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建
分享

群众关心什么就做什么

——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纪实

记者  王慧敏  方  敏

2018年04月25日08: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农村是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是农村的CBD!”说起浙江,人们常这样形容……

  的确,在这块土地上,城乡,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走进农村,“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到地头,超市到门头。”这里,泠泠流淌的溪水,清澈见底,惹得你想掬起喝上一口;这里,清冽的空气,被花草的芬芳浸透,诱得你想敞开胸腔劲吸……旅游部门近年多次在全国游客中调查:乡村旅游首选哪里?浙江得票数总是名列前茅。

  群众把生活品质提高的原因,归结为“千万工程”!自2003年推出以来,浙江省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终于造就了“绿富美”的人间天堂。

  必须着力改变“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的状况。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的状况,城市发展得越快、搞得越漂亮,城乡的反差就越大

  田里油菜花开了,金灿灿铺满了原野。院子里,希望新村79岁的杜学集老人坐在木椅上品春茶,悠闲惬意伴着茶香四溢……

  希望新村,隶属于衢州市衢江区双桥乡。15年前,村子却是另一副模样:“水浑浑路黄黄,进出全靠雨鞋蹚,泥巴堆里建屋房。”

  说起希望新村的蜕变,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

  “2002年以前,村子乱呀。有钱的盖起了小洋楼,但‘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没钱的还住土房子,私搭的屋棚到处有。村道是泥巴路,雨天下不去脚。村里都养猪,屋后沤肥,苍蝇乱飞……”聊起过往,杜学集有一肚子话。“习书记真是群众的贴心人!他来浙江不久就到我们村调研,一下子就揪住了‘牛鼻子’……”

  2002年12月,刚刚调任浙江两个月的习近平同志来希望新村调研。冬月的山村风冷雨急,习近平同志自己撑着伞来到了杜学集家……

  杜学集的新房才造了一层,红砖散摆在屋外,墙也没粉刷。习近平同志屋里屋外仔细看了一番,站在雨中亲切地和老杜拉起了家常:“平时穿什么衣服?”“吃的菜哪里买?”“盖房花了多少钱?”……

  “没想到,他还专门看了我家的存粮柜,又打开菜柜看我们中午吃什么菜。”回忆往昔的情景,杜学集脸上溢满幸福……

  去基层、看实情,是习近平同志一贯的工作方法。刚到浙江的118天里,他就跑了11个市、25个县,为了多看几个点,不断压缩吃饭时间——匆匆扒几口,立刻赶往新考察点。

  通过大量调研,习近平同志发现了当时浙江发展的一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经济水平跃居全国前列。但浙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平均数不是大多数”,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并没有相应提高,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在金华浦江,县里开了上万家水晶加工小作坊,污水直排把溪河染成了乳白色,村民们守着大江却没水喝;在湖州长兴,因蓄电池、粉体等高污染产业,村民要戴着口罩才敢出门;在杭州萧山,满眼别墅,风一吹却塑料袋乱飞……

  不独环境脏乱差,不少村子的公共服务也让人不满:有车开不进村,小病找不到医生,农闲只能打牌……因为交通、医疗、文化设施缺乏,农村总是留不住人。

  一路调研,一路思索……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常委会上指出,从调研看,群众对整改农村环境的意愿十分强烈。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做什么!

  2003年6月5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全省拉开序幕。

  在全省“千万工程”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年至2012年,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3年到2015年,全省70%的县达到“美丽乡村”目标。

  会议结束仅6天,习近平同志又风尘仆仆地来到东阳市花园村调研。头顶烈日,习近平同志从田间地头到农家村舍,一路走一路看,郑重地叮嘱随行同志:必须着力改变“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社区”的状况。如果我们不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善于创新工作的思路,不尽快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的状况,城市发展得越快、搞得越漂亮,城乡的反差就越大。

  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花园村立即以“千万工程”为抓手,着重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

  15年过去,如今花园村公园内,数万株牡丹花盛开,娇艳袭人。站在高处四望,村里田园、民居、景观、湖泊错落有致,宛若一个大花园。

  “现在你看,村里人住上了现代化排屋,小区旁就是大公园,空气好,水干净,一点不比城里人差。”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言语中透着自豪……

  “千万工程”不能“一刀切”;不能盲目崇洋、崇大、崇快;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在各地有序开展“千万工程”时,习近平同志不忘强调:浙江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较大,我们始终强调不要“一刀切”;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各不一样,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和纯农业村庄也不一样,加快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不能盲目崇洋、崇大、崇快;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

  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是典型的山区地貌。2003年4月24日上午,习近平同志从淳安县城颠簸了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时轮渡,来村里调研。当听说村民由于缺柴砍秃了山岭这件事后,便指导村民建沼气。

  沼气建成后,他再一次来到下姜村,兴致勃勃地听村民姜祖海谈沼气使用情况。听完,他幽默地说:“要论建沼气,我也算得上是半个专家。20多年前我在陕北农村当支部书记时,建起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村……”

  10多年后的今天,记者走进姜祖海的家里。姜祖海正在用沼气灶炖肉,蓝色的火苗呼呼响。屋里弥漫着肉香,姜祖海一脸满足:“厕所、猪圈、鸡舍里的脏水都流进了密封的沼气池子里。不但家里干净了,村里生态也好起来了。”姜祖海家的院坝地势较高,他指着绿油油的群山说:“你瞧,山上的林子茂密得无法下脚。各类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回想多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模样:山被砍成了‘瘌痢头’,污水到处流……”

  宁波市象山县大沙村,是典型的海岛地貌。在这里,习近平同志叮嘱当地干部:开展“千万工程”,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海岛风光的优势。随后,沿海植物造景、观景平台、边坡生态设计等整治工程陆续上马,有典型海洋特色的“渔家乐”开了起来。“面朝大海,我们一起安营扎寨”的营销语一经推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浙江人文底蕴深厚,许多古建筑、古村落都深藏在农村中。开展“千万工程”,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该怎么处理?

  2003年6月11日,习近平同志来到东阳市吴宁街道卢宅,深入视察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群落。当时,卢宅多处已破损严重,附近民房也较为杂乱,被列为整治对象。

  开展“千万工程”,是否要将卢宅连同破民房一起整治了?有人建议:干脆都拆了,省事;建新的,更漂亮。

  习近平同志提出,实施“千万工程”,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要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的结合。

  习近平同志的叮咛,给浙江古建、古村的保护与整治指明了方向。东阳市在实施“千万工程”的同时,竭力做好了对卢宅等古建筑的保护。如今再来卢宅,走在老街的石子路上,看着斑驳的墙壁、屋檐下摇曳的灯笼、老街旁的传统店铺,仿佛置身于那段早已飘逝的悠悠岁月。

下一页
(责编:宋鹤立、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