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德耀中華·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
全國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2015年06月24日09:41   來源:光明日報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全國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全國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

401 於敏

於敏,男,漢族,1926年8月生,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

他是我國杰出的核物理學家,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杰出領軍人物之一,隱姓埋名20多年,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為建設強大國防、奠定我國大國地位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

1961年,於敏投身到我國核武器研制事業。他說:“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一個人的名字,早晚要消失,能把微薄力量融進祖國強盛之中,便足感欣慰。”

對於敏來說,工作幾乎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有時,為得到一個准確數據,他甚至趴在地上,繪出一條條特征線。於敏工作起來不分晝夜,有時因為產生靈感,半夜起床伏案工作﹔領導為限制他出差在外無休止地工作,總是派一位同事與他同住。在他面前,一個數據都不能含糊。在一次核試驗之前,他突然發現原設計中一個數據可能有問題,但這時試驗裝置已下了豎井。他深知自己將要承擔的責任,還是立即報告上級,要求暫停試驗。經過查找,終於弄清這個不利因素可以為另一個抵償因素所抵消,他才露出放心的笑容,向上級報告可以繼續試驗。

於敏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兩彈一星”功勛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榮譽稱號,被評為“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

402 馬善祥

馬善祥,男,漢族,1955年11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調研員。

他扎根基層27年,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000多起,撰寫152本、520多萬字工作筆記,總結形成“老馬工作法”,推廣到全國。

老馬從來不把群眾當外人。“父親對外人比對家人好。”老馬的兒子馬仁駒曾經一度對父親不理解,每當這時,老馬總是糾正他:“那些不是外人,是群眾!”緊張忙碌、馬不停蹄,是馬善祥工作的常態﹔群眾帶著怨氣來,帶著滿意走,是“老馬工作室”的寫照。老馬從干上這一行開始,就給自己立下了接待群眾的24字規矩:起立迎接,請坐倒水,傾聽記錄,交流引導,解決問題,出門相送。有一次調解糾紛,一名當事人因病住進醫院,老馬去醫院看他,見他腰痛,就幫他揉腰,邊揉邊聊,揉了半個小時,緩解了病痛,也解開了心結。

老馬習慣於通過寫工作筆記思考工作、琢磨事情,他的書櫃裡碼放著滿滿一層的筆記本,每本上面都標明了時間和序號。這其中既有對自身修養的感悟,也有對工作的思索,還有對解決各種具體矛盾糾紛的總結。2012年,街道成立了以老馬為首席調解員的社區思想工作和調解工作的專業團隊——“老馬工作室”。

馬善祥榮獲全國時代楷模、全國先進工作者、感動重慶十大人物、2012—2014年度富民興渝貢獻獎特別獎等榮譽稱號。

403 王軍

王軍, 男,漢族,1966年3月生,中共黨員,上海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熱軋廠技能專家。

王軍是工人發明家,在創新的道路上30年不曾停歇,擁有國家專利及申請188項、寶鋼技術秘密26項和PCT國際專利申請4項,每年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

王軍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各專業培訓學習,2003年獲鉗工高級技師証書,2004年獲學士學位,從一名剪刃工成長為寶鋼技能專家、寶鋼人才開發院兼職教授、上海青年就業創業大講堂導師團主講嘉賓。在近30年的時間裡,王軍在安全、環保、節能等領域的諸多創新成果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王軍帶頭成立了創新工作室,在他周圍形成一支創新業績和能力突出的藍領創新團隊。工作室已培養出3名工人發明家,並引領寶鋼股份熱軋廠職工連續12年獲寶鋼創新排名第一,共獲專利679項,獲國內外各類創新成果獎85項,創經濟效益超8億元,2015年被全國機冶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命名為示范型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

王軍榮獲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第七屆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404 王忠心

王忠心,男,漢族,1968年9月生,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96213部隊69分隊班長。

王忠心從事一個專業26年,把使命舉過頭頂,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事業裝進胸膛,為部隊建設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王忠心經歷過軍隊建設3次跨越式發展和部隊武器裝備2次換型,時刻保持“號手就位”的姿態。他熟練掌握操作3種型號導彈武器,精通19個導彈測控崗位,先后執行重大軍事任務28次、參加實裝操作訓練1300多次,沒有下錯一個口令、做錯一個動作、連錯一根電纜、報錯一個信號、記錯一個數據、按錯一個按鈕,演繹了“兵王”的傳奇。

王忠心先后參與編寫修訂《導彈概述》《綜合測試設備》等20余本教案規程,探索出一套獨到的“王氏學習法”,將抽象的專業理論變得形象直觀,將枯燥的實裝操作變得生動有趣。這套教材和學習法已被沿用10多年。

當兵29年,王忠心始終堅守士兵本色不變,當班長25年,帶的兵有38人立功受獎,11人考入軍校、6人提干,先后幫帶出217名測控號手,涌現出“科技練兵模范戰士”徐海波、“全國優秀大學生士兵”高明、“二炮十大礪劍尖兵”王治基等典型,用優異成績向黨旗匯報、為軍旗添彩。

王忠心榮獲“踐行強軍目標模范士官”榮譽稱號,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4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405 王桂蘭

王桂蘭,女,滿族,1957年9月生,中共黨員,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正安鎮正二村黨支部書記。

王桂蘭身患白血病多年,丈夫因癌症離世,女兒又不在身邊,她與死神抗爭、與時間賽跑,實現了崇高的人生坐標。

她帶病挑起工作重擔,幾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村,團結帶領鄉親將一個落后小村庄發展壯大成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全村有60多戶在城裡買了樓房,180多戶買了汽車,有50多戶在鎮小區買樓和在村裡自建二層小樓。

村上有30多名黨員長期在外務工經商,王桂蘭就以鐵路沿線為依托,在山西、北京等地成立5個臨時黨小組,為外出群眾提供職業介紹、資金協調、維權護益等全盤服務,做到黨員流動到哪裡,就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哪裡。為了使外出群眾安心闖市場,她組織在家的黨員和群眾成立了助學、助老、助耕、義務治安服務隊。為改善農村生產條件,王桂蘭先后爭取土地整理資金2400萬元,打大井19眼,增變壓器19台850千瓦,架設線路2500多延長米,使貧瘠的土地變成旱澇保收的豐收田。為解決村民吃水難問題,她在2005年爭取專項資金,為村民通了自來水。此外,還為360多戶安上了沼氣,修建環保廁所154個。2010年投資18萬元建設了村部和近7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2013年9月,在市縣兩級組織部門的協調下,籌集資金180多萬元,鋪設了2.7公裡的柏油路,安裝太陽能路燈128盞,布置鐵藝垃圾箱32個。

