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黨建周刊】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應該怎麼開

2012年12月25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員來信

  近期以來,不少黨員給《黨建周刊》來信,就自己身邊發生的與黨建相關的話題與我們交流。為了給基層黨員提供一個新的互動平台,從本期開始,我們推出“黨員來信”欄目,力求黨心民意在這裡交融交匯。歡迎廣大黨員將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落筆成文,與讀者一同分享,共同推進黨建工作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來信請發至我們的郵箱rmrbdylx@yahoo.cn,或登錄“人民網·七一論壇”(http://71bbs.people.com.cn),給我們留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積極發展黨內民主,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民主監督的制度環境。臨近年尾,各單位都要開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今天,我們摘發幾封關於“民主生活會”的黨員來信,敬請關注。

  ——編者

  

  誰提尖銳意見倒成了另類

編輯同志:

  我是一名基層單位的黨委書記。我們單位每年要開兩次民主生活會,自擔任領導職務以來,我已經參加了5次。我發現,原本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主旨的民主生活會,現在成了互相表揚、皆大歡喜的會。

  以去年的民主生活會為例,我們單位的主題是“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一共5名領導班子成員參會。與會者都提前准備好了材料,到了開會時間,上級領導來列席,我們照稿子念一念,基本是三大塊:講作風自我肯定得多,講存在問題都輕描淡寫,講別人多是互相吹捧。最后,上級到會領導再充分肯定一下,我們高興,上級高興,會就算開完了。

  比如,其中一個領導的民主生活會發言是這樣的:“個人存在問題,三點:在學習上學以致用還不夠,求真務實有時做得還不夠,貫徹民主集中制有時還不夠規范。原因,也是三點:對理論學習重視不夠,有所作為的思想有所減弱,對民主集中制學習掌握不夠。”仔細對比,我發現近幾年他基本都是這幾條。

  其實,作為書記,會前我也想了很多,想對一些人善意地批評批評,因為這樣的機會不多。但到了開會時,一看大家都這樣,我就不得不告誡自己謹言慎行,如果在會上當面給人提意見,不僅同僚會覺得你是另類,上級領導也會覺得你不成熟。特別是一些人明明有問題,但自己把自己夸得像一朵花的時候,上級參會領導明顯給予肯定的時候,自己就不得不去“維護”這種氛圍。我在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說了真話,又能起什麼作用呢?

  編輯同志,據我所知,目前基層不少地方的民主生活會大致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環境如此,誰提尖銳的批評意見反倒成了另類。哎,這樣的風氣該怎樣扭轉呢?

  甘肅平涼  郭  遙  

  

  當面不敢提,背后意見一籮筐

編輯同志:

  我是基層的一名黨務工作者,經常參加民主生活會。我發現,民主生活會上不少人當面不敢提意見,背后卻是意見一籮筐。

  去年在參加一個單位的民主生活會時,會上一致說某某領導愛崗敬業、性格耿直、秉公辦事、艱苦朴素等,我一聽覺得這個領導干部確實優秀。可事后,大家私底下卻說,其實這位領導心胸狹窄,一心隻想著自己的帽子,平時不干實事,常給自己不喜歡的人“穿小鞋”。我反問,民主生活會時你們為啥不說實話?他們苦笑著說,與領導交惡,除非你不想在這個單位待了,否則千萬不能“站錯隊伍”。

  時間長了,我發現民主生活會上,大家都是自我批評的比較多,而且都是些自己學習不夠、深入基層不夠等不痛不痒的話﹔批評別人的內容卻幾乎沒有。即使能聽到一些所謂的“批評”,也就是“某某同志經常加班加點要注意身體,要多照顧家庭”、“某某同志有時說話太直,容易得罪人”等看上去像批評,卻暗含“褒義”的批評。

  還有同志告訴我,有些領導干部怕聽到“雜音”,怕影響自己的權威,需要大家對自己“歌功頌德”、“唱贊歌”。於是,想方設法把一些“刺頭”排除在民主生活會之外,淹沒他們的“聲音”。參加民主生活會的同志,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努力排練”的,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民主生活會應該是激勵會、批評會,但我發現,在一些基層單位卻基本上開成了“和諧會”、“歌頌會”、“馬屁會”。我在想,民主生活會本來應該站在有利於工作的角度暢所欲言的,隻有多聽聽不同聲音、不同意見,才能達到促進工作、取得實效的目的。

  江西宜春  沈  沉  

  

  四年咋都一個毛病

編輯同志:

  我曾經是一名黨務工作者,多次參加過民主生活會。我發現,不少領導干部幾乎年復一年地總是提自身存在幾個“老毛病”,比如:創新意識不強,開拓精神不足,學習不夠,怕得罪人等。而且,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對同一個人而言,從一開始剖析自身存在的不足時就是這樣,幾年過去了,還是同樣的問題,從無改進。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到打印室查閱資料,無意中看到本單位某領導的民主生活會發言材料。我打開一看,在剖析問題時,他最大的問題是“創新意識不夠”。我又接連查看了該領導此前3年的民主生活會發言,最大的問題竟都是“創新意識不夠”。我問了問打字室的同志,他們告訴我,這些材料每年都沒有什麼變化,基本都是秘書代筆完成的,大多都是把年份一改,前面的工作內容部分更新一下,就是下一年的民主生活會材料了。

  我糾結的問題終於找到了答案:很多民主生活會上領導的發言材料都由秘書代筆,有的領導甚至連內容都沒有看,只是在會上念一念稿子完事。於是,上面出現的某領導在民主生活會上連續4年都提到最主要不足是“創新意識不夠”,也就不足為奇了。

  編輯同志,您說民主生活會如果都成了走過場、擺樣子,那麼這樣的會還能聽到真實的聲音,還有年年開的必要嗎?

  湖北恩施  王一彬  

  

  (尊重來信者本人的意見,署名均為化名)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楊媚、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