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改革激活正能量,通过开放吸收正能量,是转型跨越的动力所在。报告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是山西当前最根本最紧要的改革开放实践。要以实施《总体方案》为抓手,发扬先行先试、先破先立、先足先登的精神,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领域,抓好“一市两县”、“一市两园”的试点工作,加快重大转型项目、重大标杆项目建设,以产业转型、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增强企业活力等为关键点,加快形成有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使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充分涌动起来、优化配置起来、效应发挥出来。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着眼于建立与转型跨越相协调、与山西实际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全面提升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合作水平,扩大与中西部各省(区、市)的交流互动、共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合作新机制,深化与中央企业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战略合作,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在开放引进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第四,着力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在提高“四个水平”上取得新突破。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145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亲民爱民的崇高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让广大群众生活有尊严、发展有机会、利益有保障,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着眼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未参保集体企业及关破并转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和医保等突出问题,提升社会保障层次和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目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着眼于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继续加大零就业家庭援助力度。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健全公开公正的政府收入体系和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分配及增长制度,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下大力气规范垄断收益的分配。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着眼于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公平发展,把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安全生产是我省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基础的发展工程。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弘扬安全文化,完善监管体系、抓好责任落实,巩固和提升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在全国的领先水平,实现持久安全、稳定安全、本质安全。要围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健全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手段综合化、重点工作项目化、公众参与制度化和健全社会矛盾化解、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建设“法治山西”和文化强省上取得新突破。报告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求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及时就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广泛协商。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要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进依法行政,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实施省市县乡四级“法治政府”创建工程,切实提高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和行政审批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大力促进法治创建活动上档升级,实现依法行政与依法治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恪守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使司法公信度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文化是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是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中部地区文化强省。一要增强三晋人民的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提炼和培育具有广泛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山西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励人、以文聚心。二要增强公共文化的服务力。牢固树立文化强省的建设主体是基层群众,受惠主体也是基层群众的理念,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铺开“文化低保”工程,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要增强文化强省的支撑力。拓展延伸“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战略的内涵和空间,全力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做大做强省属出版、广电网络、演艺、日报传媒、广电传媒、影视等文化企业集团,加快组建体育、旅游、文博、工艺美术等产业集团,形成大中小微型文化企业集聚发展、优势互补、共生共长的格局;倾力打造新型文化业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深入探索“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休闲”等新模式,发展策划会展、动漫游戏、艺术设计、软件开发等智力密集型文化新产业,兴起手机报、移动多媒体和互动电视等文化新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要增强文化发展的竞争力。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继续推出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精品力作,始终占领文化前沿,巩固和提升在全国文化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创新文化工作管理体制,深化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文化单位内部机制转换,建立文化发展经常性投入扶持机制,做好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工作,持续为文化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和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