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德耀中華·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2015年06月24日09:42   來源:光明日報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301 丁紅玉

丁紅玉,女,漢族,1978年12月生,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

她身高僅有82厘米,終生無法站立行走,骨質易脆易斷。但她始終秉承“以誠為本,以信立業”的經營理念,描繪出自己的“美畫人生”。

37年前的冬天,丁紅玉出生在中江一個普通家庭,她在滿月時被查出患有“先天性成骨發育不全”。雖然身體殘疾,但她頭腦聰穎。8歲起,她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習繪畫,並練就一手好畫技。19歲那年,父親失業了,而母親又長期沒有工作,家裡還需要供養正在讀書的弟弟。困難關頭,自強不息的丁紅玉有了一個想法:賣工筆畫為生。

在全家人多次商量后,丁紅玉借錢在縣城開了一家“紅玉禮品店”,銷售她親手制作的小飾品。店裡的生意沒有丁紅玉想象得那麼好,可她沒有放棄,想盡辦法尋找銷路。2007年,在朋友的幫助下,她注冊了一家淘寶店,起名“美畫人生”。因為不能站立,胳膊又短,丁紅玉隻能慢慢畫,別人畫畫可以先把整幅作品描好,而她隻能從上往下畫,經常畫完頭部后,才發現空白處根本畫不下身子,隻得重畫。

她的故事在網絡上流傳開來,網店訂單也越來越多。但她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始終認真對待每一份訂單,從不找“槍手”代筆。如今,除了繼續經營“紅玉禮品店”和“美畫人生”淘寶店,她還幫助社區的孩子學習繪畫。

丁紅玉曾榮獲四川女性十大年度人物榮譽稱號。

302 丁貴賓

丁貴賓,男,漢族,1964年4月生,中共黨員,吉林省長春歐亞集團白山市合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他以誠立身、信譽為本,嚴把質量關口,履行社會責任,堅持“低價位”做買賣,承諾“不滿意”退換貨,贏得“合興講信譽”的口碑。

丁貴賓在管理企業過程中,堅持把誠信放在第一位,嚴把產品質量關。他在白山市同行業中率先組建商品質量驗收部,設專人專崗對產品進行驗收把關,杜絕假冒偽劣產品進入櫃台。堅持“低價位”經營原則,設立“價格監督獎”,承諾隨時接受顧客及有關部門的價格監督和檢查。公開承諾顧客對商品不滿意可以退貨換貨,要求員工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顧客,可換可不換的以換為主,可退可不退的以退為主,一定讓顧客滿意。近10年來,公司共進行大規模假冒商品清理活動10多次,向消費者和供貨商退換不合格商品總金額100多萬元。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發生以后,合興公司作為銷售方,沒有等靠廠家方面處理意見,先行無條件為消費者辦理退賠,為公司積累信譽、贏得信賴。2013年,中國多地百姓聽說“鬧鹽荒”,紛紛搶購食鹽。丁貴賓說,“一分錢都不要漲!這個時候漲價就是打劫,會丟掉群眾的信任。”隨后,丁貴賓積極與鹽業供應商取得聯系,在不漲價的情況下,保証了市場供應。

經過不懈努力,合興在社會上樹立起響亮的誠信品牌。

丁貴賓榮獲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吉林好人”誠實守信標兵等榮譽稱號。

303 王長義、王長信

王長義,男,漢族,1955年11月生,中共黨員﹔王長信,男,漢族,1964年2月生,中共黨員。兄弟倆均為山東省寧陽縣鶴山鄉金麥香面粉廠負責人。

兄弟二人堅守“信”和“義”,做人重情重義,做生意從不短斤少兩,一諾千金、童叟無欺,30多年鑄成“信義”金字招牌。

1983年,兩兄弟湊了300塊錢拉起地排車,當起販糧人。當時,“糧販子”坑農現象時有發生,但十裡八村的百姓卻認准這對實誠兄弟,爭著把糧食賣給他們。2005年成立泰安市金麥香面粉制品廠后,憑借多年誠信招牌,送糧群眾越來越多。兄弟倆還琢磨出“糧食代存”的新道道,並向儲糧戶承諾:存糧不考慮損耗,保証價格“隨行就市”。

2008年,成立金鶴山糧食合作社,通過“基地+農戶+企業”的形式,對糧食基地實行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管理,從源頭上管控原糧。優質原糧比普通糧食高2分錢,鶴山鄉近2萬農戶嘗到甜頭。2012年下半年,兄弟倆著手建設年產20萬噸優質小麥面粉加工項目。質優價廉使得金麥香面粉廠在既無業務員又不花錢做廣告的情況下,“聞香而來”的客戶與日俱增。誠信讓“信義兄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企業榮獲“國家綠色食品”“泰安市消費者滿意單位”等稱號。

生意越做越大,信義卻從未丟過。員工母親生病急需用錢,街坊鄰居缺錢應急,客戶遭遇不幸,村裡捐資助學、修路架橋,慈善募捐他們總是跑在最前面。

王長義、王長信榮獲山東好人之星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04 王晉桓

王晉桓,男,漢族,1946年8月生,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下河清鄉五壩村村民。

自1985年開始,瘦小單薄的王晉桓義務看守10位烈士的墳塚,風雨無阻,無怨無悔,一看就是28年,展現出一名淳朴農民對人民子弟兵的魚水深情。

王晉桓9歲時,父母雙亡,姐弟4人變成了孤兒,生活困難,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1958年,肅州區下河清鄉駐扎了鐵道兵的一個衛生營,他們一邊修建鐵路,一邊為修路部隊戰士提供衛生保健。王晉桓當時還是個十三四歲的放羊娃,每當王晉桓姐弟4人飢餓難挨時,部隊陳連長和士兵就接濟給他們一口吃的。王晉桓發誓,長大要回報恩人。

鐵路修建環境惡劣艱苦,陸續有10名官兵犧牲在這裡。起初,墓地由部隊照管﹔“文革”期間,由於無人照管,墓地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墓碑不知去向。為報恩,王晉桓負擔起守護墓地的職責。不管刮風下雨,不管多麼困難,他都去墓地祭拜烈士,為烈士燒點紙錢,上一炷香﹔為烈士墳塚添添土、除除草,就像對待親人一樣守護著這片墓地。

前些年,由於大面積開荒,烈士墓地面臨著被推平耕種的問題。經王晉桓老人多次勸阻,墓地才得以保全。為了在自己百年后烈士墓地有人看護,他又多方奔走於駐地某部隊和當地武裝部、民政、公路等部門,向多家單位投送保護烈士墓地的申請,最終在2013年10月16日,當地政府和部隊負責人一起為10名英烈舉行了遷葬儀式,10名英烈將永遠和他們的戰友一起長眠於東風烈士陵園。

王晉桓榮獲甘肅省誠實守信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305 王景海

王景海,男,漢族,1961年8月生,中共黨員,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他懷著對生命的尊重敬畏,以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做強做大民族品牌,生產安全食品,踐行“讓消費者放心”的鄭重承諾。

2009年,王景海任完達山乳業董事長、總經理,注重生產過程管控,嚴抓從田間到餐桌全流程的產品質量。2010年,工信部等十部委首批確定完達山乳業為食品質量安全試點單位,成為全國誠信體系建設首批首家乳制品試點評價通過單位,並率先完成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體系。2013年,一批某國外公司的乳鐵蛋白檢測出問題,經第三方驗証確認后,完達山冒著自己的產品市場斷貨、銷售受到沖擊的風險,堅決不使用該批乳鐵蛋白,全部打包退貨。

2006年,完達山推出含有乳珍的奶粉,每一個包裝袋裡都會放一個五連包的小乳珍。一次成品包裝完后,工作人員發現多出一包乳珍。300多箱包裝好的奶粉被拆箱,大家把裝好的袋子從箱子裡取出,一個袋子一個袋子地摸,終於找到了少裝了乳珍的那一袋。

2014年,進口乳制品低價格大量傾銷國內市場,全國多地出現拒收鮮奶和奶農倒奶殺牛現象。如果奶源盡毀,不僅奶農利益會受到傷害,民族乳業也將喪失市場定價權。王景海毅然做出“顧全大局、勇擔責任”的抉擇,完達山乳業不僅信守了66個現代化牧場、212個養殖小區、4600余家奶戶的收購合同,為保護奶農利益還多收了7.9萬噸鮮奶噴成全脂粉,為此承擔了2億余元損失。

王景海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306 尤良山

尤良山,男,漢族,1971年1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弘大農副產品購銷有限公司董事長。

尤良山堅持“創品牌、樹形象”經營理念,嚴把質量關,生產“放心糧油”,誠信做食品,奪得國際“金獎”。

2002年,尤良山創建了湟中弘大農副產品購銷有限公司。十幾年來,始終牢記“創品牌、樹形象”的宗旨,進行廣泛市場調查和充分論証,利用當地“雙低”優質雜交油菜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油菜籽精深加工。生產過程中嚴格檢驗程序,不讓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公司在湟中縣十多個鄉鎮建立油菜籽生產基地10300畝。尤良山對每一批進場的原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和驗收,以保証原材料的安全。從原料收購到產品銷售各個環節嚴把質量關,積極推進“生產基地﹢訂單收購﹢加工基地﹢品牌銷售”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從源頭上確保了“放心糧油”生產品質。

作為青海省的龍頭企業,尤良山時刻不忘履行社會責任。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生地震后,尤良山代表公司向災區捐贈食用油250噸,公司全體黨員以交納特殊黨費的方式,為災區捐款31500元。4月17日,尤良山親自帶領運輸車隊,將10萬個油餅、200箱礦泉水、200箱方便面、200箱菜籽油等共計52萬元的物資運送到災區。

尤良山榮獲青海省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農畜產品經紀人等榮譽稱號。

307 方聯海

方聯海,男,漢族,1939年10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江津區中山鎮三合社區居民。

“採藥贈鄉鄰、賒欠不記賬。”他恪守家族隻賣“良心藥”的祖訓,把古鎮世家九齡堂藥鋪12代人、360多年來“堅守信義、誠心助人”的好家風接續傳承,成為以誠立身、以誠傳家的典范。

方聯海15歲那年,一個外地人在中山街頭突然昏倒,面色蒼白、四肢顫動、呼吸微弱、脈搏無力。方家人聞訊趕來,經過診斷,決定用家裡一根極為珍貴的人參救命。陌生人服用人參后蘇醒過來,給方家眾人磕了一個頭起身離去,方聯海隨爺爺方九齡追上去,又送了他兩個饅頭。這段經歷深深刻在了方聯海的心底,促使他用一件件義舉踐行家風家訓。

村民武樹康患上嚴重的肝硬化、肝腹水,病情嚴重,又沒錢醫治,一心想放棄治療。消息傳到方聯海耳裡,他主動上門為其義診。經過連續10多年的中藥調理,武樹康的病情慢慢得到控制並最終戰勝病魔。村民王平左下肢壞死,家庭困難,無錢就醫,也是方聯海帶頭捐款並挨家挨戶為他募捐,使他最終得以接受治療。方家所處的中山古鎮位於江津南部山區,毒蛇較多,時有毒蛇咬人情況發生,為救治被咬傷的病人,方聯海常常不畏危險,用嘴吸出毒液,舍命救人。在方聯海的感染下,“誠信”理念也在街坊四鄰和周邊商戶心中落地生根,中山古鎮的民風越來越朴實,“挨著方家藥鋪,做事就要配得上”,成了當地不少人心中的信條。

方聯海榮登“中國好人榜”。

308 朱國萍

朱國萍,女,漢族,1957年11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虹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眼裡望著居民、腦中想著居民、心裡裝著居民”,朱國萍始終恪盡職守。在她的引領下,虹儲小區獲得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等稱號,並連續20年被評為市文明小區,2014年以她為原型的現代滬劇《小巷總理》在全市巡演70余場。

朱國萍從來沒有完整的雙休日,她不分晝夜,跑遍小區的家家戶戶,尤其是對小區內的特殊人群,她反復上門疏導負面情緒,解決他們的困難。通過她的溝通協調,爭取了業委會、物業公司、社區單位、社區民警等各方資源,解決了小區多年存在的難題。