王桂蘭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大“最美村官”等榮譽稱號。

406 木拉提·西日甫江

木拉提·西日甫江,男,維吾爾族,1976年7月生,中共黨員,新疆和田地區公安局民警。

身為一名人民警察,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終戰斗在打擊暴恐犯罪活動的第一線,與犯罪分子機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數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消滅在預謀之中。

木拉提出生在和田市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教師,成為一名人民警察是他從小的夢想,每當見到身穿制服的警察從身邊走過,木拉提總會投去羨慕的眼光。

讀大學預科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前來招生,木拉提瞞著父母報了名,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錄取。2000年大學畢業后,木拉提放棄了留在沿海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了家鄉,成為和田地區公安局的一名民警。

由於工作的原因,大多數時候,他需要穿著便裝,甚至還會喬裝打扮成醫生、農民、司機等。2014年在偵辦一起暴恐案件中,身著便裝的木拉提冒著生命危險,准確確定了制爆窩點,隨后,警方僅用12個小時就偵破了案件。

2010年,在一次抓捕行動中,警方將犯罪嫌疑人逼進人員稀少的胡同,木拉提發現犯罪嫌疑人的一隻手伸進了褲兜。憑直覺,木拉提覺得此人身上可能藏有炸藥或凶器。他命令戰友后退,自己猛扑上前,用身體死死壓住犯罪嫌疑人。因成績突出,木拉提被當地群眾譽為大漠的“獵鷹”(維吾爾族傳說中老百姓的守護者)。

木拉提·西日甫江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個人三等功4次,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407 牛開成

牛開成,男,漢族,1967年10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牛開成扎根基層24年,默默奉獻、為民請命,身患重症仍堅持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牛開成高中畢業后就一直在鄉鎮工作,他始終把做好群眾工作放在第一位,幫助儋州北部地區群眾和退場隊村庄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想方設法硬化村道路、帶領群眾挖塘養蝦蟹、創建割膠技術示范基地、為殘疾老人改造危房、關愛五保戶和孤寡老人。24年如一日默默奉獻,老百姓都親切地稱他“老黃牛”,把他當成最親的人。

牛開成深入農村調查案件,解決多年積案和重復信訪的問題,重點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他查辦信訪案件16宗,成功調處矛盾糾紛30多宗,維護了群眾利益。他還善於從源頭上抓預防和治理工作,他組織的雅星鎮組務公開示范點工作成為全市典型,在全市200多個村小組全面推開。

2013年,牛開成連續幾個月放棄周末和節假日休息,完成村級組織換屆選舉、西環高鐵征地等多項工作任務。“蝴蝶”“百合”台風期間,他放棄住院治療,帶病下村巡查水庫、除險加固、轉移安置五保戶。

多年來,他始終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在下村工作時從不拿群眾好處,從不給群眾添一絲麻煩。他在查辦案件過程中,也有人找他說情,但每次都被他拒絕。

牛開成被追授海南省優秀紀檢監察干部、海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08 仁青

仁青,男,藏族,1964年8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藏醫院院長。

仁青從醫29年,接診患者40余萬人次,創新脈瀉等藏醫診療方法,研制“六味藏紅花丸”等新型藏藥,長期為貧困患者免費診療。他對待病人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讓病人和家屬從他的微笑中感受到安全、誠摯。

在仁青的生活中沒有節假日的概念,無論何時,一旦有病人,他隨叫隨到,隨時診治。有時剛剛回到家裡還沒坐穩,醫院又來電話要他趕緊回醫院為重病號醫治,他又急匆匆地跑回去,直到深夜才離開,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29年來,他接診患者累計達40余萬人次。他視病人為親人,為遠道而來的患者安排食宿,對五保戶等特困患者一律免收診療費、半價收取醫藥費,先后為貧困患者墊付藥款一萬余元。

仁青把弘揚藏醫學作為畢生的追求,他以藏醫藥《四部醫典》和《金珠本草》等藏醫藥理論為指導,先后開展了脈瀉、放血、涂擦、油敷、熱敷等多項具有藏醫特色、療效顯著、便捷經濟的“三新”項目,制定了《藏醫放血療法操作規程》等7項外治專科操作規程,收到了明顯成效。特別是積極參與研制和開發天然“綠色藥品”,服用方便、療效確切的藏藥“六味藏紅花丸”。這一產品在本地區已達到了先進水平,達到省內同等水平,為藏醫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仁青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青海省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409 吉日嘎拉

吉日嘎拉,男,蒙古族,1973年8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農牧業局局長。

面對草原熊熊大火,為保護牧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他不顧個人安危,身先士卒沖到一線投入戰斗﹔生死瞬間,掩護他人先行撤離,不幸壯烈犧牲。

2015年4月22日12時左右,高日罕鎮發生草原大火,牧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正面臨威脅。接到電話后,吉日嘎拉立即帶領幾名同事火速趕赴事發現場。火災現場草木茂盛,八、九級大風刮得他們睜不開眼,火勢借著風勢,快速形成的幾條火龍橫在他們面前,滾滾濃煙讓人窒息。吉日嘎拉拿著滅火器沖在最前面。在扑滅了一個山頭后,風向突然轉變,大風夾帶著大火、濃煙,從山上向大家猛然扑來。

吉日嘎拉迅速安排大家往山下撤離,但現場的網圍欄給撤退帶來巨大困難。危險面前,吉日嘎拉壓住網圍欄,為同事打開逃生缺口,而他自己卻被烈焰吞噬。一位年僅42歲的年輕干部,就這樣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把青春、汗水和生命獻給了他深愛的草原。

吉日嘎拉生前始終能以一名黨員干部的標准嚴格自我要求,他愛崗敬業、勇挑重擔,不論工程建設、項目研究,還是救災抗災,都走在一線﹔他心系群眾、為民解憂,經常上門看望困難牧民,幫他們解決困難。在高日罕鎮工作的4年裡,他走遍了全鎮1400戶牧民家。在吉日嘎拉的辦公室裡,家人整理出46本工作日記,每本都記錄著工作要求,記錄著群眾所需所盼,承載著一名黨員干部應盡的沉甸甸的義務。

吉日嘎拉榮獲錫林郭勒盟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410 達文虎

達文虎,男,漢族,1969年10月生,中共黨員,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隊副支隊長。

從警20余年來,達文虎始終戰斗在打擊犯罪的第一線,破獲刑事案件1100余起,為保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維護社會平安做出了積極貢獻。

