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紅船觀瀾)
民主生活會不能開成“神仙會”
李章軍
“又要說一些違心的話,聽一些無聊的話了”,一位地方領導近日無奈地抱怨,“年底將近,又要召開民主生活會了”。一段時間以來,民主生活會質量不高,走過場的現象較為嚴重,有些則逐漸演變成了“茶話會”、“神仙會”。
作為黨內旨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一項重要制度,民主生活會承載著加強黨內監督、增強班子凝聚力的使命,被視為實踐民主集中制原則的重要平台。然而,讓人憂慮的是,有的隻談成績、不談問題,或者大張旗鼓談成績、一筆帶過談問題﹔有的會前連黨性分析材料都找人代筆,會中照著稿子念一念,“萬言嘴中過,隻字未留心”﹔有的民主生活會不民主,“一把手”搶先發言定調子,面面俱到談成績,且容不得別人插話、商榷、質疑,成了“報告會”、“家長會”……這些問題最終導致民主生活會徒具形式,難有實效。
問題如何解決?隻有讓敢於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人無得失之慮和“秋后算賬”之憂,才能使民主生活會擺脫目前的尷尬境況。而把提升質量的期望無論是寄托在參加民主生活會的領導班子成員還是“一把手”身上,寄希望於他們自覺按照中央要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都是不切實際的。在“批評領導怕被報復,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自我批評怕減威信”的心理顧慮下,民主生活會幾乎必然會流於形式。
所以,當前亟待做的事情是,形成民主生活會的質量考評制度。一個地方、一個單位領導班子的民主生活會質量到底如何,上級黨委、組織部門既應心裡有數,又要形成具有效力的正式評價,而不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泛泛地說些“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之類的套話,也不是在測評領導班子時空泛地列出“民主生活會開得如何”一欄,這對領導班子的民主生活會基本沒有什麼約束力。
在自上而下地創新民主生活會制度的同時,還應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民主生活會越是公開越能提升其質量,越能體現其價值。翻閱一些地方對外公布的,一些地方黨委已經有所探索,人們也多能看見“深入查找了存在的不足,認真開展了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樣的字眼,但如想再進一步了解會議詳情特別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具體內容,則多半語焉不詳。這樣欲說還休的公開,等於不公開。何況,報道的情況究竟屬不屬實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因此,建立並規范民主生活會的信息公開制度,也甚是迫切。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黨建組記者專欄 · 黨建周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