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如何看待基层干部·大家谈④:信任与理解,如何增进

2013年07月02日07: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美 堂绘

制图:张芳曼

数据来源: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不少基层干部经常抱怨,明明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可是群众却不领情,甚至怀疑基层干部别有用心、是在做秀。因此,基层干部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取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在及时、良好的沟通中化解质疑、获取信任。否则,即使是好心也有可能办“坏事”,吃力不讨好。如何增进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本期就此展开讨论。

——编  者  

为群众办事,对他们得像亲人一样

“好心思”还得“好脸色”

一位同事到基层帮扶贫困村时,经多方协调为该村争取到发展资金20多万元。但组织群众建设牛棚时,群众却并不积极。情急之下,他生硬地说:“建也得建,不建也得建。谁家不建,就不给谁家一分钱贷款。”结果,不但牛棚没建起来,他与村民的关系也闹僵了。

时下,有很多基层干部都有为群众办实事的愿望,但由于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不足,性子急,工作方法简单,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位干部一样,往往是“好心思”办不了好事情,让群众感到难以接近,不仅不配合他的工作,有些还不给他说好话。所以,我觉得,干部要密切与群众的关系,不仅要有“好心思”,还要有“好脸色”。

做基层工作,要让群众认可,密切与群众的关系,既要有一心为民的“好心思”,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出谋划策,帮群众办实事;更要有一心为民的“好脸色”,说话不要居高临下,不要盛气凌人,不要让群众觉得是在接受施舍,而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尽量和风细雨,把道理讲清楚,把利害说透彻,让群众从思想上认可你。办事稳稳当当,不虎头蛇尾,不毛手毛脚,不脱离实际,一步一个脚印,让群众打心眼里信服你。如果那样,何愁与群众搞不好关系?

甘肃平凉  郭俊奎  

驻村一年多,“角色”转变赢得群众

干部有情结,群众不纠结

我是一名驻村干部,去年到山东沾化县一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住下后,总感到村里老老少少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眼神里存有疑虑。村里的老党员说,“干部驻村年年有,刮阵风就走”;有的群众说,“驻村包村是水皮打一棍,雨过地皮湿”……

面对群众的疑虑,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我给自己提了要求:说话不打“花腔”,入户拉家常;进门开口三件事:一问柴米油盐,二问忧愁困难,三问经济发展。

去年一年,我在工作中就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村里地处偏远,村内道路多年失修;二是台风造成多处房屋倒塌。对第一个问题,我向单位汇报,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修了水泥路;台风来临之时,我和村干部一起查看危房户,及时转移独居老人,正如村民说的那样,越到阴雨天我越闲不住。今年春节前夕,父亲多次来电话,催促我带妻儿到老家过春节。我考虑再三决定带着妻儿来到村里过春节,大年初一给村里的乡亲们拜年。

通过一年多的驻村,村里上下认可我了。我感到,只要干部有情结,群众就会不纠结。只有带着感情与群众联系,带着感情与群众交流,带着感情与群众沟通,带着感情做工作,工作就容易开展,问题就容易解决,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山东滨州  纪  桦  

提早谋划工作,变堵为疏,让群众自愿杜绝秸秆焚烧

多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秸秆禁烧综合治理,基层干部基本都是蹲守农田,生怕自己的辖区烧出一把火。令我意外的是,我的一位大学生村官同学毫无任何紧张之色。原来,他们村今年提早谋划秸秆禁烧工作,一改往年田地巡防的做法,一方面提前做好种植户的统计工作,并主动上门宣传政策以及焚烧秸秆的危害;另一方面由村委会拿出资金,组织人力物力,帮助老百姓运走秸秆,从根本上杜绝了秸秆焚烧的现象。

老同学的一番话让我对基层干部工作的看法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做好基层工作不在于多么会“管”,而在于主动作为,让老百姓充分理解、充分信任。

其实,很多群众都知道焚烧秸秆的害处,但农忙就是一个“忙”,抢的就是时间,加上现在农村剩下的劳动力基本都是以妇女、老人为主,根本没有多余精力把秸秆送到集中点,焚烧秸秆也是不得已的做法。如果每个基层干部都能在秸秆禁烧中如此考虑,工作难度恐怕会降低很多。因此,基层干部只有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多从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基层工作才能得民心、顺民意。

做好基层工作,要让群众做“当家人”,自己做“管家”,多一点民心民愿实事、多一点基层民情走访、多一点办事效率提升,把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用实际工作成绩赢得“当家人”的信任和理解。

江苏泰州  朱彬彬

下一页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党建周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