達文虎無論從事防暴、刑偵、便衣還是治安管理工作,他都苦練基本功,骨子裡有一股永不服輸的勁頭。他堅持發揚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作風,與違法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帶出了一支團結奮進、攻堅克難、能打勝仗的英雄團隊,先后抓獲逃犯100余人,追究刑事責任300余人﹔追回被盜搶機動車300多輛,累計挽回經濟損失3500余萬元﹔破獲毒品案件30余起,繳獲毒品海洛因1100多克﹔查處治安案件1000余起,治安處罰1000余人,其中多起公安部、省公安廳督辦案件,被中央電視台及省、市各大媒體宣傳報道。

達文虎深懷愛民之心,以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帶領黨員民警主動聯系街道、社區、村委會黨支部,深入基層組織,開展黨員爭優秀、隊伍創先進活動﹔以“大走訪”開門評警和“三訪三評”活動為契機,深入轄區組織召開“警民懇談會”,竭力為群眾排憂解難﹔以雙聯行動為抓手,深入聯系幫扶點開展走訪調研、對接幫扶工作。多年來,他帶領民警走街道、進社區、結“窮親”,幫扶孤寡老人,資助貧困學生,收到群眾贈送的錦旗、牌匾20余幅,感謝信10余封。

達文虎榮獲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等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嘉獎3次,10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411 呂麗

呂麗,女,漢族,1964年2月生,中共黨員,貴州水城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老鷹山煤礦工人。

她帶領班組人員兢兢業業、執著奉獻,創造28年入井設備修復率與合格率100%、零事故紀錄,累計節約資金500多萬元。

1986年9月,呂麗從原水城礦務局技校畢業,被分配到老鷹山煤礦機修廠,從事井下設備防爆維修工作。剛接觸這項工作時,呂麗深感責任重大,為盡快掌握相關技術業務知識,每天下班后還要在家中發奮學習、刻苦鑽研,經常等孩子熟睡、夜深人靜時才翻開書本學習。經過努力,2003年,她取得了機電高級電工証書,成為單位的技術業務骨干。

1996年以前,老鷹山煤礦10千瓦以上的電機都是外送檢修,每年大修費要花數十萬元。為了給礦裡節約這筆資金,她查閱大量資料,吃透各種電器設備的原理,帶著大家連續攻關,終於解決了技術和質量上的難題,從此老鷹山煤礦10千瓦以上的電機再也不用外送檢修了。礦上節約的大修費累計已超過500萬元。

根據考勤統計,呂麗近10年來,為礦上貢獻了478個義務班,每天平均工作時間都超過10個小時。

呂麗榮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貴州省“五一”巾幗獎、貴州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412 呂榕麟

呂榕麟,男,漢族,1963年12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福建省福州市群眾路小學校長、黨總支書記。

擔任校長13年,呂榕麟殫精竭慮,傾注畢生心血於教育事業,即使身患癌症,仍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拼搏奮斗。

福州市群眾路小學創建於1985年,辦學時間短、歷史積澱少。13年來,呂榕麟扎根小學教育一線,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主持創辦學校“教師讀書會”,組建“教師學習共同體”,舉辦數百場次的名師教學研討、講座、論壇等,使學校成為福州教育的“百家講壇”。他精心探求教師成長機制,對青年教師實施“三年成熟、五年成才”的“湯圓計劃”和“從明星到名師”的“滾雪球計劃”。

呂榕麟長期探索學校制度文化,總結出服務、人文、精致、創新的管理文化,關愛、協作、品位、超越的教師文化,求真、體驗、個性、激勵的課程文化,樂學、生動、互助、向上的學生文化等“四位一體”的學校制度文化體系,編撰了《制度建設與管理實務》《共生發展和諧致臻》兩本小學辦學思想與實踐著作。作為教師和校長,他始終保持廉潔從教治校,贏得“管賬不沾物、理財不沾錢”的口碑。

早在2006年的一次體檢中,呂榕麟就被確診罹患膽囊息肉。隨后幾年,他堅持工作,結果膽囊息肉惡變為膽囊癌,錯過了寶貴的初始治療時機。去世前的幾個月,呂榕麟把病房變成辦公室,拖著病弱的身軀收發郵件、批閱公文,召集學校老師開教研會等,拼命地工作。

呂榕麟榮獲時代楷模、全國一級星星火炬獎章、福建省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

413 肉孜麥麥提·巴克

肉孜麥麥提·巴克,男,維吾爾族,1975年6月生,中共黨員,新疆油田公司重油開發公司採油作業五區採油六班班長。

肉孜麥麥提·巴克刻苦鑽研、愛崗敬業,從一個南疆農民的孩子成長為技能專家,從採油門外漢到全國技術能手,被譽為“最美職工”。

肉孜麥麥提出生在新疆和田一個偏僻的村庄,15歲時考入了克拉瑪依技工學校,3年后,又走進油田。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技術不熟、操作不當,有一次肉孜麥麥提在啟動抽油機時被電流打暈,差點丟了性命。從那以后,他就抓住一切機會練習技術,第二年,在作業區技能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這些年來,肉孜麥麥提先后參加單位組織的20多次技術培訓,用11年時間學習了兩個大專和一個本科文憑,33歲時成為中石油集團唯一的維吾爾族技能專家。他不僅梳理出了採油崗位可能出現的100多項問題和導致問題發生的600多種原因,還編寫了50余萬字的維漢雙語對譯培訓教材。

2004年,肉孜麥麥提被新疆油田公司聘為採油工技能鑒定考評員,同時兼任重油開發公司採油工種的教師和教練,培訓學員約3700人次。2006年,他個人創辦的“紅柳石油網”上線,手裡所有的資料都拍照上傳,供員工免費瀏覽下載。如今,網站已經有了5000多個注冊用戶,40萬人次的點擊量。

肉孜麥麥提·巴克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414 朱成山

朱成山,男,漢族,1954年7月生,中共黨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

秉持崇高使命,朱成山23年如一日兢兢業業,通過改建擴容、征集文物、整理史料等加強軟硬件建設,搶救性地保存了大量歷史記憶,把紀念館建成弘揚民族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稱為“30萬遇難同胞的守靈人”。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於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抗戰系列的紀念館。朱成山帶領全體館員勵精圖治,不斷地拓展事業,每10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擴建。展館面積、參觀人數成倍增加,特別是使館藏文物從不足100件,發展為擁有16萬件館藏品和1.6萬多份遇難者、幸存者、加害者、第三方作証者的多個層面的史料檔案,為國家和民族搶救性地保存了大量歷史記憶。

對於一個半路出家的歷史博物館館長來說,朱成山知道當外行是不稱職的,他刻苦鑽研,虛心求教。繁重的接待任務和行政工作佔用了大量時間,但他每晚隻睡幾個小時,堅持挑燈夜讀,凌晨5點左右又起床開始寫作。多年積累和筆耕不輟,使他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抗戰史、中日關系史、和平學、宣教工作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出版史料書籍達120多部,發表文章400多篇,在多所著名高校作講座200多場次。