“停車難”“出行難”“休閑空間小”……隨著小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新問題又產生了,這位“小巷總理”又開始忙起來。在所屬街道支持下,朱國萍帶人對小區進水、排水、滴水和煤氣、路面進行“三水一氣一路”工程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利用小區綠化帶、邊角料整合出近70個停車位﹔打造創意“停車坪”,將原有自行車棚外立面和屋頂改造成花園景觀,把一個死角改造成美觀的“車諧廊”,增加了非機動車停車位,並動員社區單位資助公益自行車,供居民免費使用,解決了樓道內自行車亂停放問題﹔陸續建成“虹諧亭”“和諧苑”“稚諧園”等“虹儲十景”,供居民休閑娛樂……

朱國萍還注重“軟實力”。鼓勵居民從我做起,做誠實守信、明理負責、文明可愛的“虹儲人”。她建立了一支“學雷鋒”志願團隊,公開個人服務信息,讓志願服務貼心到位﹔開設“居民時間儲蓄銀行”,以自己的志願服務換取他人的幫助,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公益,小區志願者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建立道德評議台,通過每月“好人好事,一事一議”,樹立身邊的先進典型。

朱國萍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當選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309 劉平貴、李繼林

劉平貴,女,漢族,1968年2月生,山西省晉城市城區北石店鎮南石店村村民﹔李繼林,男,漢族,1968年10月生,劉平貴丈夫。

2010年,他們經營的面粉廠被洪水沖毀,村民寄存的100多萬斤小麥損失殆盡。夫妻倆從積水中撈出賬本,一邊打工賺錢,一邊重新開張面粉廠,把糧食一斤不少地賠償給鄉親。

洪水過后,76萬斤小麥板結發霉,損失高達80萬元。這些小麥是18個村庄200多戶農民平時寄存在面粉加工廠的,需要時,大家用小麥換取面粉。面對突發的災難,有人出主意說干脆破產,把“爛攤子”留給政府處理,夫妻倆一口拒絕。

兩人先是取出所有25萬元積蓄,又向親戚借了10萬元,全部換成小麥,讓機器重新轉了起來,保証鄉親們不管什麼時候來取都能拿到面粉。有的村民看到他們損失很大,就向劉平貴提議:將原來100斤小麥兌換80斤面粉的標准調低些,夫妻倆也婉言謝絕。有人擔心他們往面粉裡摻攪變質的小麥,為了打消這些顧慮,他們當著全村人的面,把變質小麥全部拉到了垃圾場。四年來,李繼林和大女兒外出打工賺錢買回小麥,磨成面粉還給鄉親們。劉平貴則守著面粉廠,隨時給村民兌換面粉。目前,已累計賠償小麥69萬斤。

劉平貴、李繼林夫婦榮獲山西道德模范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10 劉國義

劉國義,男,回族,1933年3月生,貴州省貴陽市水電八局退休職工。

老人一言九鼎、自我鞭策,20年身許綠化、自購樹苗,義務植樹近萬株,踐行著自己當初許下的承諾,為“綠色貴州”夢想不懈努力。

82歲高齡的劉國義,對義務植綠有著斬不斷的情愫。1988年退休后,他被單位返聘負責基地綠化工作,那時就常常自己出資購買樹苗花草,在基地周邊義務種樹。在老人的帶動下,基地職工及家屬紛紛與基地簽訂《認養綠地協議》,組建護綠隊“領養”綠化任務。如今,基地綠化面積從原來不足20%增長到40%。

劉國義老人先后在貴陽長嶺南路、黔春路一帶的荒地上義務植綠。如今,光是在黔春路一帶,他就種下了500多棵各類樹苗,硬是從雜草亂石中開辟出一條長600多米的綠蔭帶。

2015年4月2日上午,在植樹的過程中,劉國義突然頭昏摔倒,掉進路邊的排污渠裡,后在路人幫助下,老人被送到附近的水電八局職工醫院治療。經醫生診斷,老人的左腿髕骨骨裂。出院第二天,劉國義老人便又帶上工具回到了熟悉的“工地”,繼續著自己種綠的事業。

劉國義的義舉受到了周圍群眾的熱烈贊揚,對此,他說自己當初的承諾就是為了給自己居住的城市增添綠色和光彩,堅守著這份承諾,將種綠事業一直進行下去的信念也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劉國義榮獲貴州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11 劉真茂

劉真茂,男,漢族,1947年4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瑤崗仙鎮退休干部。

30多年如一日,劉真茂甘於寂寞與艱辛,堅守在義務護林第一線,自掏腰包建立護林哨所,與偷伐偷獵者斗智斗勇,盡一生力量守護湘、粵、贛三省交界的一塊綠洲。

1993年,在護林隊經費短缺、人員紛紛下山離開的時候,劉真茂卻毅然決定自掏腰包重建觀察哨,繼續堅守。他的妻子沒有工作,辦了一間小賣部,兩個孩子在學校讀書,她身體有病,沒人幫忙是做不過來的。妻子說,護林隊垮了,你還管那麼多干什麼?“幾十萬畝山林,是一筆多大的財富,要是毀了,怎麼向子孫后代交代?”劉真茂說。

在海拔1600米的山坳上建房子,沙子、水泥等所有材料都要靠肩膀背上去。他把多年積蓄的36000多元全投進去了,家裡的小賣部隻好關門。觀察哨離最近的村庄也要翻數重山,走四五個小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隻能聽收音機,看老報紙。劉真茂每天巡山要走30多公裡山路,30多年來巡山總裡程相當於繞地球10圈。為節省時間,他養成了一天隻吃兩頓飯的習慣,有時隻帶幾個紅薯上路。退休后,他完全住到了山裡。小兒子結婚辦喜事沒有回家,春節團圓他也沒有回家,30多年來有22個年頭是在哨所中辭舊迎新的。

守護青山,面對盜獵者的威脅,他說:“我把墳地都看好了,死了就埋在山上,永不下山!隻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巡山、守山。這條命早就祭在山上了,怕什麼呢!”

劉真茂榮獲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12 劉萌剛

劉萌剛,男,漢族,1976年6月生,中共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導游協會會長。

劉萌剛從事旅游工作13年,接待近2萬名國內外游客,無一例投訴﹔三次援藏,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和重重困難,用專業與真誠向國外友人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西藏,贏得各方贊譽。

作為一名導游,劉萌剛嚴格按照旅游合同,嚴格遵守不進購物店、不增加自費景點的約定,引導司機以良好的服務贏得游客的信任與尊重。在他的影響帶動下,許多導游、司機都自覺抵制“零負團”。

國家旅游局從2003年起,每年從內地骨干旅行社中選派100名優秀導游員援藏。2006年,劉萌剛從廣西近2萬名導游中脫穎而出,開始了3次援藏的導游經歷。他曾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因高原缺氧徹夜難眠,也曾在西藏“天塹”懸崖峭壁的公路上險些被落石砸中……作為援藏導游,劉萌剛用自己的服務架起了西藏與世界溝通的“金橋”。

劉萌剛幫來自毛裡求斯的游客托運石獅子,並及時把剩余的錢退還給他們,客人為此致信感謝:“非常感謝你,並期待你有時間來毛裡求斯旅游,我們可以當你的向導。”

劉萌剛榮獲全國模范導游員、全國十大旅游風採人物、全國援藏導游員先進個人、全國十大最美導游等榮譽稱號。

313 劉巴彥爾

劉巴彥爾,男,蒙古族,1974年4月生,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展旦召蘇木展旦召嘎查牧民。

面對父親離世的變故及其留下的40萬元巨額債務,草原漢子斬釘截鐵地承諾:“父親的債,我還,絕不能讓父親的信譽受損。”十年艱辛,始終不渝,終於還清債務,他用決心和行動兌現了諾言。

2003年,劉巴彥爾的父親去世,並留下了40萬元債務。此時,家中還有年邁體弱的祖母、疾病纏身的母親和尚未成年的女兒,一家老小的生活連同巨額債務,如同大山一樣壓在劉巴彥爾的身上。

10年來,劉巴彥爾和妻子沒日沒夜辛苦勞作。他們種著100多畝地,還養過魚、賣過雞蛋、修過車、搬過磚……賺回點錢,就趕緊還上一些債務。2005年,他將一部分土地承包給他人,十幾萬元轉租費全部償還了債務。10年間,家裡沒添過新家具,家人沒買過新衣服,連逢年過節也不買肉,他常年勞累,落下一身病。

2007年的一天,有人上門,開口索要2萬元,卻沒有提供任何憑據。他說:“這筆債我有印象。我憑良心還債,吃虧也要講信譽。”他硬是東挪西湊,將2萬元還上。

艱辛的十年,劉巴彥爾挺過來了,終於還清了父親所有債務,住上了新的磚瓦房,開始積累屬於自己的財富。他常說,“我給我娃做了榜樣,讓她永遠記得,做人得講誠信,要做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

劉巴彥爾榮登“中國好人榜”。

314 江玉珍、江遠斌

江玉珍,女,漢族,1945年3月生﹔江遠斌,男,漢族,1954年7月生,中共黨員。姐弟倆均為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清安社區居民。

作為“江家秤”第五代傳人,姐弟倆信守200多年做秤“准確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訓,不為利益所動,不賺昧心錢,誠信做秤,美名傳揚。

江家祖上做的每杆秤上都有“江正興”三個字,意為“心正則興旺”。姐弟倆做秤,堅持每道工序嚴謹精確,之后還要反復校量,一天忙下來最多隻能做兩杆。在他們看來,做秤賺錢不易,更難的卻是守住心底那杆“良心秤”。

當地市場上,隻要說句“這是江家的秤”,買賣雙方都放心,所以常有人出大價錢,要江家姐弟做“帶病”的秤,都被他們嚴詞拒絕。

近些年來,電子秤已經取代了杆秤,生意大不如前,但江家秤鋪仍然每天開門營業,堅守一份誠心。江家姐弟說,每杆秤售出去都代表著信任、代表著誠信,雖然現在做秤的人少,但擔心過去老顧客手上的秤用壞了,需要修理又找不到維修點,所以,無論條件多困難,也要把鋪子開下去。

2014年,經媒體報道,許多人前來買江家“良心秤”作為收藏,還有企業家為員工定做江家“良心秤”,鼓勵員工愛崗敬業、誠信為人、誠信做事。

江家姐弟榮獲荊楚楷模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15 孫世福

孫世福,男,漢族,1957年1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市桂順齋糕點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作為桂順齋的掌舵人,孫世福堅持用過硬產品、貼心服務和不變真誠,把年銷售產值不足3000萬元的百年老店,打造成年銷售產值1.83億元、輻射京津冀三地的清真糕點名牌。

“做人講良心、做食品講誠信”,是挂在孫世福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直堅守的承諾。他認為,要保証近百年桂順齋的傳統,不僅要深入挖掘清真食品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更要有嚴格的採購、生產、銷售管理體系。為此,企業先后建立了採購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食品出廠檢驗、不合格產品管理等規章制度,全面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並通過認証,產品抽驗合格率始終保持100%。

多年來,桂順齋選料毫不含糊。有些原料達不到要求,寧可不惜成本自己加工制作,因此,桂順齋原材料的成本要比同行業高出一倍還多。2013年,他們從滄州進了兩噸紅棗,可入庫檢驗時發現與樣品差別大,盡管供貨商苦苦哀求並表示願意降價,但還是被孫世福嚴詞拒絕。

中秋節前,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要為90多歲的老母親購買一斤翻毛月餅,但是剛好賣完,而且翻毛月餅限量生產,賣完即止,生產線已經停了,再出1斤月餅談何容易。但孫世福立刻聯系工廠,馬上趕制一批,第二天送到大爺家中。在孫世福的眼裡,顧客對桂順齋的信賴,決不能辜負。

孫世福榮獲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316 嚴平安

嚴平安,男,漢族,1945年4月生,生前系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嚴家庄村民。

面對因兒子車禍去世留下的17萬元巨額債務,嚴平安堅持子債父還,以養奶牛賣牛奶賺來的微薄收入,用13年時間還清了所有欠款,演繹了一段誠信與責任的故事。

2000年4月,嚴平安兒子借款買回大貨車,上路才8個月,就在廣州遭遇車禍身亡。看到嚴家生活貧困,許多債主主動表示免去債務,並伸出援助之手,然而嚴平安卻堅持認債還錢、子債父還。他從親戚處借錢買了一頭奶牛牛犢,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外出割草,回家剁草,半夜喂草,每天很晚才能休息。進入產奶期的奶牛一天能產50多斤奶,換來50多元錢。看到養奶牛可以賺錢還債,老嚴又多養了3頭。牛多了,老嚴的活兒也更重了。嚴家庄原有5戶人家養牛,幾年后,隻有老嚴一人堅持了下來。村裡人說,血氣方剛的小伙子都吃不了這個苦,他這是在拼老命哩!

