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印象·菊美多吉

菊美多吉其人其事

2013年03月25日10: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6、为了牧民早搬新家

为转变长期以来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现状,切实提升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09年,四川省启动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菊美多吉所在的龙灯乡拉日村被列入了首批建设的定居点。由于几千年来的传统,牧民们对“牧定行动”很不理解。菊美多吉便带领乡干部,长期辗转在海拔4000多米的牧场,深入到牧民的帐篷,讲政策、做宣传,时常一呆就是一整天。有时牧民到草原深处放牧,他与同事们还得到草原上苦苦寻找,饿了就啃一点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喝草原上的河水,夜深了就地搭建帐篷,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拉日村成为了四川省牧民定居示范点和四川省省级文明村。

2010年,组织上考虑到菊美多吉身体已不适应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将他调离了龙灯乡到海拔低了近1000米的瓦日乡工作,当车行至拉日村时,他下车沿着拉日村宽敞的水泥路围绕全村走了一圈,看着一幢幢藏家别墅式的牧定新房、整洁的村貌、崭新的太阳能热水器和路灯,菊美多吉激动得含着泪水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呀,如今牧民们也能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了,我做的一切都值了!”

如今,行车至拉日村前,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别墅、一台台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成为了草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家家房屋上冉冉升起的炊烟无不诉说牧民们幸福的生活。搬进新房的村民泽布总是感慨地说:“要不是菊美乡长一遍又一遍地做我们家的工作,我们现在肯定还住在又冷又潮湿的帐篷里。现在,我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就近上学了。”

瓦日乡工作篇

7、人背马驮成历史

道路不畅,严重影响了瓦日乡群众的生产生活,全乡八个行政村在几年前通村路,更没有连户路。距离乡政府25公里的布日俄村,一条滔滔不绝的鲜水河,隔断了村民们的交通,全村群众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村民们要爬山涉水经过一座摇摇欲坠、破败不堪的铁索桥,绕道才能到达县城鲜水镇。乡政府所在地的孟托村,也只修建了通乡路,全村由于人口较多,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缺乏建设资金,修建通村路和连户路的难度相当大,运送生活用品和农产品只能依靠人背马驮。

作为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菊美多吉深知交通不便给父老乡亲带来的巨大困难,他刚到瓦日乡担任乡长,就把修路作为全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来想、来谋划。为了修桥筑路,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争取回来40万元资金,对布日俄村的通村桥进行了全面加宽加固,大大增强了该桥的承载和通行能力。在交通部门的支持下,修通了通往布日俄村18公里的通村路,中小型车辆可以畅通无阻的直达全村,让全村28户315人彻底告别了肩扛背驼的历史,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孟托村地处乡政府所在地,人口居住较集中,菊美多吉刚到瓦日乡工作的时候,全村公路仅仅能通到村口,群众出行难。倾听民意,关注民生,菊美多吉把修通孟托村的通村路和连户路作为加快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经过他的积极争取,孟托村的通村连户路建设纳入了全县公路建设的总体规划,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资金投入十分有限,他组织全村群众开展义务投工投劳,有的群众不愿意,他以身作则,与大家一起干,挨家挨户地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谓苦口婆心:“乡亲们,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穷?为什么居住在高山的很多人到死都没有看到过汽车?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见过车水马龙的大城市?要卖一点农产品,挥汗如雨把农产品背到县城,靠人力背,能够背多少?这都是因为我们不通公路啊,县上给我们解决了火工器材,解决了建设物资,我们不能坐享其成啊,我们有自己的双手,为什么不能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呢?修桥补路是积德行善的好事呀。”群众被说得心服口服,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通村公路很快修好了。

瓦日乡鲁村是个条件恶劣的偏僻山村,村民出行只靠一条羊肠小道,车辆无法通行,每逢雨季,地质灾害频发。为了帮助鲁村修建通村公路,菊美多吉到县交通局申请项目,四处筹集资金,因修路会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部分村民反对,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说公路通的好处,谈交通不便的弊端,如今,鲁村通村公路已基本完工,路面比原先加宽了一倍。瓦日乡鲁村村支书俄孜降泽满怀深情地说:“菊美乡长对群众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修通村公路时,乡长经常到现场来,吃住都跟我们一起,和我们一起劳动。他说,他的电话24小时开通,无论白天晚上,你们有事随便打,我能做到的全部给你们做到。”

瓦日乡列瓦村村长达瓦说,“村民提出用水泥砌堡坎,为了加宽道路,必须挖掉列瓦村一条水沟,菊美多吉开车跑了5趟,去水利局要来12吨水泥,为列瓦村重修了一条水沟。乡长这样给我们承诺:只要他在乡上一天,他就要为父老乡亲做一天的事情,为群众办实事,不说空话。”

修路最大的困难就是做协调工作,在修建孟托村和鲁村的通村路中,菊美多吉也没有少遇到这样的问题。但他总是教育乡上的干部:“不是群众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政策没有宣传到位,是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需要改进”。孟托村的通村路要经过村长家的草房和村民平贵家的住房,需要同时做两家人的协调工作。他通过召开村干部大会,说服村长要以全村大局为重,支持配合乡上修路。由于要撤除平贵家的住房的围墙,如果不处理好会影响到平贵家房屋的安全,协调难度相当大,菊美多吉要求施工方一定既要保证道路的正常推进,又要帮助平贵家把房屋的围墙重新修建好,保证房屋的安全,通过他不厌其烦的努力,工程不到三个月就全面完成,没有遇到一起阻工阻路事件的发生。菊美多吉对乡上的干部说,“通过修建通村公路,走群众路线,把群众当亲人,有群众做我们的靠山,就什么事情都能办成”。

修路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但要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经费再拮据,菊美多吉多方筹措资金,及时兑现了群众的补偿。最多的补偿达到1万余元。拖拉机直接开到家门口,城里的物资、村里的山货源源不断进出,群众增收,日子过得滋润,群众由衷地感激菊美多吉,说他是一个没有私心,把群众当亲人的好干部。

(责编:李晨阳、权娟)


相关专题
· 追记菊美多吉:一位藏区基层干部的11年为民路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