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2日16: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夠得著”的脫貧模式
脫貧工作看似處處困境,但在龍梅眼裡卻是處處生機。雖然各方面條件有限,但龍梅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龍書記,我想拿家裡的紅薯換床被子過冬,你能不能幫幫我?”一天夜裡,龍梅接到了巴社隊特困戶覃少珍的電話。覃少珍家裡每年收成的紅薯有500多斤,但苦於沒有銷路,自己吃不完的隻能拿來喂豬或爛在地裡。這樣的情況在巴社隊,甚至在整個永模村都非常普遍。
這讓龍梅難以入眠。她隨手打開微信朋友圈看看朋友們的動態時,腦海裡突然冒出了一個點子:能否通過微信朋友圈幫村民們推銷紅薯呢?左思右想,龍梅第一次發起了“廣告”:現有綠色食品,永模村洞場花心紅薯,每斤1.2元,有需要的請聯系我。一天之內,這條朋友圈得到了60余條的留言,朋友們紛紛購買,熱心者幫著轉發,“娘家”河池供電局、企業家朋友批量採購了大部分的紅薯。僅一周,巴社隊的7500公斤紅薯全部售罄,全隊村民拿到了1.8萬元的巨款,換來了過冬的棉被和大米。
這件事給了龍梅很大的啟發。她積極與縣委縣政府溝通,合力尋找經銷商代理銷售永模村的紅薯、生豬等農副產品。此外,產業發展需要村民信得過的技術帶頭人,所以,去年6月,在龍梅的推動下,永模村成立了桑蠶養殖合作社,由返鄉創業青年陳斯擔任社長。
作為養蠶示范戶的陳斯,每年光養蠶就有5萬元收入,再加上養殖的生豬,收益好的時候能有十余萬元的年收入。目前,龍梅也正籌劃組建一個生豬養殖合作社,幫助貧困戶開展生態豬養殖。陳斯成了返鄉創業致富的“代言人”,同村的不少年輕人都找到他指點一下“發財之道”。
龍梅在實戰中慢慢摸索出了經驗,精准扶貧,既要找准窮根,突出問題導向,更要符合實際,走村民夠得著的脫貧模式。
為留龍書記再次“上訪”
駐村兩年,龍梅幫助村民找到脫貧致富的道路,同時也著力改善了永模村的基礎設施。前后協調整改村裡10千伏用電線路2條,排查解決了6個隊的用電安全問題,村民用電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她還積極爭取到各方資金近50萬元,修建了蓄水櫃、籃球場、垃圾箱等公共設施項目。2015年,永模村人均年收入達到2800元,符合河池當地的脫貧標准,永模村終於摘掉了多年“貧困村”的帽子。
2016年的春節前夕,龍梅駐村任期即將結束的消息在永模村中傳開了,村民們陸續找到村支書陳亮要求留下龍書記。一場挽留龍書記的行動正在秘密進行中。
村民們自發組織了一場“感恩”晚會,這是永模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場晚會。晚會的“總導演”、坡切隊隊長覃精貴說,過去兩年,龍書記帶領我們把很多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一步步實現,我們想用這種讓龍書記意想不到的方式,讓龍書記知道,我們會努力創造更多的可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陳亮也忙著四處奔走。他先到了東蘭供電公司協調留下龍梅,怕事情不夠穩妥,身為河池市人大代表的他帶領全村人民聯名上書河池市委市政府,要求留下龍梅。陳亮親自前往河池,將這封請示信呈給了市委秘書長……
“我太感動了,也覺得很意外,這兩年,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龍梅說。
在多方協調和支持下,龍梅繼續留在了永模村,擔任駐村指導員。
現在的龍梅比以前更忙了,永模村已納入南方電網公司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計劃,明年底前將完成17個隊的農網改造升級。此外,南網對口扶貧援建東蘭縣的項目落地,這將給永模帶來更多發展“紅利”。
這些天,永模村正熱熱鬧鬧地准備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晚會,龍梅任總導演,“我都想好了,開場歌曲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結尾歌曲是《走進新時代》,這是永模兒女的心聲。”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