賣牛奶攢下的都是一元錢,每當攢滿一抽屜,老嚴就拿到鎮上去換成百元大鈔,“體面”地還給債主。村上人都說,老嚴說話吃銅咬鐵,做事頂天立地。到2013年,老嚴還清了兒子所欠的大部分債務。然而鄰村曹梁村一筆1000元的債,他跑了多次卻怎麼也還不回去,原因很簡單,債主不收。后來他打聽到債主的女兒考上大學,於是悄悄將1000元錢塞給了孩子。

2015年5月30日,嚴平安因病去世。

嚴平安榮登“中國好人榜”。

317 杜長勝

杜長勝,男,漢族,1939年1月生,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梁集鎮梁集村村民。

杜長勝老人一口承諾,東挪西借、省吃儉用,用5年時間為遭遇意外不幸去世的兒子、兒媳還清330萬元債務。

2010年,杜長勝的大兒子借了300多萬建設面粉廠,工程還沒完工,就和妻子相繼在交通事故中去世。面對債務,杜長勝說:“隻要有兒子、兒媳婦簽字,我都認!你們放心,就是傾家蕩產,我也要把這些賬還了!”

此后3年,杜長勝每天都為還債而奔波勞碌著。杜長勝的大兒子在城裡有一套商品房,老人以35萬元的低價把它賣了,賣房子的錢還沒焐熱,就還了債。大兒媳婦去世時,廠子剛剛生產,還有一些原料。杜長勝就帶著年幼的孫子堅持小規模生產,裝車、送貨、卸貨、跑銷路等,老人都是自己干。后來實在干不動了,才以160萬元的價格把廠子賣了還債。大兒媳婦出事后,對方賠償了48萬元,親家母拿走了16萬元,老人把剩下的32萬元連本帶利還給了信用社。

梁集村頭一處簡陋的板房,是老人現在的住所。煎餅、鹽豆是老人每頓的伙食,幾個月都難得吃上一頓魚肉!從牙縫裡往外擠出的錢,也都一一還給人家。到2013年底,330萬元債務基本還清。

杜長勝榮登“中國好人榜”。

318 杜正雲

杜正雲,男,漢族,1951年4月生,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花山街道遵化鋪社區興發村村民。

79個春秋的斗轉星移、寒來暑往,杜家人世代接力,守護著小紅軍烈士的英靈。杜正雲作為杜家第三代紅軍守墓人,堅守著這個世代相傳的承諾。

1936年4月,一支紅軍部隊行軍經過興發村,將一位病重的小戰士托付給了杜正雲的外公、爺爺和大伯等人后,繼續行軍。雖經積極救治,但小紅軍還是病故了。小紅軍去世后,杜家人把小紅軍當作自家人,按當地習俗安葬在離杜家祖塋不遠的石老虎山下。出殯那天,村裡的鄉親們都參加了小紅軍的葬禮。從此,每年清明節、中元節和十月初十,杜家人都要到小紅軍墓前祭拜。杜正雲的外公陳大考臨終前,囑托杜正雲的父母要守好小紅軍烈士墓。2002年,杜正雲的母親病逝,杜正雲一直牢記母親的囑托,把紅軍墓看好、守好。

今年年初,杜正雲用自家一畝半的好地跟村民更換了紅軍墓周圍的一畝左右的散地。村裡一些人說他“憨”,他沒有爭辯也沒有放在心裡。他在紅軍墓邊蓋起一處小平房,建了一個紅軍革命傳統陳列室。

現在,紅軍墓已經成為當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經常會有學校和單位到這裡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在杜正雲的影響下,兒子杜周恩表示將繼續守護紅軍墓,把這個傳統延續下去。

杜正雲榮登“中國好人榜”。

319 李元吉

李元吉,男,漢族,1949年1月生,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宜裡農場退休工人。

創業受挫,債務纏身,卻始終把誠信看做立身之本,他和妻子靠打工和拾荒償還外債,用10年時間還清所欠23萬元。

1994年起,李元吉做個體運輸生意。由於生意不順,欠下23萬元債務。李元吉變賣了包括土地、房屋、屋子裡的一切財產,就連豆種也給人拉走了,所得16萬元全部用於還債,但余下7萬元債務還像塊大石頭壓在心頭。為了賺錢還債,夫妻倆遠走海拉爾。李元吉篩過沙子、卸過煤、打過井,50歲的人了,超負荷重體力勞動,加上心理壓力大,省吃儉用營養不良,他很快就病倒了。妻子周鳳英看到丈夫臥病在床,就到街上撿廢品,到百貨商店前撿紙盒、飲料瓶。一次在紙盒裡發現了一部手機,她挨個攤位尋到了失主,商場職工都被周鳳英感動了,對她更加尊重和關照。

李元吉的身體好轉后,晚上給人家打更,白天也干起收廢品。10年來,他們吃的是市場賣剩下的處理菜,住的是小倉房,沒買過一件新衣服。李元吉就這樣一分一毛積攢著,每攢夠500元,就匯出一筆。“人家在我危難的時候幫了我,人活著要憑良心、講誠信,這是做人的根本。”憑著這個信念,他們用了整整10年,還清了所有債務。

李元吉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320 李江福

李江福,男,漢族,1963年5月生,中共黨員,河南新城建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

從事建筑業三十載,堅持用良心做事、靠誠信蓋樓,建造1000多棟樓房,沒有出過一次質量問題、沒有一次延誤工期、沒有拖欠過工人一分錢,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等各種獎勵160多項,構筑起一座座“誠信大廈”。

李江福對工程每一個部位、每一道工序都要親自查驗把關,還在工地專門建有標准樣板展示區,接受業主監督。2009年底,李江福承接了國家重點項目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第一批移民新村建設工程。開工后的材料價格與簽訂合同時相比升幅很大,有人提出找甲方追加預算。但李江福堅持不向甲方提任何條件,並按時保質地完成工程,確保移民如期喜遷新居。

“再難也不能虧了農民工兄弟。” 1998年,李江福的項目部在三門峽,臘月二十六下午才湊齊林州勞務基地所需的工資款。當時路上的積雪有10厘米厚,李江福帶著財務人員一路走走停停,終於在臘月二十八下午趕到林州,連夜將錢分發給所有農民工。

他在工地設立了道德講堂、誠信課堂,與每位農民工簽訂《誠信責任書》,約定“我不欠你一分錢,你要壘好每塊磚”。他先后帶領過14萬多人次農民工,其中300多人成為建筑骨干,人人爭當誠信的實踐者和傳播者。

李江福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二屆及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21 李志民

李志民,男,漢族,1968年10月生,河北省承德怡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為從燕山腳下走出的普通農民,李志民以誠信為開路利劍,保証產品質量,不讓果農吃虧,用10年時間實現以山楂等為主要原料的產品暢銷國內外。

1989年,李志民用自己修理汽車積攢下的3500元家當,借貸3萬元,注冊成立霧靈山果脯廠,開始了自己的山楂果之路。兩年后,李志民靠著“你們賣完再給錢就行”的承諾打入北京市場,很快,誠信為本的他敲開了北京多家重點商場、批發市場的大門。

怡達的質量標准,就是中國山楂食品的標准。怡達之所以成為業內產品質量的“標杆”,是因為李志民要求企業以良心做秤砣,把誠信經營融進企業經營管理的每一細節中。2008年,與全球性經濟危機和衰退結伴而來的是食品業各項原輔材料大幅度上漲,白砂糖由3500元1噸上漲至8300元1噸。有人試探著提出用其它添加劑代替白糖,李志民當即拍案而起:“誰不按公司配料規定砸了公司的牌子,我就要砸了誰的飯碗!”

綠色、無公害、無污染的誠信標簽,讓怡達產品的名頭越來越響,走進國內上萬家大型商超賣場,出口亞、歐、美、非等十幾個國家。

李志民榮獲全國就業創業先進個人、河北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322 李桂花

李桂花,女,漢族,1980年12月生,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丑小鴨發型設計室發型設計師。

李桂花誠信經營,積極納稅,熱情待人,經常進社區、敬老院等為老人服務,無論刮風下雨,都為殘障人士和老年人准時上門服務,顧客至上,信守承諾。

李桂花從一名下崗工人走上了個體經營的道路,從事發型設計工作。她始終秉承“顧客至上、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李桂花堅守著這份信念與承諾,十九年如一日奉獻著。

有一次,在得知城區湟中路社區特殊人群理發不方便,李桂花主動找到社區,申請成為義務理發志願者,還將“丑小鴨發型設計室”確定為湟中路社區理發服務部,專為75歲以上行動不便的老黨員、老干部提供理發優惠服務。從做湟中路社區志願者開始,李桂花一直堅持著一個原則,凡是貧困的人和老弱病殘來理發,從不收錢。每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她風雨無阻參與工商部門組織的活動,義務為群眾理發,這麼多年來從未間斷過。

李桂花堅持每年重陽節、春節等傳統節日到養老院看望老人,她為老人們義務洗頭、理發,給他們帶些食物和日用品,與老人們結下了濃厚的感情。

323 李曉東

李曉東,男,漢族,1965年6月生,中共黨員,遼寧省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他把誠信當做企業立身之本,誠字當頭、信義為先,靠科技創新和誠信經營成為農民致富領頭人,帶起遍布大半個中國的河蟹養殖產業,蟹農每年增收總額高達300億元。

近年來,河蟹產量迅速增加,銷售價格逐年下滑,蟹農積極性受損。李曉東甘冒風險,本著對蟹農負責到底的原則,推出“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從2001年秋季至今,公司共出資5040萬元回收加盟農戶的360萬公斤扣蟹,與各年秋季市場價格比較,累計讓利1800多萬元。

2003年秋,扣蟹市場受非典影響出現急劇滑坡,市場價格下降到每公斤5元。這時,李曉東面臨兩難選擇:按年初與蟹農簽訂的每公斤12元保護價回收,就要出現巨額虧損﹔若不按保護價回收,農民就要承受不小的損失。最終,公司按合同保護價回收了農戶的50萬公斤扣蟹,以當時市場價計算,淨虧損350萬元。多年來,他從來沒有因為己方原因違過約。但如果交易時市場價低於合同價,他都按照當時市價執行。這些做法使他贏得了許多鐵杆客戶。

近年來,他的公司帶動了1萬多個加盟農戶,形成一個農業產業大軍,累計創造的社會總產值超過了5億元,利稅2億元,靠養蟹解決農村剩余勞力就業近萬人。

李曉東榮獲全國勞動模范、遼寧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324 楊林

楊林,男,漢族,1978年3月生,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勝利鄉楊顯村村民。

楊林一諾千金,從28歲起連續9年,靠種庄稼、打零工,替父親還清了身后留下的19.7萬元欠款。

2006年5月12日下午,楊林的父親為救一名落水兒童,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父親給楊林留下的除了一張見義勇為的光榮証書外,隻有因磚廠倒閉所欠下的19.7萬元債務。

父親去世后不久,陸續有人拿著欠條,來楊林家裡商討還錢的事,共有32張欠條。楊林說:“父債子還,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當時,就把債主們拿來的欠條改成了自己的名字。

從這一年起,楊林為了還債,平日裡除了照看家中果園和農田外,還打了幾份零工。2000年前后,楊林打聽到做鋼材搬運的工資高,而且能拿到現錢,他便去銀川鋼材市場做苦力。白天在外打工,晚上回到家,楊林還要到責任田裡蹚水、打理庄稼。

為了還債,楊林的婚事一拖再拖。2013年,35歲的楊林終於成家了,婚禮辦得特別簡單。楊林的妻子說:“我就覺得這個人為人實誠,可以托付終身。雖然暫時苦點,等還完了債,生活就會好起來。”

2015年1月23日,楊林興沖沖地拿著最后一筆3.5萬元欠款,送到了父親的老友周生勇的家裡。

楊林榮獲感動寧夏人物榮譽稱號。

325 楊茂義

楊茂義,男,蒙古族,1968年3月生,中共黨員,吉林省金塔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他創辦企業10年來,堅持“利民興企、造福一方”,講真誠、重信用,受到客戶信賴,贏得良好口碑。