1994年,朱成山倡議在紀念館舉行悼念遇難同胞儀式,這一活動以地方的名義連續公祭了20年。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立法將12月13日確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朱成山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社區教育先進個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415 朱彥夫

朱彥夫,男,漢族,1933年7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沂源縣西裡鎮張家泉村原黨支部書記。

他少年從軍保家衛國,血洒疆場、身體殘疾﹔退伍后,拖著殘軀帶領鄉親建設家園,並將自己的經歷體會寫成小說,用堅強意志和為民情懷書寫著自己的“極限人生”,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1947年,14歲的朱彥夫報名參加解放軍。1950年,朱彥夫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戰役中身負重傷,雙腿膝蓋以下、雙手手腕以上截肢,失去左眼,成了一級傷殘軍人。朱彥夫從部隊回到家鄉后,於1957年擔任村支部書記。上任伊始,朱彥夫拄著拐,拖著17斤重的假肢,到田間地頭查看生產,逐門逐戶察訪民情。他的主意慢慢拿定:治山、治水、造田、架電。一個個山裡人想都沒想過的大工程,在張家泉熱火朝天地展開,一干就是10多年。

張家泉三面是山。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解決,張家泉村就永遠吃不飽。朱彥夫帶領張家泉村村民,先后將荒地“趕牛溝”“舍地溝”“臘條溝”變為沃土。為了讓群眾早日用上電,朱彥夫在妻子的照顧下,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陝西聯系材料,經過艱苦努力,終於讓張家泉村於1978年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

“山頂鬆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村民們一年接著一年干,張家泉上千畝荒山全部披上了綠裝。現在,村裡產的蘋果都賣到了國外。從村支部書記崗位退下來后,朱彥夫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宣講革命傳統上,他憑著堅強的毅力,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

朱彥夫榮獲時代楷模、全國模范傷殘軍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416 朱彩芹

朱彩芹,女,漢族,1966年9月生,中共黨員,黑龍江省森工總局沾河林業局瞭望員。

她27年堅守防火瞭望塔,身患重病不離崗位,在異常艱苦環境下,精准傳遞火情信息,出色完成工作任務,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神”。

沾河林業局施業區內有兩處國家級重點森林火險區,451瞭望塔作為主塔聯系21座瞭望塔和20個林場的500多個電台,召開防火對講機會議、大量防火信息傳遞等都由451塔負責中轉。1996年5月,外界火燒入南沾河施業區,火場布兵數千人,指揮部命令、火場信息上傳下達的消息不斷,瞭望塔承擔90%以上的通訊任務。大火著了整整25天,朱彩芹就25天沒下塔,吃飯簡單對付,最后徹底斷頓,更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她晝夜值班,成功轉接信息千余條零差錯,為扑火提供了可靠的通訊保障。

從事瞭望工作后,她用腳步丈量山與山之間的距離,實地勘查環境狀況,摸索出一套計算煙點位置的特殊方法,能夠准確無誤地報告出煙點的坐標位置。2004年,她患上紅斑狼瘡,多次放棄調換工作的機會,依然帶病堅持工作。2004年10月15日,烏斯孟施業區發生草塘火,朱彩芹拔掉針管立即回到塔上,連續奮戰6個晝夜,把扑火命令、火情報告迅速、精准地傳到扑火一線和指揮部,自己卻因勞累病情加重。

瞭望塔是森林防火的第一道哨,大多建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峰頂,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初春時節,山中積雪有半人深,她趟不過去就爬,進山的路最長一次整整爬了8個多小時。

朱彩芹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417 向曉麗

向曉麗,女,漢族,1965年3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淅川縣西簧鄉黨委書記。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工作中,時任淅川縣大石橋鄉鄉長的向曉麗,面對全省移民總量10%的艱巨任務,柔肩擔重任、真情融堅冰,成功破解各種難題,實現了“不傷、不亡、不漏、不掉一人”的目標。

南水北調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淅川縣是第一移民大縣,大石橋鄉更是移民的重點和難點,全鄉3.4萬人要有1.67萬人背井離鄉、告別故土。當向曉麗把移民的消息告知鄉親們,800多名村民把鄉政府圍得水泄不通,指責聲、叫罵聲、哀求聲響成一片。

向曉麗沒被困難嚇倒,為了說服群眾,她吃住在村,挨家挨戶摸情況,苦口婆心做工作,詳細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在動員過程中,她曾多次被情緒激動的群眾指著鼻子吵罵,甚至被人砸傷,可她咬緊牙關,耐心傾聽群眾意見,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安置工作,贏得了移民群眾的理解。

向曉麗想盡一切辦法為鄉親搞好服務。她在全鄉成立幫扶隊,未搬遷村幫扶搬遷村。為了確保工作順利進行,她堅持親自檢查安置點情況,親自把鄉親們送到安置新家,每天工作都在16個小時以上。

向曉麗榮獲國務院南水北調試點移民工作先進個人、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移民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418 劉綱華

劉綱華,男,漢族,1978年7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武漢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乃東縣經合局局長。

從荊楚大地到藏原山南肩負援藏使命,600多個日日夜夜,經常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招商引資,創造了突出業績,被譽為藏胞心中好干部、援藏干部好楷模。

劉綱華創建“乃東武漢產業援藏園”, 大部分時間都奔波在招商一線,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讓多家企業落戶這裡。

剛進藏不久,劉綱華每天穿行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馬不停蹄地“跑”了近20天后,終於在海拔5100米的雅拉香布神山找到品質絕佳的水源,促成建立了西藏雪域冰川水資源有限公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嘩嘰”與朗姿集團談判時,傳來他年僅5歲的孩子意外摔傷、急需住院治療的消息,那一刻他隻能含著淚水叮囑妻子照顧好孩子,自己依然投身於艱苦的招商談判中,最終談成了每年5000萬元稅收的大項目。劉綱華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誠心換感動,真心結碩果,讓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先后落戶乃東縣, 2013年和2014年招商引資財稅收入突破5300萬元,佔乃東縣財稅收入總量46.5%。

劉綱華榮獲西藏自治區道德模范、西藏自治區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419 許光

許光,男,漢族,1929年4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河南省新縣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

作為開國上將許世友長子,他1965年回河南新縣投身家鄉建設,始終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淡泊名利、兩袖清風,繼承和傳揚了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

