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沾益縣經陳家順牽線搭橋外出務工的農民達9000多人,返鄉率從最初的80%以上降到5%以下,打工成為當地人重要的致富途徑。陳家順的服務受到農民工朋友交口稱贊,大家都親切地稱他“民工局長”。
雲南人都是“家鄉寶”,到了外地往往不適應。2007年剛到義烏時,陳家順從沾益縣帶出去303名農民工,一個星期就回去了一大半,留下的農民工也存在思想不穩定、生活不適應等問題。如何讓農民工留得住?陳家順於是開始體驗打工。
截至目前,在陳家順和同事的努力下,沾益縣駐義烏勞務工作站累計調解與民工有關的各類糾紛1000余起,協調企業墊付民工車費、伙食費、醫藥費用7萬余元﹔成功協調解決勞資糾紛60多起,為民工挽回損失近200萬元﹔幫助民工購買往返車票6500人次。 [詳細]
身先士卒,臥底行動
這件事促使陳家順做出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以后要身先士卒,自己先去義烏的一些企業和工廠試工,對招工單位進行摸底,根據裡面的福利待遇、工作強度分出“三六九等”,然后再把好的企業介紹給農民工兄弟們。【詳細】
按時拿到月薪就是農民工的幸福
“我覺得幸福主要是一個心理滿足的問題,農民工的幸福就是心理期望能獲得月薪3000元,能按時安全的拿到3000元他就覺得幸福,如果超出3000元的收入,他就會覺得超幸福。對我個人來講,身體健康、工作充實、領導對我、老板對我、民工對我、我對一切人的承諾能夠按時兌現就是幸福。我覺得現在的不幸福多來自於攀比和社會中人與人的差距。”
陳家順說過,“我們再辛苦,終究背后是有組織依靠的,而農民工呢?他們漂泊異鄉,無依無靠,那是真的辛苦!”正是這一份良心和責任,才使陳家順隱姓埋名背井離鄉打工,為鄉親們臥底,也感動了億萬國人…… 【詳細】
要讓農民工相信你,你要先真正懂他們
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陳家順,5年時間5次刻意隱瞞公務員身份,做一名打工仔——這段“臥底”經歷,是他人生臥薪嘗膽收獲到的最寶貴財富。苦,他吃過,每天12小時站下來,下班時邁不開腿﹔氣,他受過,被要求嚴格的老員工訓斥“笨死了”“不干走人”﹔疲憊,他領教過,夜裡在飄蕩著汗臭和呼嚕聲的群體寢室裡徹夜難眠﹔孤獨,他品嘗過,沒有親人和朋友,思鄉之情日甚一日﹔焦慮,他經歷過,為了辭職領取工資,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詳細】
群眾把我們看作希望,我們不能讓群眾失望
陳家順和同事也常常遇到不能適應環境、不斷提出換崗要求的“偏執者”、“難纏精”,但他總勸導同事:“在家百樣好,出門萬事難。他們出門肯定經常遇到這個難、那個坎的,心裡憋著氣呢。我們想周到一點兒,做細一點、做實一點,把話說到位一點,效果就會更好一點。”【詳細】
我盡我的力量
然而,維權也並不都是圓滿結局。陳家順的妻子李鳳仙告訴記者,陳家順的努力也有很多時候得不到農民工的理解和承認。這樣的事例還不少。每每如此,陳家順總是說:“我盡了我的力量,履行了我該履行的職責,我無愧於心!”。【詳細】
我心中沒有“怕”字
記者問陳家順遇到這樣的情形怕不怕?“我怕了,我們的農民工怎麼辦?我怕了,要不到工錢怎麼辦?”陳家順說,為農民工維權,心中就沒有裝過“怕”字。因為“怕”這種情緒是此消彼長的,一旦怕了,被討要工錢的對象就會更囂張。
5年的維權歷程中,陳家順已經為農民工調解糾紛近千起,挽回農民工直接經濟損失56萬多元,化解各類集體辭職事件20多起。“做這些事情不為別的,只是職責所在。”對於經歷過的一切,陳家順似乎從容淡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