企業創辦伊始,由於上一年辣椒價格很高,引發全國種椒狂潮,造成紅干椒價格暴跌。面對慘不忍睹的市場、背信棄義的同行,楊茂義力排眾議,毅然按照保底價兌現全部合同。雖然自己賠了280多萬元,但贏得客商敬佩,也得到廣大椒農信賴。現在,已有5萬多戶農民與金塔集團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訂單式農業的健康發展。

2007年,在出口韓國辣椒抽檢中發現個別袋的定裝有誤,最嚴重的少30克。他當即決定全部返工,從1萬多袋中檢出300多袋,拆開重新定裝。全體員工連續奮戰18個小時,換來的是韓國客商的折服。10年來,金塔集團出口韓國冷凍辣椒幾十萬噸,質量與數量均居全國第一。真誠守信使金塔集團與一大批國內外客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產品遠銷韓國、日本、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他被譽為中國東北辣椒大王。

多年來,他先后資助11名大學生完成學業,為改善社區環境、發展社區文化事業累計捐款1020萬元。在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和大連民族學院設立“金塔集團獎學金”。依靠誠信經營,楊茂義從白手起家,到現在擁有資產12億元的集團公司,公司產品榮獲“吉林省名牌產品”“全國馳名商標”。

楊茂義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326 連於妹

連於妹,女,漢族,1931年11月生,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山腰鹽場退休職工。

盲人鄰居一家三口因生活所迫懇求收養,60多年來,連於妹信守諾言,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無怨無悔精心照料。

上世紀50年代起,連於妹夫婦在山腰鹽場上班。鄰居庄順豐夫婦都是盲人,他們的兒子庄古祖是智障兒,一家人過著半乞討的生活,常常挨凍受餓。有一天,庄順豐拄著拐杖,拉著妻兒來到連於妹的家門口,懇求連於妹收養他們一家。雖然,自家有6個小孩以及寄住在家裡的單身大伯,家境也十分困難,但連於妹咬了咬牙:“你們一家子就來我家搭伙過!”一句承諾,千鈞重擔。收養了庄順豐一家后,家裡人口從9人增加到12人,生活壓力陡增。為了一大家子能吃上飯,連於妹夫婦每天拼了命地在鹽場圍海作業,付出了無數辛勞和汗水。雖然生活如此艱辛,但連於妹始終把庄順豐一家當成自己的親人,生活上一視同仁。

幾年后,連於妹的丈夫和庄順豐夫婦先后去世,把智障兒庄古祖留給了連於妹。連於妹視他如同親人。今年4月,68歲的庄古祖因腦溢血摔倒,半身癱瘓在床。面對這種變故,年逾八旬的連於妹老人沒有絲毫退卻。

這是一個弱女子對鄰居兩代人的庄重承諾,是一份延續了半個世紀的愛,連於妹用真、善、美為他人撐起了生命的天空,詮釋了不求回報的付出和博大無私的胸懷。

連於妹榮獲泉州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327 肖英

肖英,女,漢族,1962年8月生,中共黨員,北京華冠商業經營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黨支部書記。

作為華冠帶頭人,肖英堅持八分利的經營承諾20年不變,銷毀過期面包、推行無障礙退換貨等一個個誠信之舉,贏得了老百姓的信賴和認可。

2003年,華冠就設立了“臨期商品專區”,降價銷售臨近保質期商品。2011年3月17日,面對席卷全國的“搶鹽風波”,肖英做出了不漲價、不斷貨、限購銷售,風波過后無條件為顧客退貨的決定。

經商20多年來,肖英始終教育員工不欺瞞消費者、不忽悠消費者、不糊弄消費者。有一次,在和消費者座談時,一位老顧客講到,華冠能否保証每一袋面包的質量?肖英當即帶著所有參加座談的人來到庫房,組織員工把所有過期面包踩了個稀巴爛。2013年華冠又向社會公開承諾“無障礙退換貨”。有顧客反映飲水機出了故障,售后服務部雖答應上門服務,但因該產品過了1天保修期,服務費和維修費很高。肖英決定給該顧客換貨,讓他重新選了一台飲水機。

2005年,肖英帶領華冠承擔起商務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任務,在農村拓展華冠益佳加盟店,為農民提供了質優、安全、價廉的商品和服務。幾年下來,華冠擁有了50萬不離不棄的忠實會員,連續5年被北京市工商局12315評選為“綠色通道”優秀企業。如今的北京華冠商業已經發展到擁有70家連鎖店、11000多名員工的大型連鎖企業,位列中國連鎖百強第八十三位。

肖英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328 邱飛榮

邱飛榮,男,漢族,1978年2月生,浙江省青田縣“餐餐快餐”零售店經理。

邱飛榮堅持不弄虛作假、不以次充好、不欺瞞消費者,自籌資金建立農產品檢測中心,把好每樣食材的質量關,用誠信做放心食品,事業不斷做大。

為了保証食材的品質,邱飛榮每天天不亮就來到市場,精挑細選。“食材的質量安全是餐飲行業對消費者的最好承諾。”這句話,邱飛榮常挂在嘴邊。正是秉承這種誠信理念, “餐餐”從一家門店,逐漸擴大到遍布縣城的9家,成為青田餐飲行業的佼佼者。2006年,邱飛榮創辦了青田餐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推行種養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同時,自籌款項,建立了農產品檢測中心,為送到餐飲門店的每樣食材把好最后的質量關。邱飛榮常說,隻有讓消費者吃得放心,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邱飛榮把每樣食材產品的品牌公示於眾,接受顧客監督,他規定供貨商必須是証件齊全的正規商家,供貨的每個產品批次還必須附有原生產廠家提供的國家檢驗部門通過的檢驗報告。有一次,供貨商由於匆忙,漏帶了一項檢測報告,他斷然拒絕了供貨商先用貨、再補報告的要求。

邱飛榮用他賺的“良心錢”做“良心事”, 2011年起,他先后資助城西小學、平演小學4名居無定所的學生,為他們購買生活學習用品。2013年,他在平演小學捐資創辦了讀書屋及文化走廊,每年出資添置和更新書籍。2015年3月,他把自己被評上麗水市“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獲得的5萬元獎金,全部捐給了禎埠鄉中心學校,為325名學生購買校服。

邱飛榮榮獲麗水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329 余家軍

余家軍,男,漢族,1978年3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金寨縣麻埠鎮齊山村村民。

為了父親臨終時的囑托,余家軍放棄城裡工作來到庫區孤島。17年甘守清貧、以船為家,風雨無阻地駕船為島上村民送醫問診,航程超過5萬公裡,被鄉親們稱為“水上120”。

上世紀50年代,大別山最大的水庫響洪甸水庫開始蓄水,偏僻的齊山村從此被分割成互不相連的幾個島嶼,60多戶200多位居民不得不坐上幾個小時的船才能趕到鎮上的衛生院。余家軍的老父親深切體會到看病難的苦衷,在余家軍16歲時就安排他跟隨老中醫學習中醫,隨后又支持余家軍到六安衛校學習西醫,父親最大的希望就是余家軍能夠回家為鄉親們看病。

1999年,余家軍和新婚妻子吳起嬌回到了村裡,在水庫深處搭建起了自己的船屋,隻要鄉親們有需要,他總是隨叫隨到。在島上處理不了的病,余家軍自己開船免費把病人送到鎮上的醫院。庫區群眾都不富裕,余家軍從不收出診費,藥費按最低價,還經常給困難鄉親免費醫治。

2009年,他的內弟在揚州開了一家電腦印花廠,看到余家軍一家生活困難,就希望余家軍過去幫忙,每月收入至少5000元。余家軍可能外出的消息一傳開,村民們帶著土特產紛紛上門挽留。最后他婉拒了內弟的邀請,繼續當著清貧而充實的鄉村醫生。

為了幫助鄉親們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余家軍自己購買新農合定點必需的設備,申報了新農合定點門診,讓鄉親們在“孤島衛生站”就能辦理新農合報銷。目前島上常見的腦溢血和腫瘤的發病率大幅度降低,再沒有出現一例急病大病死在急診途中的病人。余家軍還上門為島上村民建立了詳細的病例檔案。

余家軍榮獲最美鄉村醫生、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30 鄒愛民

鄒愛民,男,漢族,1964年12月生,貴州省安順汽車運輸公司旅游出租分公司駕駛員。

從事出租車行業20多年來,他用誠信服務溫暖乘客,將3萬元現金歸還失主,用誠實守信詮釋道德堅守。

2005年9月,安順市黃果樹瀑布節期間,不少旅游者紛紛慕名而來,出租車的生意特別好。有一次,鄒愛民在后座上發現一個行李包,打開一看,裡面裝有3萬多元現金及証件。他立即到賓館查找旅客信息,並向廣播電台求助。為避免與失物乘客錯過,他在賓館“守株待兔”。直至天色變黑,四處找尋失物的乘客才出現在賓館。失主當場拿出2000元錢作為答謝,被鄒愛民堅決回絕。

有一次,鄒愛民搭載了一個神情焦急的女孩,剛上車就不停地催促加速。經詢問,得知她把裝有業務秘密資料的電腦落在剛才乘坐的出租車上,想盡快尋找追趕那輛車。鄒愛民拍拍胸脯說:出租車我熟悉,我幫你找。就是為了兌現這一句話,他陪著這個女孩在城內整整找了3天……

有一次,因為接送了一位殘疾人,鄒愛民深刻體會到殘障人士出行的不便,於是便決定免費搭載殘疾人。至今,他已累計幫助超過300名殘疾人。在堅守承諾的同時,他還積極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加入奉獻愛心的行列,並成立殘疾人免費愛心出租車服務隊。

鄒愛民榮獲貴州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331 汪正英

汪正英,男,漢族,1943年6月生,新疆阿克蘇公路管理局退休職工。

汪正英堅守良心和誠信,起早貪黑、省吃儉用十二載,靠拾荒還清了50萬元債務。

1993年,汪正英退休了。吃苦耐勞的他不想整天在家無所事事,便承包了建橋建路工程,經過幾年的努力,手下有了30余名工人,每年能收入10萬元左右。

天有不測風雲。1998年,汪正英在送貨途中發生了意外事故,腿部粉碎性骨折。他的公司因此拖欠工程款越來越多,最后欠下了50萬元的外債,公司垮了,無法支付工人工資。2002年,汪正英面對眾多債務人的催促,作出承諾:不管到什麼時候,隻要我在,一定會將錢還給大家。帶著這份沉甸甸的承諾,汪正英開始了還債之路。

汪正英開始撿拾廢品。每天隻睡五六個小時,撿夠五大袋廢品才肯休息,靠撿破爛,他每個月能掙1000多元,除去300元生活費,剩下的錢都用來還債。12年時間,汪正英償還了大部分欠債,隻剩下一位賣土特產的康老板沒有找到。2014年12月31日,汪正英來到阿克蘇日報社,想刊登一則尋找債主康老板的尋人啟事。在多家媒體的幫助下,汪正英終於見到了苦尋兩年的康老板。康老板知道了汪正英拾荒還債的故事,深受感動,堅決不收這8000元欠款。

康老板拒收的欠款,汪正英捐給了當地品學兼優的學生。在捐贈儀式上,汪正英說,別看我身上臟兮兮的,這衣服臟了可以洗,可良心臟了就沒辦法洗了,做人一定要講良心、講誠信。

汪正英榮登“中國好人榜”。

332 張濤

張濤,女,漢族,1974年1月生,北京榮濤豌豆產銷專業合作社社長。

張濤成立豌豆產銷專業合作社,對社員實行“保護價+市場活動價”收購,帶領北京、河北4000名農戶種植豌豆15萬畝,以信譽贏得市場。

2001年,張濤種植的80畝豌豆喜獲豐收。她馬上想到,要把這樁好生意介紹給鄉親們。50多戶農民種起了豌豆,當年,張濤按市場最高價收了大家的豌豆。但市場行情的突變讓張濤虧了4萬多元,她卻對大家說:“明年的合同還這麼定。”

2002年,張濤打出了“榮濤豌豆”品牌,並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籽種市場。一位四川商戶暗訪張濤的育苗基地,看到工作人員按標准拔出變異籽種秧苗時的嚴格態度,回到家直接打款,做起了榮濤籽種的代理商。

