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以先锋模范为镜

四川仁寿县信访局长吴菊芬:百姓满意才满分

人民网记者 张 忠 张 文

2014年04月19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吴菊芬(右)到曾经的老上访户董克军家里“走亲戚”。
  本报记者 张 文摄

4月9日一大早,县信访局长吴菊芬一手提着水果,一手拎着公文包,挽着袖子匆匆走在双堡乡殷坝村的田坎上。

“吴局长,您又来走亲戚?”有村民遇见吴菊芬,老远就打招呼。

她来殷坝村多次,村民几乎都认得她。大家知道,吴菊芬“走亲戚”,就是来看望老上访户。做了近十年信访干部,吴菊芬有多少“亲戚”,她自己也说不清。

平均每年接访2000余批次,难怪她的“亲戚”数不清。对“亲戚”们的合理诉求,吴菊芬总是想尽办法协调解决,并通过定期回访、结对帮扶等方式,主动了解对方困难。“上次说的问题解决得满意不?还有什么不满意就开口。”这是吴菊芬“走亲戚”时最爱问的一句话。

时间一长,大家便亲切地称她“吴满意”。

急性子

“老百姓的事,一天也拖不得”

吴菊芬的急脾气是出了名的,当初还在乡镇工作时,熟悉的人常说她“早上割小麦,下午就要做成饼”,做起事来风风火火。

调到信访局,吴菊芬的急脾气“升级”了,她立下“群众上门,必须当天接待、当天给出初步说法”的规矩。

“但凡能有点办法,谁愿意往我们这里跑?遇到问题,实在没招数了才会找信访。”吴菊芬常劝导同事:“老百姓的事,一天也拖不得!不给上访群众吃下定心丸,再简单的信访都可能复杂化。”

就是这样的“急性子”,化解了无数上访群众的焦急和不满。大化镇红塔村村民王红殷因为宅基地测量的问题,找多个部门解决都没能得到满意答复。无奈之下,他找到信访局“想最后讨个说法”。来到县城已经是晚上8点多,按照信访局大厅里挂着的局领导联系电话,王红殷给吴菊芬打了电话。

“老王,你稍等!我马上过来。”王红殷至今仍记得,从未谋面的吴菊芬在电话里的这一句话让他心里踏实了下来。那天,吴菊芬跟他在会客室聊了三个多小时,写了好几页的信访卷宗。最后,吴菊芬告诉王红殷,他的事一旦纳入备案,信访局一定会帮他彻底解决。

后来王红殷才知道,那天吴菊芬去几个乡镇看望曾经的上访户,刚回到家就接到他的电话,晚饭都没吃就赶到局里,再回到家已是凌晨。

吴菊芬虽是急性子,却也“急功出细活”。

一次,吴菊芬正在办公室接访,一位蓬头垢面的老婆婆突然闯进来,吴菊芬谦和地招呼她坐下,她却冷不防朝吴菊芬身上吐了一口唾沫,随后便拉开嗓子骂了起来。吴菊芬支走随后赶到的保安和其他人,等老婆婆骂累了,给她泡上茶,轻声细语地询问具体情况。原来,这位叫李芳云的老人是文林镇金马村村民,一家三口仅靠遗属补助金过日子,生活非常困难。她一直误以为当地政府补助金没给够,才到信访局来闹。

吴菊芬核实了老人家中的困难后,一方面为其请来心理治疗师做心理疏导,一方面协调村镇干部为其增加生活困难补助。现在的李芳云和吴菊芬以姐妹相称,也是吴菊芬走得最勤的“亲戚”之一,她逢人便说:“吴小妹了不起,对上访户都像亲人一样!”

下一页
(责编:吴思瑶、赵晶)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