許光不到3歲,許世友將軍便隨紅四方面軍離開大別山,他是《閃閃的紅星》主人公潘冬子的主要原型。青年時期在北海艦隊服役,是我軍首批具有本科學歷的艦艇長。1965年投身家鄉建設,曾任縣武裝部副部長、縣人大副主任,奉獻48個春秋。他身為將門之后,甘為布衣,為改變家鄉面貌殫精竭慮,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任縣人武部副部長20年間,他走村串戶,密切聯系群眾,立下了下鄉不喝酒、不抽煙、不吃肉的“三不”規定。轉業后擔任縣領導職務,依然保持本色。在一次特大洪水搶險救災中,身負重傷,昏迷三天三夜,蘇醒后又立即趕到抗洪一線。

許光繼承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多次放棄回部隊提拔或調到城市工作的機會,堅決扎根新縣。他為人光明磊落,從不以將軍后代自居,從不為子女親屬托人情。許光的兩個兒子、許世友將軍在世時僅有的兩個孫子當兵均復員回到縣城,如今都是普通職員。許光一生艱苦朴素,直到去世還用著上世紀70年代的大立櫃、80年代的沙發、90年代的老式電視。一生清貧的他,卻資助了老紅軍10多萬元,臨終前還將20萬元積蓄全部捐贈給家鄉的慈善事業。

許光榮獲河南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420 孫波

孫波,男,蒙古族,1973年11月生,中共黨員,黑龍江省鶴崗市工農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

他用信仰鑄忠誠,參與審理刑事案件1935件,在主審的451起案件中,沒有一起超審限案件,沒有一起被改判和上訪纏訴案件,刑事附帶民事案件調解率達到98%。

2004年,他被查出慢性腎炎,2011年被診斷為雙腎衰竭。半年間,他做了8次手術,兩次換腎手術均告失敗。目前,他隻能靠3天一次透析維持生命,但仍堅守在審判崗位上。在審理一起涉及受害人2600多名、涉案資金7億多元的集資詐騙案中,他整整一個月每晚都在單位加班,審查400多本卷宗,寫了近20萬字的案件材料,順利審結此案。

2014年,在處理一起詐騙案時,被告人的親屬多次找他行賄,請求對被告人判處緩刑或者輕判,被他斷然回絕。此案審結后,4名被害人為孫波送來錦旗,稱贊他公正無私。

他在辦案過程中,始終為百姓著想、為群眾解難。在審判工作中,他積極挽救、幫助失足少年,與學校、教育部門聯系,幫助21位被告人重返學校,有9人考上大學。在一次案件審理中,考慮到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均住在外地,他不顧透析后身體的極度虛弱,在審判台前堅持10多個小時,將本應兩天的開庭時間壓縮成一天,成功審結此案。在場70多位農民工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流下熱淚。

孫波獲時代楷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范法官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21 贠恩鳳

贠恩鳳,女,漢族,1940年1月生,中共黨員,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退休職工,歌唱演員。

贠恩鳳把為人民歌唱作為自己的信念,以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為己任,累計義唱3萬余首次,唱出了人民藝術家的精氣神。

贠恩鳳演出不計名利,不計報酬。有一次基層找她出去慰問演出,贠恩鳳一連唱了好幾首歌,因為台下觀眾反響熱烈,她多次返場為大家反復獻歌。演出結束后,贠恩鳳發現有額外的勞務費用,對此很詫異,認為國家已經付給她工資了,為老百姓歌唱是分內的事情,不應再額外收取費用,最后隻收了一首歌的費用,而那個晚上她唱了十幾首。

有一年贠恩鳳下基層去煤礦慰問演出,在井上唱了幾首歌后,又提出希望到井下去給還在工作而不能觀看演出的工友同志們演唱歌曲。礦上領導表示反對,因為井下情況復雜,對於外行人來說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安全問題。但贠恩鳳積極協商,認為井下的工作辛苦,如果自己不去給他們演唱,一定會非常后悔。最終贠恩鳳說服了礦上領導,隻帶了少數幾個工作人員下礦井,並進行了演出。

從1990年至今,贠恩鳳每年春節都下基層慰問演出,凡是到學校、部隊、孤兒院、幼兒園等地義演,從不收取分文,即使有演出費用,她也大都返還或捐出。

贠恩鳳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22 芮銀超

芮銀超,男,漢族,1970年8月生,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77120部隊特設師。

他將人生最寶貴的26年獻給機務工作,憑借一摸准、一口清、一手靈的硬功夫,成為全軍聞名的“兵專家”、飛行員心中的“定海神針”。

芮銀超先后維護過6種機型,熟練掌握500多類直升機“疑難雜症”的診治辦法,獨立和參與完成16項技術革新成果,是我軍唯一參與直升機故障分析手冊編撰、新型直升機定型研究的士兵專家。

芮銀超入伍時隻有初中文化,新兵訓練結束后被分配到機務中隊。為盡快由一名特設員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特設師,芮銀超一頭扎進成堆的機務設備資料中,堅持每天提前一小時起床,背基本定義、背儀表原理﹔中午不休息,一張張地畫電路圖、原理圖﹔晚上一件件地摸工具、摸機件。每遇設備發生故障,都要求參與排除,並將故障點、解決方法和個人心得記錄下來。幾年下來,他對1200多個電氣電路和元件“一摸准”,對1000多項主要參數和技術性能指標“一口清”,對100多種疑難故障排除“一手靈”。如今,“芮銀超”三字已成為全旅的安全免檢牌。隻要看到“芮銀超”的簽名,飛行員就能放心地飛上藍天。

26年間,芮銀超安全保障了2000多個場次的飛行任務,排除直升機故障和事故隱患700多起,安全事故保持著零紀錄。他將某型直升機200個常見故障排除及維護經驗梳理分類,在部隊推廣應用后,大大縮短了排障時間﹔他獨立完成多項革新成果,總結的分割法、振動法等在全軍陸航系統推廣﹔他將自己45萬余字的工作筆記編寫成《某型直升機故障分析手冊》,現已成為全軍陸航部隊及地方直升機大隊機務工作者的基本教材……

芮銀超榮立三等功、二等功各1次,獲得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全軍學雷鋒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423 勞光榮

勞光榮,男,漢族,1953年11月生,中共黨員,浙江省龍游縣大街鄉賀田村黨支部書記。

勞光榮首創“源頭分類可追溯減量處理再利用”的垃圾分類處理機制,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建好公共設施,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20多年的村干部生涯中,勞光榮從操心一盞路燈的明暗、一袋垃圾的處理,到建老年公寓、修村道、造公園,始終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村民們謀福祉。他首創了農村垃圾分類裝袋、定點定時投放,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改變了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舊貌。

為了建老年公寓,勞光榮四處奔走,終於湊齊了上百萬元的工程費,也因此得了“討飯書記”的名號。為了消除農戶們的顧慮,他帶頭投入10多萬元的資金發展農家樂,讓村集體和村民的收益共贏。2008年起,村裡還組建了4支文體團隊,有坐唱班、腰鼓隊、排舞隊、籃球運動隊,豐富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