2008年,張濤發起了榮濤豌豆產銷專業合作社,除了按保護價收購豌豆,張濤還將合作社90%的利潤返給社員,7年來,累計返利2470多萬元。2010年,榮濤豌豆在全國率先採取合作社出資成立公司的模式,由社員集資650萬元成立榮濤食品有限公司,集“科研、制種、推廣、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成為全國唯一的豌豆全產業鏈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如今,榮濤豌豆系列休閑食品暢銷全國,出口俄羅斯。

為保証市場上榮濤牌籽種的“真”,她實行可追溯的代理制,很多人越過代理商向張濤高價買種子,她不為所動。有的農戶想把變質的種子交給合作社,被張濤嚴辭拒絕。幾年下來,“榮濤豌豆”成了全國知名籽種品牌。

張濤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33 張鳳英

張鳳英,女,漢族,1946年5月生,浙江省浦江縣白馬鎮永豐村村民。

兒子辦廠和治病留下了30萬元債務,20年來,張鳳英老人養家畜家禽,種地30畝,積勞成疾仍不忘還債,年近七旬終於將要還清債務。

上世紀90年代,張鳳英的兒子開了家小服裝廠,常年在石家庄等地做生意,但虧了不少錢。更不幸的是,33歲的兒子罹患白血病去世,留下25萬元的債務。那段時間,不斷有債主上門要債。在承受喪子之痛的同時,張鳳英默默地挑起還債的擔子。她對債主說:“我雖不識字,但我認識兒子的字跡,隻要是兒子寫的欠條,我都會還的。”也有好心人對她說,人都沒了,就不要還了。張鳳英總是說,隻要我在,就要還錢,做人就是要講誠信。

為了還債,老人起早摸黑,在30畝田裡種了稻谷,每天還要花6個小時喂150頭豬、120隻鴨、70隻雞,閑時還要織布出售。最困難的是插秧季節,張鳳英從凌晨3點多起床,彎著腰,一株一株地將秧苗插入田裡,等她抬頭時已是太陽高照。20年來,張鳳英已經替兒子還了20多萬元本錢和利息。如果一張欠條一次還不清,她就分期還。這些年,她沒買過一件衣服,把每一分錢都攢起來,隻要湊足一定數目就拿去還債。子債母還,張鳳英老人默默地走著漫漫還債路,聞者無不為之感動。

張鳳英榮獲浙江省道德模范提名獎榮譽稱號。

334 張楊錦

張楊錦,男,漢族,1928年11月生,廣東省東莞市橫瀝牛行經紀人。

張楊錦13歲入行牛墟買賣生意,能一眼看出牛的年齡、品種、肉質和重量,相牛74年始終堅持“以信為本”,從不為多賺一分佣金而弄虛作假,沒有發生一宗投訴,書寫了誠實人生。

張楊錦牢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務必“以信為本”。他堅決抵制使用暗語的方式欺騙客戶。張楊錦說:“我們貪小便宜,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張楊錦在牛墟口碑好,有時候牛客沒帶夠錢,他一句話幫忙擔保十幾頭牛的事情,屢見不鮮。11年前他曾幫一個牛客擔保過10萬元,這對一個老人而言真不是小數目。如今,張楊錦在牛墟深受信賴,很多買牛客都不到牛墟,而是放心地把買牛工作托付給他,讓錦叔幫忙買牛,然后匯款給他。張楊錦從業以來,從來沒有收到一宗投訴,就是因為他做人講信用,大家都信得過他。

現在牛經紀這門行業日漸式微,橫瀝牛墟從曾經多達上百名牛經紀到目前僅剩17名牛經紀。為了傳承技藝,張楊錦把相牛技藝都傳給第九代傳人——他的女婿陳明穩。“從一開始學相牛,岳父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學做人,他說做牛經紀是一世的事,最緊要的是學會誠信,不可騙人。”陳明穩說。

張楊錦獲得廣東好人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35 張茹文

張茹文,女,漢族,1949年10月生,山東省榮成市港灣街道大魚島社區居民。

她熱情善良、講究誠信,受幾十名船員之托,替他們保管工資,10多年從來沒差過一分錢﹔尋找船員7年,歸還6000多元工資,重承諾、有擔當,是船員們信賴的貼心人。

張茹文在村裡開了一家勞保用品商店,由於靠近海邊,船員們平時都愛在店裡買東西。2000年,幾名要出遠洋作業的船員主動向張茹文提出,請她代管工資。起初,張茹文有些猶豫,錢是大事,如果處置不當就容易造成糾紛。然而,經不住船員一再懇求,她承諾幫他們代管。后來又有幾名船員將工資交給她代管。每年年底,船員們便將存在張茹文那裡的錢取走,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年。

10多年來,張茹文先后為幾十名船員保存工資,從來沒差過一分錢。來自濰坊的小高,曾長期委托她幫忙代領、保管工資。2007年,小高因故突然離開石島,從此再無音訊,張茹文幫他代領了6000多元的工資,但遲遲不見他來。為找到小高,7年來,張茹文四處打聽,並通過熱心人幫忙尋找,一直未果。2014年臨近春節,張茹文心想:春節快到了,小高一定急需錢用,要盡快找到他。凌晨兩點,她從床上爬起來,坐在電腦桌前,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出《尋找遠方的兄弟》這個帖子,發到自己的QQ日志上。她的義舉經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相關報道在網絡上被廣泛轉載。在媒體的幫助下,2014年初,張茹文如願找到小高,並將這筆錢歸還給他。

張茹文榮登“中國好人榜”。

336 張樹紅

張樹紅,男,漢族,1969年6月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一二三團8連職工。

張樹紅先天殘疾,沒有右小臂,同時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他11年不懼生活艱難,執著替父還債的故事,感動了整個兵團。

1995年,為給患胃癌的父親治病,張樹紅差不多向本連所有職工都借了錢。歷經5年的治療,父親沒有救回來,給他留下的是10萬元的巨額外債。

為了還債,張樹紅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休息的時間。2000年,他承包了50畝棉田。別人干活是用兩隻手,而他隻能用一隻手,殘疾的右手使不上勁,他比正常人付出百倍千倍的辛勞。11年間,他從來沒穿過一件新衣服,為的是節省每一分錢,用來養家,並期待早日還清債務。

無論還債的路有多漫長,張樹紅從沒想過賴賬。每到年底發放棉花兌現款時,錢還沒有在手裡焐熱,他一轉手就還了欠債。面對欠債數額大、多年都還不了的債主,他會挨家挨戶地上門解釋。

為了多掙錢,張樹紅忙完家裡活之后,還利用一切時間出去做零工。打田埂、鋪膜、摘棉花,無論什麼活兒,不管多臟多累他都干。

2012年1月20日,當張樹紅將最后一筆5000元欠款交到債主手中時,那一刻,壓在他心頭11年的巨石終於被搬掉了。11年來,張樹紅用自己勤勞的汗水,單臂撐起守信的諾言。如今,他不僅還清了所有欠債,還幫弟弟成了家,成為兵團人見人夸的好兒郎。

張樹紅榮獲第四屆兵團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337 張洪瑞

張洪瑞,男,漢族,1946年4月生,河北省黃驊市信譽樓商貿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創辦信譽樓百貨公司31年,張洪瑞恪守無信不立的經商理念,對員工、顧客、供應商講誠信,首創“售貨信譽卡”,29年來堅持憑卡無理由退換貨,傳遞著誠信的溫暖和力量。

張洪瑞堅持視客為友、貨真價實、明碼實價。30年來,信譽樓隻做過一次電視廣告——“西服召回”。1993年底,信譽樓從南方進來一批西服,櫃組負責人按本地行情加價出售,賣得十分火爆。但有老顧客反映這種西服並不比市場上的便宜。調查情況屬實后,張洪瑞馬上召集會議,果斷決定處罰相關負責人,同時在當地電視台連播3天致歉廣告,並退差價,或全款退貨。

張洪瑞堅信“隻有快樂的員工才能產生優質的服務”,規定員工收入不與營業額挂鉤,把80%的指令通過培訓去貫徹。向優秀員工分配股權,實行崗位股,自己也將個人股份攤薄到隻剩5%,且不許子女繼承,確保信譽樓始終掌握在能為企業創造較大價值的核心員工手中。

張洪瑞甚至為供應商和競爭對手著想。堅持對供應商“不拖欠貨款、不轉嫁風險、不收受回扣、不接受吃請”。即使是對競爭對手,張洪瑞也誠信以待。他從不用惡性競爭的方式壓制同行發展,從不搞降價促銷,把晚上、節假日的黃金銷售時間讓給同行。

張洪瑞榮獲河北省道德模范稱號。

338 陸磊

陸磊,男,漢族,1983年7月生,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73051部隊73分隊班長。

陸磊面對飛來橫禍,真情喚醒“植物人”女友﹔他信守承諾,迎娶身體重殘、智力低下的未婚妻,五年如一日,不離不棄陪著妻子重新“長大”,被譽為“中國好丈夫”“軍營暖男”“信義好兵”。

2010年1月1日,陸磊的未婚妻潘小俠從河南老家來部隊探親,外出時不幸被失控的農用車撞傷,經全力搶救,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成了“植物人”。而陸磊不離不棄,日夜守護在未婚妻的病床前,在陸磊的照料下,昏迷20多天的潘小俠奇跡般地睜開了雙眼。蘇醒后的潘小俠身體右側癱瘓、智力僅相當於2歲兒童。醫生建議通過不斷敲擊“記憶之門”來喚醒她。從此,陸磊便對著未婚妻一遍一遍講述他們相愛的往事,一遍一遍播放她平時愛聽的歌曲。無數個日夜堅守和付出終於換來了奇跡,潘小俠能用睜眼閉眼和陸磊進行簡單交流,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的男友。2010年10月,他與潘小俠結婚了。

潘小俠生活不能自理,陸磊手把手教她吃飯,兩個月后,她基本能自己吃飯了﹔學站立,潘小俠一起來就全身發抖,陸磊每天陪她堅持鍛煉,由最初的1分鐘,到后來可以站立5分鐘﹔學走路時,潘小俠右邊癱瘓,隻能邁左腿,陸磊便用繩子一頭綁住她的右腿,一頭連著自己的手,用繩子拉扯幫她保持平衡,半年后,潘小俠學會了走路。如今,潘小俠的生活基本自理。

陸磊曾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

339 陳紹洋

陳紹洋,男,漢族,1963年5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

陳紹洋始終堅守對崗位職責的承諾,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即使身患肝癌,接受肝移植前兩天,仍忍著疼痛站在手術台前,用自己的生命兌現了對患者的庄嚴承諾。

陳紹洋每天早上7點上班,凌晨1點多才回家。每台手術麻醉,他都做到術前查房、與患者耐心交流,消除病人緊張情緒﹔術后隨訪,觀察麻醉反應,交代注意事項。

陳紹洋常說,“麻醉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醫生1%或1‰的醫療失誤,對於病人和家屬來說,卻是100%的痛苦!”1996年9月,他率先在國內開展頸內靜脈穿刺逆行置管術,這一突破性成果推動了顱腦手術麻醉技術的發展。1997年,他參加國內首例活體肝移植手術,在麻醉技術要求高、沒有經驗借鑒的情況下,他吃住在辦公室,制定術前准備、術中管理、術后配合等一套完整的麻醉方案,讓手術圓滿完成。行醫30年來,他發明和改進的23項新技術,顯著降低了手術並發症。

被查出患肝癌后,陳紹洋最放不下的還是病人安危,他在接受肝移植手術的前兩天,仍然強忍著疼痛,站在手術台前,守護患者健康。在接受完肝移植手術后,他依然想著病人,一次在移植中心病房進行術后恢復性鍛煉時,透過玻璃看見肝移植術后病人突然暈倒,他立即沖進監護室指導護士吸痰、加壓面罩吸氧、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幾分鐘后,患者心臟恢復跳動,身體本來就十分虛弱的他卻累倒在地上。2013年8月,陳紹洋因肝癌病逝。

陳紹洋獲得全軍院校育才獎銀獎,被評為陝西省青年突擊手、2014年度“感動陝西人物”。

340 陳美文

陳美文,女,漢族,1968年12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市武清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院長。

陳美文用超越血緣的母愛,呵護、溫暖著140名孤殘兒童,整整12個春秋,她用生命踐行著“我要做你們一輩子媽媽”的承諾。

在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陳美文既是管理者、醫護人員,又是老師、保育員,但是她最重要的“職位”,還是140名兒童的媽媽。每天不管多忙,陳美文都會盡可能照看每個孩子。孩子們看到她時,都會興奮地伸出小手,爭著叫“陳媽媽”。那種渴望母愛的眼神,讓陳美文感到既欣慰又心酸:“一定要讓他們像正常孩子一樣,能跑能跳、能上學、能融入社會,享受快樂幸福的生活。”

