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空军英雄试飞员群体先进事迹
【系列人物通讯之十】

披肝沥胆铸铁翼——记空军级试飞专家、一等功荣立者张景亭

2013年08月20日09:25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智者无敌:展聪明才智助战鹰高飞

  张景亭不但是我国空军首批地方大学生飞行员,也是空军首批双学士飞行员和硕士飞行员。良好的教育背景给了他广阔的视野,他认为,要适应航空武器装备飞速发展,对试飞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要靠不断的创新和自我突破。

  在20年的试飞生涯中,张景亭积极参与项目的研制,先后以试飞员的身份提出数十条修改意见,均被研制小组采用,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技术、战术性能。

  善于思考总结的张景亭结合试飞实际,潜心钻研世界前沿试飞理论,还先后撰写了《论库珀-哈珀驾驶员评定等级》、《图-154空中飞行模拟器》、《MORLET组合小波在颤振试飞中的应用》、《空中飞行模拟器与世界和我国典型变稳机》、《“PIO”的预测和试验分析》等学术文章,在《飞行力学》和《航空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工业部门的专家们也都很佩服他,由衷地称赞他为“飞机助理设计师”。

  2003年,张景亭被任命为部队长。

  随之而来的是众多新型航空装备型号的试飞任务,歼-10、歼-轰七系列、空警-2000、空警-200……

  任务如此繁重、装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张景亭此时考虑的不仅仅只是参与技术改进来促进装备试飞了,而是考虑试飞体制机制的问题。

  对此,张景亭给出了两个字:创新。

  这两个字说出来容易,但真正实现,其过程相当困难,甚至是痛苦的。

  久久的思索,反复的研究,他大胆对试飞体制进行了改革,实现了该部的四大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的试飞采用的是老国军标的5公里能见度试飞出动条件。按照驻地情况,一年里满足这一条件的时间很少,试飞受到很大限制。张景亭认为,以前的国军标,是在飞机许多系统十分不成熟的条件下制定的,已经与现在现实情况有所不符,是不是现在可以重新调整?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试飞条件降至3公里。仅这一项,就为试飞增加了时间,缓解了试飞压力。

  为了提高试飞的场次,张景亭又提出了“多机种混合场次试飞”的方案,提高调度能力,引进先进设备,建立职责机制,使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可以在同场次混合组织试飞。这种统筹试验的方法,使试飞场利用率提高了25%。

  针对重点型号多的情况,张景亭提出了“型号项目负责人制”和“首席试飞员制”,由部队领导、首席试飞员和几名经验丰富的老试飞员分别负责各个重点型号。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掌握型号的进度和状态,也很有利于型号试飞系统化和连贯化,进一步提高试飞效益。

  他还着手改革组训模式,建章立制,完善了传统的《科训大纲》,还出台了该部的《试飞管理细则》、《飞行员改装大纲》等……

  这些改革给试飞部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从2005年以来,每年完成的试飞量相当于之前4年试飞量的总和。

(责编:赵健、董宇)


相关专题
· 空军英雄试飞员群体先进事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