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9日07: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搭建成长平台,开辟进步通道
“泥腿”干部也要有春天
小黄是名大学生村官,也是朋友圈内有名的“考试族”,不论是公务员招考还是事业单位考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以后再也不只顾考试不顾工作了,根本的还是要把本职干好。”最近一次私底下聚会,小黄坦承,“待遇低、空间小,以前只是把村官工作作为权宜之计和跳板,这也让自己在基层呆了几年几乎没学到什么。”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态度之所以发生如此大变化,除了与自身认识提高有关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学生村官成长平台的不断拓宽。最近,他所在的县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定向选拔大学生村官进乡镇班子,大学生村官进村班子退休后还享受事业单位正科待遇……
通过这个事,我深深地感受到,要让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广大基层干部安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根本的还是要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觉得有奔头、有盼头、有劲头。
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小黄这样热衷于“考碗”的大学生村官并不鲜见;同样,当初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血选择村官岗位的有志大学生村官也不在少数。但由于不少地方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一些有志在基层“大干一番”的大学生村官在“沉下身子,耐住寂寞,守住清贫”后却只能落得“走人”的局面,不免让大学生村官偏离了其存在的初衷。
要让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光喊口号不行、光凭激情也难见长效,关键是要有制度保障和支撑。比如要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基层的干部选任机制,探索适合基层特点的干部待遇保障机制以及出台扶持基层干部带头创业引领致富的综合配套机制等,只有释放出足够的政策红利,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泥腿”干部才能看到扎根基层的希望,迎来成长发展的春天。(浙江宁波 卢文华)
给社区工作者以更大发展空间
打破不合理的“天花板”
2009年夏天,我儿子大学毕业,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尽管他细致认真的性格受到了居民的喜爱,但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让加班成了常态,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都还不起房贷。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感到使他愈发麻木和消沉的不是当前境遇,而是看不到这份工作带给年轻人的阳光和希望。的确,由于缺少相应制度,有许多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2012年夏天,市里在公务员招考名额中拿出了一些职位面向优秀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积累使儿子得以顺利考取了街道办事处公务员。
儿子所在的那个群体常常被称为“小巷”管家,但却往往是“政治上没想头,经济上没干头,保障上没靠头”,但他们对基层、对群众有朴素的感情,蕴藏着推动工作的正能量。也许他们确实需要基层一线的敲打和历练,需要汲取基层群众的方法和智慧。但我认为也应当给他们适当的发展空间,打破制度束缚的“天花板”,让他们更好的凝聚正能量。
基层一线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事业发展的依靠,是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其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多在这里。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正着想社区干部,就应当多从出口制度的设置、保障机制的出台、使用周期的延长上多予以考虑,拓宽基层干部晋升的空间和渠道,热情肯定、格外珍惜他们的干劲和干头,创造条件给他们以希望,就会使其在希望中工作,愉快而出彩,创新而有为。(山东青岛 王刚)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