孩子生病了,無論什麼時間哪怕是半夜,她都會親自帶孩子去醫院。有一次,哲哲因手術治療髖關節在北京國家康復醫院住院,麻醉醒來后,第一句話就是:“我想陳媽媽,我害怕”,一定要護士打電話給“陳媽媽”。此時已是夜裡12點。接到電話后,陳美文連夜從天津武清趕到了國家康復醫院,待孩子情緒穩定后,第二天一早她又趕回去上班。

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陳美文將兒童生活空間改造成三室一廳的家庭模式,在每間房子裡布置了適合兒童年齡的圖畫,讓孩子們看到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且79名腦癱兒童每天都能得到40分鐘以上的一對一康復訓練。為了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舞蹈、繪畫等專業老師都被請來講課。

陳美文榮獲中華愛國慈善家、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十大杰出母親等榮譽稱號。

341 易勤

易勤,女,漢族,1965年10月生,中共預備黨員,湖北省武漢市東方紅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在公司虧損80萬元,變賣、抵押兩處個人房產貼補經營情況下,她堅守“隻要我有一口飯吃,決不丟下你們”的承諾,留用10名智障工人,用愛心撐起他們的人生,被譽為“助殘犟媽”“誠信犟媽”。

10年前,易勤經營的食品公司每年盈利40多萬元。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幾名智障青年被人欺負,她毅然決定接收他們進廠做工,事情傳開后,又有一批家長帶著智障孩子上門。易勤接收下他們后,像媽媽一樣照顧他們生活,教導他們勞動。由於智障員工效率有限,產量上不去,原來的老職工紛紛離廠,公司經營狀況不斷惡化,每年需倒貼七八萬元。為支撐公司運營,她先后將自己兩處房產變賣、抵押。盡管如此,易勤依然堅持雇用這些智障員工,每人按月發1100多元工資,買600元左右“五險”。10年間,曾經盈利的企業虧損80多萬元,親友們多次勸她放棄智障員工,但她始終堅持,對這些“伢們”不離不棄。

易勤以誠信為本,憑著一顆道德良心,帶領一群心思單純、不會投機取巧、做事一絲不苟的特殊工人,做出了合格率100%的優質產品。她總說,“雖然連年虧損,但從沒在產品質量上動歪腦筋。從做老板賺錢的角度,我們是敗了,但是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我們勝了。”

易勤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助殘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42 羅永華

羅永華,男,瑤族,1959年12月生,中共黨員,海南省國營八一總場場長。

羅永華信守興場承諾,堅持誠信經營,完成對職工的12項承諾,實現由大亂到大治大安的扭虧為盈,贏得和諧發展。

2007年11月,羅永華臨危受命為八一總場場長之時就向職工承諾,任職期間要改善環境和治安、保障職工住房和飲水、道路硬化等12件實事。從那以后,他牢記承諾,開啟二次創業,盤活八一水泥廠、八一金嶺水泥廠兩大工廠,組建了八一明湖、八一新岩、八一金明和八一明華等民營股份公司,堅持誠信經營,終於還清歷史債務、轉虧為盈。短短6年,羅永華兌現了他的諾言,八一場摘得“全國文明單位”和“海南十大最美小鎮”榮譽。

住房建設是廣大職工群眾關心的焦點問題。羅永華和他的班子曾經在職工大會上向大家承諾,在3—5年內建設1萬套住房,基本解決全場職工的住房問題。2009年以來,完成職工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11083套,完成危房改造1435戶,基本解決全場職工的住房問題。同時,修建道路218.685公裡,投入2370.2萬元完成職工飲水工程,職工生活明顯改善。

為了保留965名老兵每人每月80元、一年90多萬元的生活補貼,他帶頭降薪,出台了一系列開源節流規定,實現了對老兵們的承諾。為此,老兵們自發組織了10多名代表給總場黨委送上了“公仆為人民 關懷倍如親”的錦旗。

一件件誠信的事就像一縷縷暖流,溫暖了職工的心。

羅永華榮獲海南省勞動模范、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五五”普法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343 周澤武

周澤武,男,漢族,1971年7月生,重慶市忠縣涂井鄉涂家村村民。

在他帶頭承攬的工程中,承包人攜款失蹤,他靠變賣設備和打工,用19年時間還清56名農民工的93萬元工錢,寫下一曲誠信贊歌。

1995年,周澤武帶著56名農民工在湖北省秭歸縣一處工地承包工程。后因工程承包人逃走,使周澤武的300萬元投資血本無歸,還欠下93萬元的農民工工資。“這56名農民工是我帶出來的,我就得負責。”他低價變賣自己的工具和設備,籌資20多萬元,在付清了11位外鄉的農民工的工資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回到老家后,另外45名來自同鄉的農民工時常跑到周澤武家中討要工資,妻子不堪忍受,帶著女兒離他而去。周澤武隻得到廣東、福建等地打工,既當老板又當工人,每天在建筑工地上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隻要手中存些錢,就立即用來償付欠款。

2003年,農民工申先明因故死亡,周澤武立即找到申先明的妻子,還清了最后欠下的700元工資。申妻說:“我並不知道還有這700元工資,讓我挺意外的。”

周澤武堅守誠信19年,終於在2014年8月初付清所有欠薪,贏得了家人和鄉鄰的理解。對於自己的這段還債經歷,周澤武說,“做人得講良心,農民工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自己必須負責到底。”

周澤武榮獲重慶好人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44 鄭冬花

鄭冬花,女,漢族,1971年11月生,江西省上饒市上饒影城清潔工。

撿到別人遺失財物總是及時交還失主,累計金額相當於自己30年工資,她始終恪守本分、謝絕酬金,被人稱為“最美保潔員”“拾金不昧姐”。

“不是我的錢,一分也不能要。”這是鄭冬花一直堅守的道德底線。2011年9月中旬的一天晚上,鄭冬花正在清掃放映廳時,發現座椅下有一個背包,她將包原封不動地交給影城的辦公室。經清點,包內有12.8萬元現金。原來這是一對小夫妻准備買新房的首付款,被丈夫大意丟失。面對失而復得的巨額現金,夫妻倆激動得語無倫次,連聲道謝。他們拿出1000元感謝鄭冬花,但被婉言謝絕。

翻開上饒影城的失物招領台賬,可以查到鄭冬花上交的物品數不勝數:2013年2月8日,觀眾蔣某遺失夾包一個,內有現金和多張証件﹔2012年12月24日,觀眾涂某遺失錢包一個,現金2063元﹔2013年1月4日,觀眾劉某遺失錢包一個,現金300元及多張卡……據不完全統計,十幾年來,鄭冬花撿到的財物折合人民幣36萬元之多,夠她領30年工資。鄭冬花並不富裕,丈夫糖尿病嚴重、女兒正上高中,很多時候都急需用錢,但她每次都能交出令人滿意的道德答卷,折射出了清貧不失志、見利不忘義的道德光輝。

鄭冬花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345 單增卓瑪

單增卓瑪,女,藏族,1957年12月生,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西藏卓瑪醫院董事長。

單增卓瑪堅持“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能門診不住院”、“新藥少用、貴藥不用”和“低收多診”的理念,誠信辦醫院,誠心為患者著想、為邊遠農牧民造福,贏得誠信口碑。

2012年6月,她創辦西藏卓瑪醫院有限責任公司。她常對醫務人員說:“群眾要求就是少花錢、治好病,心中有這‘兩杆秤’,就知道怎麼為群眾看病了。”醫院堅持“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能門診不住院”,“新藥少用、貴藥不用”和“低收多診”原則,幾乎所用藥都在10元以下。日喀則的牧民扎西說:“在卓瑪醫院住了一個星期,花了1000多塊錢,就把病治好了,卓瑪醫院處處為我們病人著想。”2014年,西藏卓瑪醫院做手術600人次,治愈率100%。

2014年,西藏卓瑪醫院與拉薩民政部門合作興辦慈善事業,投資500多萬元成立西藏首家高檔夕陽養老康復中心,免費為20位孤寡、貧困和殘疾老人服務。因養老康復中心建設,醫院資金周轉一度出現困難,她以住房為抵押從銀行貸款。2013年,她得知崗巴縣昌龍鄉上百戶人還在用油燈照明時,組織捐款12.8萬元,為農牧民送上光明。近年來,醫院向社會公益及慈善事業捐款捐物達350萬元,免費義診12萬人次,向農牧民送醫送藥50萬元,每年還免費給西藏大學研究生和拉薩市民、民警體檢。

單增卓瑪榮獲全國就業創業優秀個人、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346 趙五

趙五,男,漢族,1972年8月生,中共黨員,北京市石景山區垃圾清運隊管工班班長,原籍安徽省臨泉縣。

25年來,在首都環衛崗位上,趙五用誠信服務群眾,用誠敬對待事業,用自己鑽研的“趙五工作法”,把疏通管道的小事變成服務群眾的大事,解決了居民們一件件添堵的煩心事,被譽為“當代時傳祥”。

1989年,18歲的趙五來到北京打工,在原石景山區環衛局當上了一名管道工,專職負責糞便抽運。人生第一份工作是“掏大糞“,趙五雖有心理壓力,但沒有畏難退縮。一個月下來,趙五已經把抽運技術運用得爐火純青。靠著這股實誠勁,趙五一干就是25年。

趙五認為環衛不是謀生的粗活,誠心去干也能干出精彩。他練就了“趙五工作法”,多次輕鬆化解污水堵塞問題。在單位支持下,他把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進行梳理,印制成《趙五工作法》的小冊子免費發放到工友手中。目前,“趙五工作法”已經成為北京環衛系統培訓教材,許多工友從中受益成為首都的“清污專家”。趙五還把自己的這種誠實勁用在設備維護上,平時能用竹片工具疏通的就不用成本高的疏通車,當看到1萬多元高壓疏通管每半年更換一次,趙五琢磨后發現疏通管並不是整根壞掉而是局部損壞,就把好的疏通管拼接起來使用,每年可以節省一根疏通管的費用。

趙五雖然不負責社區居民環衛的工作,但隻要居民有需要,他保証第一時間趕到。非典時期,趙五還主動要求到危險一線,承擔起運輸和焚燒非典病人廢棄物的工作。非典過后,趙五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單位裡第一個入黨的農民工。

趙五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47 趙慶珍

趙慶珍,男,漢族,1971年6月生,中共黨員,四川省成都邛崍市委目標督查辦公室重點工作督查科科長。

“信義哥”趙慶珍替犧牲戰友照顧母親20多年,從青年到中年,不換的赤子心,用無私的愛告慰九泉下長眠的戰友,撫慰母親喪子之痛。

1989年,趙慶珍成為空軍某飛行基礎學校的學員,認識了邛崍籍戰友余江。兩人都來自農村,余江10歲喪父,趙慶珍13歲時喪母。相似的家庭境遇,讓兩人很快成為好兄弟。在艱苦的學習和訓練中,二人互相幫助,並定下承諾:“如果將來有人在戰場上犧牲,或出現其他意外,一定要為對方盡孝。”

1993年8月23日,在畢業前的一次夜航訓練中,余江駕機返場時發生意外,不幸犧牲,年僅21歲。

獨生兒子的突然離去,讓趕到部隊的余江母親程秀蓮瀕臨崩潰,趙慶珍立誓:“一定要替余江盡孝。”他雙膝跪下,對程媽媽說:“從今天起您就是我的媽媽。”此后,趙慶珍按照余江生前的習慣,每半月就給程秀蓮寫一封信,開頭是“媽媽”,落款是“江兒”。這樣的通信一直持續到1998年程秀蓮家裝上電話為止。

1994年春節是趙慶珍分配到部隊后的第一個春節,趙慶珍從武漢直奔四川邛崍市牟禮鎮風林村,此后連續5年春節,趙慶珍都來到這裡陪程媽媽過年。趙慶珍還決心要在邛崍成家立業,照顧程媽媽一輩子。1998年,邛崍姑娘孟永鳳得知趙慶珍的故事后,走進他的生活。2007年,趙慶珍終於轉業來到邛崍。

趙慶珍榮獲2014年度四川好人·首屆感動四川十大年度人物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48 段新寬