在勞光榮的帶領下,賀田村從“荒草地”變成了“鳳凰窩”,獲得全國文明村稱號。“村支書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責任,能為村民多干點事,是我最大的心願。”如今,年過六旬,勞光榮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勞光榮榮獲浙江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424 蘇和

蘇和,男,蒙古族,1947年1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政協退休干部。

一名廳級退休干部,連續9年和老伴在沙漠中義務植樹,栽植了3000多畝梭梭樹,在漫漫沙海中建造了一片綠洲。

2004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政協原主席蘇和提前兩年退休,返回故鄉額濟納旗植樹造林,治理沙漠。在黑城遺址西面的風口上,他請來工程隊蓋了一排平房,在黑城安家落戶。蘇和每天早晨5點就起來種樹,直到晚上10點才完工休息,苦干3個月栽下了1萬多株梭梭苗。然而,由於沒水,他的樹苗90%因干旱枯死。蘇和憑記憶找到了這裡的一口已被沙埋的舊井,花了十幾天把井重新淘洗出來,重現清澈的井水。

為了提高成活率,他總是從井裡一桶桶提水,然后用水車拉到林地澆樹。每株苗兩桶水,每桶40斤,夫婦倆為此累得雙手起滿血泡,但也得到了樹苗成活率達70%的回報。為了節約最為珍貴的水資源,蘇和發明了一種節水水槍,用水泵連接起來后能直接插到樹苗根部注水。這項發明不僅減輕了勞動強度,還使新栽的梭梭苗成活率提高到90%。以前種的梭梭苗更是見水瘋長,一年就能躥出一米多高。

為了更好地栽植,他筑圍欄、建苗圃、打水井、配水泵。通過努力,蘇和逐漸把苗圃面積擴大到10畝,每年可育苗6萬株,不僅滿足了自己需要,每年還能無償提供給其他牧民3萬株。2004年至今,蘇和已經在黑城種了11年樹,治理沙漠3500畝,他的林地成為阿盟面積最大的人工梭梭林之一,平均高度達到4至5米,黑城變綠城指日可待。

蘇和榮獲時代楷模、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內蒙古自治區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425 杜麗群

杜麗群,女,壯族,1965年5月生,中共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艾滋病科護士長。

杜麗群從事護理工作31年,參與艾滋病護理12年,帶領科室人員,護理艾滋病患者1萬多人次,用心呵護每一位艾滋病患者。

2002年,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決定籌備開設艾滋病科。當時,由於大家對艾滋病缺乏認識和了解,醫院很多護士都不太願意從事艾滋病護理工作,杜麗群率先主動報名參加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培訓,並到外地艾滋病專科醫院進修學習,學成歸來后主動參與到病區區域劃分、物品分配、人員培訓以及建立常規護理制度、編寫消毒隔離規范手冊等籌備工作中,為醫院成功開設艾滋病科做出了積極貢獻。

多年來,杜麗群愛崗敬業,默默奉獻,把護理事業視為工作的生命,將病人的滿意視為最大的快樂,始終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杜麗群非常關注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輔導和人文關懷,讓患者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一位60多歲的女性知道自己患上艾滋病后便產生輕生念頭,好幾次想自殺。杜麗群為此經常到這名患者床邊耐心開導,幫助其消除心理障礙,最終使患者放棄了輕生念頭。

杜麗群榮獲“南丁格爾”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26 李超

李超,男,漢族,1970年9月生,中共黨員,鞍鋼股份有限公司冷軋廠4號線設備作業區作業長兼黨支部副書記。

他立足崗位、自學成才,苦練本領、自主創新,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專有技術4項、國際發明金獎1項,創造經濟效益1.3億元以上,從普通工人成長為發明家。

參加工作后,他就立志成為一名高水平的技術工人。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用人格魅力帶起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勝仗的技術隊伍,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創新創效成果。

在李超那裡,攻關項目隻有還沒完成的,沒有完不成的。2號線清洗機組由日本新日鐵公司設計建造,在熱負荷調試期間,循環泵頻發故障,全線24台泵平均運轉周期僅1個月,日方技術人員也沒能解決。李超主動承擔風險,組建攻關團隊,迅速攻克難關,循環泵的使用壽命遠超原設計,讓日方專家吃驚不已。

2006年,冷軋廠在生產表面質量要求高的汽車板時出現帶鋼乳液殘留缺陷,許多成品卷被迫降級、判廢。當時,乳液吹掃裝置採用的是國外主流的平面吹掃技術。在按原設計等辦法對設備進行改造調整后,李超跳出思維定勢,變被動吹掃為主動阻攔,研制出冷軋機乳液分區自動吹掃裝置及相關技術,在不對設備做大的改動的基礎上,成功破解帶鋼乳液殘留這道軋鋼技術領域的重大難題。這項技術創新,累計創造經濟效益約4571.38萬元。

李超榮獲“時代楷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427 李傳代

李傳代,男,漢族,1959年1月生,安徽省淮北市淮北礦業集團楊庄煤礦保運二區退休工人。

35年來,李傳代帶領工友們共回收廢舊物資150余噸,各種小零部件3000余公斤,每年為礦上節約材料費多達20余萬元,相當於多採了6000多噸煤,等同於35年來多付出了1300多個工作日。

李傳代是單位出了名的“斤斤計較”,起初工友們並不理解他,甚至有人以為他撿拾舊零件用來賣錢。后來,有一次井下開關出了故障,缺少兩個零部件,大家身上都沒帶,這時李傳代從他的“百寶箱”裡掏出來兩顆零部件,開關及時修復了。如果沒有這兩顆零部件,需要安排人到地面去拿,來回一趟要兩個多小時,會影響生產出煤七八十噸,這在當時的價值是4萬多元。在李傳代的示范帶動下,身邊的工友也都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李傳代擔任機電科團支部書記期間,每年帶領團員青年向礦裡上繳回收材料和零件四五十噸,這其中許多材料可以用來修復礦用設備,大部分回收的零件可以復用。他組織職工回收舊皮帶並加工成電纜吊鉤,僅此一項,每年就為礦上節約材料費多達20余萬元。同時,李傳代帶領工友修廢用舊延長採礦設備使用壽命,僅2014年設備材料單項開支就比同類煤礦節約資金2000多萬元。在李傳代精神的感召下,勤勞節儉的美德在淮北各個礦區傳播開來。

李傳代榮獲全國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先進個人、安徽省“心動安徽 最美人物”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28 李進明

李進明,男,漢族,1969年4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撫州市武警支隊通信修理高級技師。

