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10: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社区党委书记朱雅仙和她的团队与时俱进推出特色服务——
便民服务365天,全年无休
本网记者 江 琳
我从2002年就到浙江杭州市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工作,一干就是11年。刚接手社区工作时压力还挺大的,灯芯巷社区在为民服务方面有着光荣传统,同时它还是一个老城区里的老社区,面积虽不大,但人多,配套设施相对滞后,面临问题也多。
有一次,社区里一位老大爷对我们社区干部说,不知怎么家里断电了,大半夜的也找不到人来修,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社区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我们想,其实居民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小事”,特别是比较老的小区,比如电灯不亮、水龙头漏水、厕所满溢等,可对他们来说都是大事。
为此,我们社区专门成立了一支24小时应急服务队,共有12名队员,他们中有擅长修理水管、小家电、自行车的,也有擅长修鞋、理发、搬运货物的,服务队负责人俞月美手中有个专用手机,24小时随时“待命”,不管多晚,天气如何,只要接到居民的求助电话,应急服务队都会立即出发。
有天晚上11点多,还在睡梦中的俞月美被热线叫醒了,“我们这里水管爆裂了!能不能赶紧找人来看看,三楼以下都‘水漫金山’了!”收到求助,俞月美马上联系了擅长修水电的队员,赶到事故发生地,他们先是把总闸关了,又清理了楼道和居民家中的积水,忙到快凌晨1点才收工。
这算是比较大的事情了,其实服务队处理更多的是一些琐事。就拿最近发生的事来说,凤起里1号5层1位独居老人想去看病,可老人比较胖,走不动,房子也没电梯,他就联系俞月美,请服务队帮忙,俞月美就找了3名队员送他去医院;凤起桥11号3单元的两位老人从美国探亲回来,晚上11点多才到社区,行李太多,老人拿不动,就联系服务队帮忙拿……像这样的事情非常多,虽然听起来琐碎,但却是居民亟须解决的。
除了帮忙解决居民的生活需求外,我们还希望能满足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我们社区有个特点是老年人多,约占总人数的24%,而且大多数独居,有的老年人觉得孤单。怎么才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呢?
我们听说社区里有一位叫鲍倩的时尚“俏”大妈,她60岁学电脑、65岁学英语、70岁学开车,生活积极乐观,就找到她,和她商量成立一个“鲍大妈聊天室”。现在,无论是否是节假日,只要是每周二上午,“鲍大妈聊天室”都准时与社区居民相约,婆媳闹别扭的、夫妻吵架的……不管遇到什么事,大家都愿意到这儿聊一聊,在灯芯巷社区的居民心中,“鲍大妈”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威望。
但聊天室刚成立时,却很冷清,没一个人肯来坐。鲍大妈就站在聊天室门口,与路过的居民聊家常,时间一长,很多居民发现,在聊天室里,有什么心事一说,很快就能纾解。“我慕名而来,不习惯倾吐,却和你说了很多。聊天室,很小很简单,却充满温暖。”鲍大妈的笔记里,珍藏着一张发黄的小纸条,是一位居民写给她的。
“鲍大妈聊天室”队伍也逐步从鲍大妈一人孤军奋战壮大到13人,拥戴她的“粉丝”有心理咨询师、家庭婚姻指导师、心理保健师、律师、教师等,他们都是慕名而来的志愿者,聊天室服务项目也从聊天扩展到法律、医疗健康咨询,测量血压、血糖等。
除了“鲍大妈聊天室”外,为了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我们还在社区建立了音乐艺术服务中心、图书馆、西泠印社体验站等文化设施,这些设施连同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便民服务大厅、准物业服务室、社区综合活动室、居家养老中心等一起汇聚在“特色服务一条街”里,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文化需要,做到便民服务365天,全年无休。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党建组记者专栏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