段新寬,男,漢族,1963年4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三川鎮三川村黨支部書記。

15年來,他心系群眾、誠信為民,憑借著山裡漢子一股子擲地有聲的拗勁兒,幫助家鄉舊貌換新顏,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1981年,段新寬因家境貧窮赴外地打工。他下過礦井、鑿過山洞、背過礦石、當過電工、包過工程,靠著誠實本分,幾經拼搏,創辦個人企業並脫貧致富。富起來的段新寬不忘本,2000年,他毅然放棄優越條件,回到貧困的村裡,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上任時,他向鄉親們鄭重承諾:發展村集體經濟,讓鄉親們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錢賺,15年之內收入翻三番﹔硬化道路,翻修學校,建衛生室,讓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個人不領一分錢工資,不花村集體一分錢,把省下的錢全部用到集體急需的刀刃上。

為改善基礎設施,他出資56萬元為村裡修了兩條水泥大道﹔帶頭捐資45萬元為村小學建起了三棟三層的教學樓﹔捐資33萬元對村裡老街進行改造﹔2010年,出資800多萬元為村裡建設了一座標准化衛生所,按照綜合醫院標准,一次性配齊各類設施。現在的三川村村容整潔、環境優美,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村、文明村。

為引領群眾致富,他出資50萬元建起袋料香菇基地﹔拿出50萬元啟動資金,扶持村民開辦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籌措投資1億多元,開發紅色旅游景區抱犢寨,讓140多名村民上寨就業。

段新寬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河南省十大農民標兵、河南省十大“三農”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49 姜寶德

姜寶德,男,漢族,1963年8月生,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東壩鎮連豐村村民。

姜寶德本分為人,誠信做事,對生意客戶不欺不瞞,寧願自己吃虧也要兌現承諾﹔對農民群眾誠心幫扶,時刻踐行共同致富諾言,用誠信理念帶領人們走上致富道路。

8年前,姜寶德和其他農民一樣,辛苦一年卻收入無幾。他發現,農民辛苦一年收入卻不多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銷售渠道。為此,他決定從事農產品收購業務。2008年,民勤縣大力發展日光溫室蔬菜產業,也是姜寶德第一次從事蔬菜收購。為了讓村民們種植的蔬菜賣上好價錢,他四處打聽市場需求。但由於缺乏經驗,還是出現了產品積壓。他四處借錢、貸款,最終一分不差地將村民們的錢全部兌現。憑著自己誠實守信的口碑,姜寶德先后與蘭州、西安、新疆、青海等地的客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逐步將全村、全鎮乃至周邊鄉鎮的溫室產品一車車銷往外地市場。

姜寶德為了讓農戶得到更多實惠,利用到外地出售產品的機會去當地參觀學習,去各個大型蔬菜市場打探行情,把學到的種植技術和掌握的市場行情逐一記下來,回鄉后把自己在外面看到的、學到的技術講給村民聽、教給村民用。在他的帶領下,全鎮日光溫室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每年還不到銷售期產品就被預訂一空。現在全縣60%的西紅柿和50%的葡萄由他直接或間接組織銷售,姜寶德已是全縣屈指可數的收購大戶之一。

姜寶德榮獲甘肅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350 賀印娣

賀印娣,女,漢族,1953年12月生,山西省臨汾市吉縣中垛鄉三候村村民。

二兒子、丈夫都因癌症去世,欠下了親朋和鄉鄰借款30多萬元。大兒子因交通事故喪失勞動能力,三兒子天生殘疾,還債的擔子落在賀印娣身上。她用女性的堅強,詮釋了信義無價的真諦。

二兒子留下兩個孩子,一個正在上初中,一個正在上高中,就靠二媳婦在縣城做點小生意維持生計,三兒子劉建平患有小兒麻痺症,在縣城邊開一個小藥店,收入微薄。年近六旬的賀印娣無怨無悔,負重前行,用柔弱的雙肩扛起了一個家庭的重擔,並向借款的鄉鄰和親戚承諾,自己一定還清所有的欠款。

為了還債,她起早貪黑,沒日沒夜侍弄8畝果園,打理3畝玉米地。忙完地裡的事情,她就去給別人打工。等果園不忙了,她還會滿山遍野去打酸棗,挖藥材。她去陝西摘花椒,人老手慢,就黎明起來,傍晚回來,別人掙100元,她也能掙100元。

生活中,她對自己近乎苛刻。有一次化肥經銷商組織果農去青島免費旅游,她隻花了18元錢,8元為90歲的老母親買了一串佛珠, 10元為自己買了一雙拖鞋。就這樣,她通過經營果園和打工,硬是一分分省,一元元攢,湊成整數,先還貸、后還借,先還鄰裡、后還親戚的,先還急需的、后還不急的,累計已歸還21.2萬元。

賀印娣榮登“中國好人榜”。

351 索朗旺扎

索朗旺扎,男,藏族,1968年1月生,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西藏金路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索朗旺扎視工程質量為生命,建造了大量優良工程、樣板工程﹔堅守“我一定要讓你們過上好日子”承諾,為職工建造優質新房並給予補貼﹔待農民工如兄弟,即使資金周轉困難,也不拖欠農民工工資,受到各方贊譽。

西藏金路工程有限公司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改制后成為非公有制企業,2010年10月,索朗旺扎被任命為總經理。他一上任,就深入調研,了解到職工住的仍舊是簡陋危房, 2011年11月, 114套住房落成,終於解決了職工的住房難問題。在他的帶領下,企業成績顯著,在崗職工和退休職工的收入明顯增加。他推行工程施工問責制和科室負責人問責制,對工程質量、資金使用、工程進度等實行嚴格監控,公司累計完成的6.32億元工程量全部合格,一些工程被評為優良工程、樣板工程。

他始終做到按時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寧願自己欠賬,也不欠農民工一分錢。一次,農民工等著工資回家過年,但公司資金周轉暫時出現困難,他說:“寧願自己沒錢過年,也要讓工友們過好年。”他找親戚朋友們東拼西湊,終於在過年前,將足額工資送到農民工手上。2013年11月,公司在他的主持下,出資近10萬元,舉辦首屆那曲地區農牧民子女路橋技術免費培訓班,共有來自11個縣50名學員參加。企業和索朗旺扎個人還曾向學校、孤兒院、地震災區等相繼捐助資金53.3萬元。

索朗旺扎榮獲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西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352 賈合義

賈合義,男,漢族,1957年2月生,中共黨員,陝西省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賈合義多年堅守正確義利觀,以嚴格的標准生產出讓百姓放心的糧油,撐起西安上空的“愛菊藍”,成為放心糧的供應者,正能量的推動者。

2012年春節前夕,賈合義關停了建成不到一年的豆芽車間。原因是他對“6—苄基腺嘌呤”這個讓無數豆芽行業專家和學者“放心”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不放心”。他解釋說,“雖然專家說這東西適當添加對人體沒有害,但我認為至少是沒有好處的,愛菊做的是糧食,更是良心,所以能不使用添加劑就不要使用,能用生物方法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化學品。”

在接下來的8個多月時間裡,愛菊豆業基地的130名員工發放全額工資待崗,320多個網點全部斷貨,投資1.2億元的廠房和設備全部封存,直到“無添加劑豆芽”成功研發出來之前,整個西安市場沒有流進一根來自愛菊的豆芽,企業因此損失數百萬元。

近年來,愛菊集團先后實施了“放心饅頭”“放心豆制品”等惠民工程,其“港務區糧食應急物流基地”和“食品豆業基地”可確保西安市場大米、油脂100%,面粉65%,放心饅頭50%,放心豆芽、豆制品75%的供應量,創造了行業內有名的“西安模式”“愛菊模式”。

賈合義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陝西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53 賈秀芳

賈秀芳,女,漢族,1974年7月生,民盟盟員,黑龍江省哈爾濱博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

她懷揣5元錢闖關東來到哈爾濱,打拼15年,把產品質量、價格、服務視為生命線,對消費者一諾千金,依靠誠信創業興業,捐助2000多萬元回饋社會、幫助他人。

1989年,賈秀芳隻身到哈爾濱謀生。她擺地攤賣菜,從不短斤少兩﹔幫人照顧飯店,賬目清楚,分文不貪。正是因為誠信,1992年,她經人推薦,得到了兼職銷售汽車的機會。

1999年,賈秀芳注冊成立博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更是把誠信經營放在首位。2013年底,有客戶反映購買的汽車車門關閉不嚴,經查是因為這一批次車輛門鎖潤滑油不耐低溫所致。廠家提供的理賠產品屬於同一批次產品,仍然無法滿足消費者要求,統一更換原料和批次周期又較長。賈秀芳立即從哈爾濱本地購買超低溫潤滑油,為客戶免費更換。同時,用一周時間回訪了同一車型的1000多個用戶,花費10多萬元為存在同樣問題的200余個客戶免費更換門鎖。賈秀芳說:“行車安全,人命關天。我們的質量、誠信比天大。”偏遠地區的客戶因路途遙遠修車不便,賈秀芳組織50名技術骨干成立服務小分隊,登門為客戶免費檢查維護。10年來有4000多客戶受益,企業為此承擔了500多萬元費用。誠信經營也帶給她豐厚回報,如今,她代理的品牌產品銷售量位居全國前列,2014年銷售額突破20億元。賈秀芳靠誠信立身,獲得成功后不忘回饋社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15年來捐款2000多萬元。

賈秀芳榮獲黑龍江省道德模范、省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54 徐國英

徐國英,女,漢族,1937年8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揚州市少工委副主任。

從事少先隊工作60年,徐國英始終一腔熱血,滿懷誠敬之心,獻身青少年德育工作,踐行“不為名利所動,不為病痛所苦,不為困難所屈,不為白發所移”的誓言。

1992年退休時,多家民辦學校邀請徐國英去協助管理,有的甚至開出5000元的月薪。雖然婆母癱瘓在床多年,丈夫患鼻咽癌,家中急需用錢,她卻婉拒高薪聘請,憑著對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熱愛,欣然應聘為市少先隊總輔導員。多年來,她總是早出晚歸,忙碌到晚上七八點,才拖著瘦弱疲憊的身影回到教工宿舍。她說:“隻有在戴著紅領巾的孩子們中間,我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才會忘記身體的疼痛。”

歷經8年攻關,徐國英先后建起全國首個少先隊教育實驗基地、首家“中學少先隊輔導員培訓基地”,在全國率先推出輔導員職級評定制度,實施“輔導員素質優化工程”和“名輔導員工程”。

徐國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她在古稀之年自學電腦,現在能夠熟練地上網查找資料、收發郵件。前兩年,又報名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考試,成為江蘇省年齡最大的國家心理咨詢師。

徐國英榮獲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少年兒童工作者、全國少先隊工作突出貢獻獎等稱號。

355 黃春光

黃春光,男,漢族,1964年1月生,中共黨員,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黃春光恪守“產品質量是企業立命之本,誠信經營是百年品牌基石”的理念,以誠取信、以信立譽,用良心做放心食品,誠信美名傳揚。

2003年建廠時,春光食品嚴格按照現代化廠房標准施工、驗收、管理,使人流和物流分離,原料、生產、成品分離,先后投入近6000萬元進行設備改造、產品研制,確保產品質量。春光食品一直關注每個生產細節,力爭在每一個環節都做到“零缺陷”,確保每一個產品都是品質優良的好產品。

黃春光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模式,從原材料選取、生產工藝、人員衛生及操作、廠房環境、設施設備、半成品和成品的品質管理及貯存運輸等環節,對生產過程進行嚴格控制。黃春光對原材料的選取制定了嚴格要求,所使用的原料絕大多數來自海南椰子的故鄉——文昌市東郊椰林,對每一家供應商都嚴格查驗。經過十幾年的經營,春光食品從當年小作坊發展到現在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

黃春光經常組織員工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培訓,增強員工質量意識,把思想認識統一到“質量是品牌產品的基礎,產品質量與企業命運息息相關”上來。

黃春光榮獲海南省杰出青年企業家、海南省十佳杰出青年、海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356 黃勤立

黃勤立,男,漢族,1972年2月生,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鬆崗叢林西餐廳經理。

