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党的十八大理论创新与突出亮点

□ 李海青 吕玮
2013年01月07日09: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十八大批准了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概括、新要求、新任务、新部署、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一篇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文献。报告大致有以下理论创新和突出亮点。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虽然只有一字之变,反映的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由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1991年,我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依据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明确描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我们所说的小康,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十年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使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到2020年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这一过程最终的结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进,我们党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让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成为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过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精彩篇章。

确定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的明确阐述,也是对今后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号召。

科学发展是新世纪最响亮的声音。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十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发展是攻坚克难的持久动力。船行深处浪愈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今天已进入攻坚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进入了决定性阶段,在这样的历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要革除旧的发展观念,矫正旧的发展惯性,打破旧的利益格局,就要坚定科学发展观信念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实践不动摇。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必将更加有力地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科学实践。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表面看似抽象,事实上它植根于中国13亿民众的期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一举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更体现了它在领导人民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节点上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郑重回应。

构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从“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些变化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五位一体”,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21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发展的内涵增添了新元素,为发展的品质赋予了新标准,为发展的方式确立了新坐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责编: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