群众说了算;谁看谁的脸,基层来评判。当被问到“您对十八大以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效果如何评价?”在所有受访者中,表示效果比预想的好或是跟预想一样好的人,占到了41.2%;表示效果不太理想的人,占45.8%。具体来看,在普通群众中,表示比预想的好的人仅占16.1%(其中,表示“比我预想的好很多”和“比我预想的好一些”的人分别占2.8%和13.3%);表示“跟预想的一样好”的人占5.8%;而感到比预想的差的人高达62.8%(其中,“比预想的差”和“比预想的差很多”的人占27.3%和35.5%);表示“不了解”的人占15.2%。然而,在公务员、基层党务工作者群体中,却出现了不太一样的情况。38.7%的人表示效果比预想的好;仅28.1%的人表示比预想的差;22.0%的人觉得效果跟自己预想的差不多。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公务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他们自然希望能给予自己的付出以更高的评价;另一方面,由于群众对这些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付出知之甚少,所以也没有特别的理由对效果感到满意。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在老百姓心中是一面旗帜,是一个品牌。那么基层党组织以什么形象示人,更可能让大家真心竖大拇指呢?对此,高达76.2%的人选择了“踏实务实,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其次是“有人情味儿,了解群众情感”,占16.8%;选择“遵循规则,注重实际”、“注重理性分析,创新力强”和“敢冒险,或有理想主义倾向”的人分别占4.7%、2.1%和0.2%。
看来,群众评价服务,看的还是你做事实不实。然而,似乎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群众表现了普遍的不满意。当问及对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时最需要防止哪方面问题时,53.5%的人认为是“搞形式主义,搞假大空”;26.4%的人选择了“借加强服务之名,增加手中的权力”;18.9%的人对官员“一厢情愿做事,不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现象表示担心;相比之下,担心“追求全面化,效率低下”似乎不太多,仅占1.2%。
从这两道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到,群众希望基层党组织的决策和行动能用真情,动真格,送方便,除顽疾,但现实是偏偏有些官员打着服务的名义搞形象工程,耍噱头,做事做半截儿,为群众服务沉不下心、缺少耐性,结果自然不可能赢得群众持久的掌声。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