入伍28年,他攻克大量技術難關,研制多項專利﹔先后參與各種戰斗任務60多次,作出突出貢獻﹔身患癌症仍然勇上一線敬業奉獻,忠實踐行“做新一代革命軍人”的錚錚誓言。

自1987年10月入伍,李進明共解決技術難題100余個,為支隊節約經費180余萬元,所研制的“WJSS—1型哨位電子報警器”“JK—1型多功能兵器室報警器”“哨位語音警示器”“執勤哨位綜合箱”等多項專利被總隊推廣應用。

2008年1月,撫州遭受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駐扎在山區的二中隊一度成了“孤島”。幾萬噸炸藥無法監控成了各級領導的一塊心病。李進明主動請纓,在零下8攝氏度的寒風中一干就是4天,冒著隨時墜落懸崖的危險及時為領導聯通了“千裡眼”。2010年6月21日晚,撫河唱凱大堤決堤,因通信基站全部被洪水沖毀,前指與任務部隊中斷了聯系。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李進明冒著泥石流、山體滑坡和被洪水卷走的危險,架起了通信電台。

為了部隊事業,李進明連自己考學、妻子下崗、女兒燙傷、父親病危都無暇顧及,甚至身患外周T細胞惡性淋巴瘤,都還心系工作,病情一有好轉就立即投身崗位。

李進明先后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榮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軍士官成才一等獎、第八屆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武警部隊十大標兵士官、江西省“龔全珍式好干部”等榮譽稱號。

429 李洪達

李洪達,男,漢族,1962年9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檢察院瀆檢科檢察員、反貪局副局長。

當兵時,李洪達是老山對越防御作戰中屢立戰功的戰斗英雄﹔擔任檢察員時,是同貪腐分子進行鐵面無私較量的反貪戰士,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億元,積勞成疾去世。

在擔負老山對越防御作戰的兩年多時間裡,李洪達先后參加1986年“10·14”、“10·19”和1987年“1·5”、“1·7”四次大的防御作戰,時任通訊排長的李洪達身先士卒,帶領通信排在雷區中布線,在炮火中搶修,置生死於度外,搶修出單機10部、電台2部,架設線路40多公裡,保障了作戰前線有線通訊指揮的全程暢通,恪守了一個通信兵的職責。

轉業時,憑著二等戰功,他本有條件留在省、市大機關工作,但李洪達卻選擇回縣城。從檢18年,他刻苦鑽研、努力學習,逐漸從檢察工作的“門外漢”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辦案能手。任反貪局副局長10年,他查辦職務犯罪案件42件。

2011年,在查辦原清徐縣第二人民醫院院長劉某利用工程建設貪污賄賂案時,他邊查案邊學習工程招投標、會計核算等知識,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破綻,令劉某如實交代貪污受賄117萬元的事實。在辦理本市兩起司法人員貪污受賄案時,面對自己的同事、昔日的戰友,他也毫不手軟。

李洪達任職10年,從未濫用過手中權力。妻子評職稱,讓他找人幫忙,他一口回絕,至今他妻子還是一名普通教師﹔兒子高考成績不理想,讓他找關系,他卻讓兒子“上”了5年高中﹔家裡5個兄弟姐妹,至今都生活在農村。

2015年3月13日,李洪達因病救治無效去世。

李洪達榮獲太原市優秀檢察官稱號。

430 楊芳

楊芳,女,漢族,1970年10月生,中共黨員,中國兵器江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

楊芳從業以來捧出大量高精尖產品,從裝配重點軍品,到高速列車動車組核心部件,成為數控領域和中國兵器行業技術技能“排頭兵”,被譽為“數控湘女第一人”。

1986年,不到17歲的楊芳就進了江南集團,在銑削加工崗位上班。白天,她在工房裡跟著師傅摸爬滾打,學習加工崗位最基礎的“十八般武藝”﹔晚上,她在家裡靜心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幾年磨礪,她成為一名“工藝理論熟熟的、實際操作溜溜的”銑工能手。她將英語底子薄、電腦基礎差、數控技術“門外漢”的三大壓力轉化為勉力學習、實踐提升的強大動力,掌握了先進的數控機床技術,從初級工成長為公司首席技師。2004年,楊芳作為湖南代表隊的主力隊員,參加了首屆全國數控大賽,並獲得大賽優勝獎,在美國舉行的中美數控技能大賽中,又一舉奪得銀獎。

楊芳先后承擔了航空吊艙精密產品、某大型戰艦部件等重點軍品核心部件以及高速列車動車組核心零部件等50多項科研試制生產任務,參與了這些產品從工藝制定、工裝設計到零件試制,最終進行批量生產的全過程。

楊芳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431 楊元鬆

楊元鬆,男,漢族,1978年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縣萬峰湖鎮毛草坪小學教師。

楊元鬆關愛留守兒童,鼓勵孩子追求夢想,促成《中國留守兒童日記》出版,使留守兒童得到社會關注。

楊元鬆執教的毛草坪小學坐落在下箐村,這裡隻有10多戶人家,當地群眾生活貧困。學校之前分來的老師走了一個又一個,隻有楊元鬆堅守下來。

他常主動上門了解學生家庭狀況,鼓勵困難家庭學生堅持上學,並給予幫助。現年16歲的徐艷,從一年級起就成了一名留守兒童,五年級時父母離異,她和弟弟全靠爺爺奶奶撫養。從2008年至2010年,楊元鬆10多次去她家家訪,給他們帶去字典、書本等學習用品,並不斷勉勵姐弟倆好好學習。

2010年5月,楊元鬆萌生一個念頭:把學生們的日記匯總整理成書,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孩子的堅強,讓更多的人來關愛他們。楊元鬆花了3個月時間收錄整理好孩子們的日記,通過艱辛努力促成該書出版。這些文字引起強烈反響,讀者被孩子們的堅強、勇敢所打動。楊元鬆執教的學校、在校的留守兒童以及他們所在的山村不斷收到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已陸續收到各種愛心捐贈折合人民幣100多萬元,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大學生主動聯系前來支教40余人次,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楊元鬆榮獲全國最美鄉村教師、貴州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432 楊苗苗

楊苗苗,女,漢族,1976年6月生,中共黨員,安徽蚌埠公交集團“苗苗線路”駕駛員。

楊苗苗自走上公交駕駛員崗位,21個春秋、7600多個日夜,始終踐行“服務從心開始,真情奉獻社會”的服務宗旨,以車為家、滿勤滿趟。

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楊苗苗,為熟悉路況,利用休息時間翻地圖、查資料﹔為了當好乘客的向導和城市文明的宣傳員,她學會了啞語、方言。她在車上配備了便民傘、針線包、常用藥等,給乘客提供方便。她總是盡量將車停在老弱病殘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身邊﹔外地乘客、農村乘客人生地不熟,她有問必答﹔ 遇到個別不文明乘客,她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楊苗苗總結出“苗苗工作法”,全公司各條線路都推行了苗苗服務規范,創建“苗苗班(車)組”活動。2011年元月,楊苗苗領銜組建“苗苗線路”。苗苗線路運行4年多來,創下安全行車600萬公裡無責任事故,服務乘客1600萬人次無責任投訴, 車廂服務合格率、車輛整潔合格率、行車准點率始終保持100%的驕人業績。“苗苗線路”先后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多項榮譽。