黃勤立拾金不昧,兩次將拾得的巨款歸還失主﹔信守承諾,設立叢林愛心基金和同鄉會愛心基金,幫助有困難的員工和鄉親﹔富有愛心,十年如一日資助3名孤兒。

1992年,進修拿到西廚結業証書的黃勤立進入深圳香格裡拉酒店工作。1993年的一天早上,黃勤立送早餐到客房,發現已退房的客人將一個包遺留在床頭櫃上,裡面裝有28萬元港幣和一台筆記本電腦。“當時我心裡也掙扎過,畢竟我媽身體不好,家中弟弟妹妹讀書都需要用錢,但最后還是過不了良心這道坎。”黃勤立說,當時他月薪隻有1000多元,但想起父母常說的“要做老實人,不貪他人財”,他最終把撿到的財物上交酒店辦公室。兩年后,失主為感謝黃勤立,通過登報尋找到他,並出資幫助他經營起一家西餐廳。

無獨有偶,2010年的一個下午,黃勤立到自己經營的西餐廳進行例行檢查。在一張椅子坐墊下,黃勤立發現了一個裝有23萬元人民幣的袋子。這一次黃勤立沒有猶豫,他決定把錢留著等候失主前來認領。幾天過去了,卻沒有失主前來認領。黃勤立於是找到當地派出所,通過派出所找到失主並歸還錢財。

勤勞致富后的黃勤立,沒有忘記幫助困難員工和貧困鄉親的承諾。他設立叢林愛心基金,幫助在深圳打工的困難員工。黃勤立收養了一名家鄉的孤兒,為孩子提供吃、穿、用等生活所需,直到他順利讀完大學。2000年,黃勤立在送餐廳員工回家時,遇到了員工所在村子裡的兩名孤兒,當時兩個小女孩都僅有4歲,黃勤立和妻子當時便決定資助她們。如今,兩個女孩已長大,在廣西當地的職校讀書。

黃勤立獲得廣東省道德模范提名獎榮譽稱號。

357 梁達鬆

梁達鬆,男,漢族,1935年12月生,中共黨員,雲南省永仁縣一中退休教師。

大學畢業后,梁達鬆做出到邊疆支教的承諾,主動申請到雲南任教,獻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扎根永仁、初心不改,是一位用五十余載行動履職踐諾的好教師。

1957年,從華中師范學院剛畢業的梁達鬆主動向學校黨委遞交“希望分配到雲南”的申請書,隨即被分配到永仁縣初級中學(現為永仁縣一中)任教。他到學校后,住的是隻有5平方米的半間土坯房。雖然工作生活環境惡劣艱苦,但梁達鬆對理想的堅持毫不動搖,對支教邊疆的承諾矢志不移。

他把全部精力獻給永仁教育事業,獻給大山裡的孩子。他常常超負荷地工作,從來沒有請過事假,沒有在學校上課時間請過探親假。1965年唯一的一次探親是在暑假。1984年5月,90歲的母親與世長辭,梁達鬆也未能回家去奔喪。他強忍悲痛,留在學校指導即將高考的高三學生復習功課、報名考試和填報志願。辛勤耕耘換來碩果累累。梁達鬆老師在永仁一中先后教過39個班的課,從1977至1987年所教的19個班的政治高考成績都名列全州前茅。1982年至1986年,梁達鬆在教導主任崗位上認真抓好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總結、推廣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經驗,使學校教學質量連年提升。

梁達鬆用五十余載扎根邊疆的實際行動兌現了獻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庄重承諾,堅守著一位人民教師的精神家園,照亮大山深處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

梁達鬆榮獲雲南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358 董福財

董福財,男,漢族,1953年5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阿爾鄉鎮北甸子村黨支部書記。

他矢志不渝、重信守諾,帶領鄉親們擋住沙土侵蝕,守護綠水青山,使漫漫黃沙長起300多萬棵綠樹,讓村子舊貌換新顏,踐行自己“治沙、修路、致富”的誓言。

1998年,是北甸子村植樹治沙的第一年。當時,董福財作為村干部,向黃沙宣戰。他發揮表率引領作用,起早貪黑,帶領村民上山植樹,累出病就晚上挂點滴,白天繼續上山。眨眼間,20多年過去,北甸子村終於由沙海荒漠變成一片綠洲。

黃沙治好了,綠樹長起來,董福財又開始琢磨著怎樣興村致富,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橫在北甸子人致富路上的最大障礙,就是擋在村子與阿爾鄉鎮之間的巨大沙丘。修出一條路,成了董福財帶領村民打響的第一場硬仗。經過積極爭取,2002年秋,阿爾鄉鎮通往北甸子村的6公裡村級公路項目正式立項。而自籌資金削平沙丘、筑起路基,則是開工前北甸子村要邁過的一道坎。董福財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帶頭架起自家馬車除沙取土,全村人很快擰成一股繩,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上。2003年8月工程竣工,北甸子村終於推開了與外面聯系的“大門”。

2014年11月,董福財被檢查出肝癌晚期,2015年3月醫治無效不幸去世。

董福財榮獲遼寧省時代楷模、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359 蔣新東

蔣新東,男,漢族,1946年11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吉安縣敦厚鎮政府退休干部。

為恪守47年前的一句承諾,他從家鄉不遠千裡來到江西吉安,改名換姓,扎根異鄉,將犧牲戰友的母親當成自己親娘奉養終老,一諾半生,無怨無悔。

1966年的一次特殊經歷,讓蔣新東深受觸動,那時的他還叫著原名蕭昌永。8月13日,駐福建平潭島的解放軍某部一個連隊,進行投擲手榴彈實彈演習時,江西籍戰士蔣新苟為救戰友,用身體壓住一顆拉了引信卻沒投出的手榴彈,壯烈犧牲。同在一個部隊當兵但素未謀面的蕭昌永,聽說了蔣新苟事跡,心中十分敬仰。同年10月,在向救人英雄蔣新苟學習動員大會上,他第一次見到了應邀作報告的蔣媽媽曾喜秀,並為其講述的兒子生平事跡所感動。此后部隊安排他安慰照顧蔣媽媽,幾天時間就結下了親人般的感情。他許下諾言,要接替犧牲戰友蔣新苟,侍奉蔣媽媽,當英雄母親的兒子,用實際行動向英雄學習。

1968年3月,22歲的蕭昌永退伍了。他來到吉安縣永和鎮,改姓換名,成了蔣媽媽的“兒子”——蔣新東,此后的歲月裡,像親兒子一樣侍奉蔣媽媽。他堅持自挑井水,不讓老人喝附近的河水﹔下河撈柴火,儲備的柴火多得還有賣﹔甚至下鄉時都記得收集蔣媽媽喂雞的飼料。蔣媽媽晚年哮喘病經常發作,蔣新東就趕早熬藥,有時半夜起來幫她吸痰。

如今,雖然蔣媽媽已不在人世,但蔣新東還是堅持扎根英雄戰友家鄉,回首49年前的許諾,他說:“作為當時受到烈士事跡感動而改名的眾多同志中的一個,我兌現了陪伴蔣媽媽一生的承諾,身為共產黨員,我無怨無悔。”

蔣新東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江西好人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60 溫作金

溫作金,男,漢族,1966年9月生,中共黨員,福建省三明市福建鑫鑫獺兔有限公司董事長。

溫作金誠信經營,踐行承諾,讓利農民上千萬元,帶領3000多家農戶脫貧致富,“誠信”成為他的最靚品牌。

溫作金用誠信經營所得的積蓄4萬多元買來228隻種兔開始試養,漸漸地,擴大了養殖規模﹔2006年春,成立了福建鑫鑫獺兔有限公司。近兩年,獺兔市場不穩定,活兔每斤10元時,溫作金還是按原來每斤13元的價格向養殖戶回收商品兔。向養殖戶供應飼料,市場上飼料漲價時,他供應給養殖戶的飼料比市場價低20%。

公司將獺兔養殖區域發展到了閩贛2省5個地區30多個縣(市),養殖農戶達3000多戶,其中規模以上養殖戶達1000多戶,年產獺兔200多萬隻,公司的“基地托養”方式成為了寧化縣“348精准扶貧”幫扶模式之一。公司創立以來,企業經營合同履約率100%,客戶滿意率100%,榮獲了“福建省百家文明誠信私營企業”“守合同重信用企業”“AAA級工商信用優異企業”等多項榮譽。

“寧願貸款,決不欠薪”是他對員工的承諾。逢年過節,獎金一個不落。他投入200萬元建立了培訓中心和職工文化娛樂中心。近年來,他為金秋助學及各類幫扶助學、建橋等社會公益事業的捐款達70多萬元,資助60余名貧困學子。

溫作金榮獲福建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361 謝子龍

謝子龍,男,漢族,1966年9月生,無黨派人士,湖南省工商聯副主席、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謝子龍始終堅持“一切為了老百姓”的宗旨,堅守“賣平價藥”和“回收過期藥品”的承諾,重視藥品管理,恪守商業誠信,做長遠生意,打造了貼近人心的“老百姓”品牌。

2001年,謝子龍創立了全國首家平價藥房——老百姓大藥房,舉起了“比國家核定零售價平均低45%”的降價大旗。他本著為民經營宗旨,通過減少流通環節、對藥品流通的腐敗現象釜底抽薪、降低經營成本等措施,向虛高藥價宣戰,很快就使長沙市的藥價下降了約20%,隨后引發了全國性的藥品降價大潮。

2003年非典期間,老百姓大藥房承諾並堅持所有非典藥品絕不漲價,並在全國所有門店實行免費贈藥,犧牲應得利潤400多萬元,被授予“抗非典先進單位”。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后,謝子龍捐款116萬余元,並捐贈價值510.6萬元的災區急需藥品,派出救護隊,攜帶藥品奔赴災區一線。

2005年至2015年,謝子龍連續11年組織開展“過期藥品回收”活動,每年都會回收超過10噸的過期藥品,並聯合各地政府部門進行銷毀,每年投入的費用就逾200萬元。

謝子龍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362 謝序忠、謝本合

謝序忠,男,漢族,1937年5月生﹔謝本合,男,漢族,1969年11月生,父子倆均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漠川鄉艷林村鄉村醫生。

50年來,謝序忠、謝本合父子信守“以村民的健康為首要顧念,憑良心從醫”的承諾,接力而行、無怨無悔,常年背著醫藥箱穿越在群山環繞、道路崎嶇的大山裡,為千千萬萬的鄉親們送去了健康。

隻要沒有農活,謝序忠都會敞開家門,等候患者前來就診取藥。遇到村民突發疾病,謝序忠二話不說,或放下農活,或半夜起床,抓上藥箱就往村民家中趕。

謝序忠還將使命傳遞給了小兒子謝本合。謝本合自幼跟著父親學習中醫,20來歲的時候,到醫學院校專攻中西醫結合。上世紀90年代,謝本合在長洲村街上開了一家小診所。與父親一樣,謝本合不是一個“會賺錢”的醫生,他從來不多收患者的錢,誠信是他做人、行醫的准則。近年來,盡管街上也新開了不少診所,但患者都愛往謝本合的診所跑。大家喜歡來謝家父子診所,主要因為他們的誠信。

謝序忠、謝本合父子榮獲全國十大最美鄉村醫生、廣西壯族自治區道德模范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363 蔡蘊敏

蔡蘊敏,女,漢族,1970年1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傷口造口護理組組長。

作為上海屈指可數的國際造口師之一, 20多年如一日,蔡蘊敏以高超的技藝和仁愛之心,解除著患者肌體的病痛、撫慰著患者柔弱的心靈,踐行著“一定要讓病人活得有尊嚴”的承諾。

病人小雪從大二起患上了不治之症——腹膜假性黏液瘤,病痛不斷折磨著她。看到她日漸衰弱的身體,蔡蘊敏主動提出利用休息時間上門為其服務。就這樣,蔡蘊敏為小雪上門換藥84次,幫助她重拾對生活的信心。盡管一年后小雪仍因病情惡化離開了人世,但正如離世前一天,小雪在日記中所寫,“蔡老師”讓她能“繼續在天堂裡微笑”。

蔡蘊敏在工作中逐漸摸索出“問、聞、看、評、斷”五步法,給無數患者帶來了福音。在業界聲名鵲起后,有不少醫院和醫療機構向她拋出繡球。面對高薪,她坦言自己也曾猶豫過,但考慮到培養了自己的醫院,她選擇了留下。如今,蔡蘊敏的足跡已遍至金山區多個鄉鎮、街道及敬老院,長期堅持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送醫上門服務。“想到能夠以自己的技術為家鄉人民服務,我心裡特別踏實。”

蔡蘊敏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