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网络,岂能“蛮干”

2013年10月22日16: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凝聚微时代的社会力量

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微博总数已经突破了11万个。中央媒体微博的崛起,改变了主流媒体应对网络热点时迟缓和失语的状态。2012年下半年中国微博总访问次数达到155.56亿次,总页面浏览量达到739.85亿次,总访问时长达到15.18亿小时。

微博,正以一种公正的方式介入社会事务中,彰显出正能量。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安告诉记者,有一系列事件,有的时候再解释也没有用,比如公众已经对一些部门所谓的透明问题深恶痛绝,根本不信任你,你开通了微博效果是什么?

公众是盲目的吗?表面上看是盲目的,他们很冲动,他们甚至有一种群体激化的效应,但是从传播学系统研究看来,公众的极端情绪背后真实存在的民意是非常理性的。比如,当郭美美事件出来之后,中国红会也开通了微博,说愿意积极面对公众的批评,并且尽快推动红会的财务公开问题,晚上就得到30万网民的回应,网民送给它的字是“呸”。这体现的就是公众对中国慈善组织财务部透明问题的整体批判情绪和认知。另外在一起又一起公共事件中看到人肉搜索的暴力,而这种暴力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所以,我们要相信网民,他们汇聚成的意见是前所未有的,能够体现公众意志的力量,也许你说它还不够理性,但对网络上的这种看上去比较偏负面的声音应该有更多的容忍和宽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在不断倒逼社会的改革,为了这个大局,我们受一点委屈又有何妨?

张志安说,政府要在网络舆论研究和监测基础上,把更多网民和公众引入到社会管理中来,引入到公共决策的开放和对话机制中来。过去这些年,网民的最大变化,就从单纯的意见表达和围观转向了公益行动和社会动员,在“微博打拐”等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可以看出网民的理性和行动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