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就業和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目標要求和重大舉措,必須准確把握、全面貫徹,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一、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制定並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在勞動力總量增加較多、就業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我國有效化解了新一輪青年就業高峰的壓力,成功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對就業的嚴重沖擊,就業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是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局勢保持穩定。2003—201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9801萬人,年均增加108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4.3%以下的較低水平。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53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1.59億人。二是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2—2011年,我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重由50.0︰21.4︰28.6調整為34.8︰29.5︰35.7,第一產業就業比重下降15.2個百分點,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上升8.1和7.1個百分點。三是妥善解決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通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使3000多萬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得到妥善安置,先后有280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有力促進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四是城鄉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體系基本建立。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人力資源市場服務體系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免費提供的服務項目惠及所有求職者。職業培訓體系基本建立,職業培訓補貼政策作用明顯,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逐步增強。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就業任務依然十分艱巨。表現在: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出﹔職業培訓基礎比較薄弱,勞動者素質能力還不能適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升級的要求﹔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城鄉基層就業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尚不能滿足勞動者多元化就業需要﹔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和爭議調解仲裁力量薄弱,勞動關系領域的突出矛盾尚需得到有效化解。針對這些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並將就業更加充分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進一步明確了促進就業的方針政策和重大舉措。[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