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冲锋在前,是我一生的荣耀

——记江苏省宿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沈谨
2013年05月13日15: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为了人民,何惜生命

2003年春天,整个中国逐渐被一种恐惧笼罩着。“非典”来势凶猛,因为这种病传染快,一时无法弄清传染来源,没有救治方案,病死率高,短时间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死亡病人中1/3为一线医护人员。

随着疫情肆虐,返乡务工人员增加,原本平静的宿迁也面临着疫情暴发的危险。作为宿迁预防医学专家,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沈谨知道自己责无旁贷。他根本无暇考虑个人安危,勇敢地承担起防疫专家组组长的职责,指导同事做好非典预防和人员排查,深入一线与患者零距离接触,进行医学观察,积极开展治疗。

按照工作规范,沈谨带领8名防疫人员集中隔离居住,为了同事能有充沛的精力开展工作,他总是想方设法安排其他同志多休息一会,而他自己却忙得夜以继日。在隔离居住过程中,他总是告诉隔离点的医护人员要冷静细致耐心,他总是劝慰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要相信科学。他的声调并不高,语气却坚定有力,让原本茫然无措的人们心定神安信心百倍。当非典疫情基本控制住,已经隔离并连续长时间工作了20余天的沈谨,却由于劳累过度,导致慢性胃炎复发,心脏出现频繁早搏。

有人问他,你就不怕生命危险吗?你就不想念妻子,女儿吗?他淡然却很坚定的说:“谁不知道生命可贵,我也思念家庭温暖,但作为疾病预防工作者,责任在肩,又怎么能只顾家庭,吝惜自己的生命呢?”

知难而上,遇险先上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

5月13日,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已过天命之年的沈谨从电视上看到有医疗队已经进驻。凭自己的职业敏感和专业素养,他知道灾区将面临医护人员短缺和防重大疫情的巨大压力。到灾区去,到受灾同胞身边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强烈的党性激发出他这样的念头。

拨通省疾控中心的电话,沈谨主动请命,正举棋不定的领导眼前豁然开朗。事实上,接到成立赴川卫生防疫队命令,领导第一个就想到了经验丰富的沈谨,却又因他的年龄而犹疑。5月17日,震后第5天,和年轻小伙子一样,沈谨背着几十斤重的大包上了飞机,行囊里仅有必需的药品、防护用品和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等。

满目疮痍,遍地死伤,防疫系统全部崩溃。震后第7天赶到什邡市蓥华镇,作为入川防疫队大队委员、八队队长、临时党总支委员和第一党支部书记,沈谨立即和队员对辖区的灾民集中安置点和散居点群众的食品安全、饮用水消毒检测,粪便垃圾消毒杀虫等无害化处理、完成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和预防控制。连续多日以干粮充饥,不叫苦;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言累;面对余震、泥石流和滑坡,不退缩。沈谨和队员负责竹溪村15个村民小组的卫生防疫工作,8个在山顶,7个在山腰。人员分散,地势陡峭,爬山越岭,沈谨经常背着几十斤重的药品、器械和物品走村入户,落实防疫措施。有时为了一户人家,要爬十几里山路。仅仅一周,他就跑遍了15个村民小组,走访714户2116名灾民,实现卫生防疫人员、消杀物资、疫情监测全面覆盖,他们比国家提出的要求提前了3天。而这时的自己沈谨全然顾不上自己日益加重的胃病。

有困难,有危险,沈谨总是先上。地震破坏山区原有供水管道,为了寻找安全卫生的水源,他带领两名年轻队员采水样。余震突发,地动山摇,他站立不住,整个人向山下滚去,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出声示警,呼唤队友注意安全。幸亏滚落过程中他抱住了身边的树木,这才避免坠入深谷。余震过后,又继续采集水样。面对危险,如斯淡定,沈谨让年轻的队员们看到了老党员的铁骨丹心。

圆满完成任务后,沈谨带领队员安全撤退。当飞机在南京禄口机场降落时,他长吁了一口气:他不是为自己全身而退而庆幸,而是为自己能够完成领导的嘱托——“把10名队员安全带回来了”,而松了一口气。沈谨说:“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那是我一生的荣耀。”

(责编:李晨阳、杨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