楊苗苗牽頭設立了“苗苗助學基金”幫扶困難學生,截至目前已資助貧困學生120余人,個人累計捐助6萬余元。她還擔任蚌埠“公交之星”志願者服務隊隊長。

楊苗苗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當選十八大代表,榮登“中國好人榜”。

433 楊衍忠

楊衍忠,男,漢族,1938年11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江西省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退休職工。

自參加工作以來,楊衍忠在野外從事物化探工作整整有38個年頭,先后承擔多個國家級、省級找礦重大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找礦成果。長期在閩粵湘贛四省深入礦區勘察、調研,讓楊衍忠真切感受到地質基礎資料的薄弱與匱乏。他決定退休后要把這幾十年來收集的地質、礦產、物化遙資料重新整理匯編,編撰一整套《江西南部地質、物化探礦產信息卡片》。

資料的編撰持續了20余年。這20多年間,楊衍忠基本不出家門,抱著病體天天趴在桌上夜以繼日地工作,以每年編寫30萬字的速度與時間“賽跑”,衣櫃裡、床底下、沙發下,幾乎每個角落都堆滿了資料、手稿、圖紙。他忍受著疾病纏身的痛苦,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使,寫字都要用放大鏡看著寫,寫十幾分鐘,就要斜靠在床上稍加休息。在病情加劇即將離世之際,楊衍忠將600萬字、幾百張圖全部無償捐獻給大隊、獻給國家、獻給黨,估計可提供幾百處找礦信息。

生前,他的子女問他:“你編這些資料有什麼用?”楊衍忠說:“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就要用生命回報黨、回報地礦事業。礦是國家的,我不能去野外找礦了,但我可以為后人做一塊鋪路石,要為黨和國家的地礦事業奉獻一生”。他就這樣默默地堅守著自己的誓言。

楊衍忠入選“中國好人榜”。

434 吳濤

吳濤,男,回族,1985年1月生,中共預備黨員,生前系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安廳高速交警支隊三大隊民警。

吳濤犧牲時年僅29歲。在一次再平常不過的出警現場,他所佩戴的執法記錄儀記錄下了他生命的最后7分鐘,14次嚴詞拒絕當事人行賄的全部過程。

2014年8月14日晚,吳濤帶隊出警一起交通事故時,一輛轎車沖入事故警戒區,撞向他和正在接受事故處理的一名女當事人,吳濤本能地推開身邊的女當事人,不幸的是兩人同時被小轎車撞傷。吳濤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不幸殉職。

令人敬佩的是,這天晚上,吳濤為查明這起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到事發地點尋找剎車痕跡。正當他復核現場時,跟在身后的二人為隱瞞公職身份,掏出一沓現金,直往吳濤的警服口袋裡塞。“不要塞錢,你把錢拿走!”面對行賄,吳濤義正詞嚴,14次拒絕對方給的好處費。

鹽池縣高沙窩鎮一位任師傅聽說吳濤犧牲后,專程把慰問金送到吳濤家裡。他說:“吳警官是個好人。有一次,我拉了一車汽油在路上行駛著,被他的巡邏車鳴警笛攔在路邊。后來才知道吳警官在后方發現我的車輪胎漏氣,且車開始晃動,不得已,便冒著危險到前方示意靠邊停車。在他的幫助下,換上了備胎,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

吳濤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第十屆感動寧夏人物等榮譽稱號。

435 吳吉林

吳吉林,男,漢族,中共黨員,1974年2月生,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東辛採油廠三礦高級技師。

吳吉林面對絕症折磨從不屈服,將有限的生命融於石油石化事業,共創造創新技術成果83項,其中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9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累計創造經濟效益1.9億多元。

2007年,吳吉林被查出患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醫學預測隻有3至6個月的生命期限。在罹患癌症的時間裡,他研發出創新成果48項,平均每1個半月創出一項成果,其中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8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吳吉林患癌后做過大大小小28次手術。2009年4月,做完肝穿刺手術第三周,他就開始“多功能抽油井增效裝置”的研制,經過半年多的研究攻關研制成功。投入試用后,經多方專家鑒定,油井泵效由原先的28%提高到43%。該裝置在東辛採油廠100多口油井陸續應用,平均增效11%以上。2010年7月,該成果從217項全國QC質量管理評選成果中脫穎而出,奪得全國一等獎。

2011年8月,吳吉林在天津腫瘤醫院做脾臟切除手術。從重症監護室出來的第二天,他就讓妻子把《採油工藝》一書擺放在病床上。由於剛做完手術,他一點力氣也沒有,便左手捂著刀口,右手翻著書,堅持學習鑽研。經過1年多的研究攻關,研制出一種節能防腐耐磨抽油杆,在56口油井應用,累計創效近1500萬元。

吳吉林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436 吳亞琴

吳亞琴,女,漢族,1960年7月生,中共黨員,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團山街道長山花園社區黨委書記、主任。

她二十年如一日模范履行基層黨組織帶頭人職責,用心用情解決基層群眾訴求,把昔日的老舊散樓院變成老有所養、孤有所托、難有所幫的和諧花園社區。

吳亞琴與多家企業聯系,幫助安置社區居民就業539人,扶持100多人成功自主創業。她組織成立義務老年服務中心,在32戶老人家中安裝“電子保姆”,建立“10分鐘助老服務圈”,提供理發、洗澡、配餐、醫藥、家庭衛生和代辦繳費等服務,解決54名空巢、獨居、孤寡老人居家養老難題。

她成立“蒲公英少年之家”課后公益課堂,為居民解決后顧之憂。她帶領社區黨員和群眾改善社區環境,建設文化設施,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她向社區居民承諾“服務惠民隻進一道門、群眾辦事隻到一窗口、百姓訴求隻找社區首辦人”,把訴求收集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吳亞琴獨創“民事調解十二法”和“五代六心工作法”,調解民事案例500多件,防止民轉刑案件20多起,解決群體性糾紛10余起,打造“零罪犯、零家暴、零吸毒、零輟學、零失業家庭、零矛盾升級、零非正常上訪”的和諧幸福社區。實行“四步議事工作法”,形成“社區黨委當家,居民百姓做主”的社區民主自治體系。

吳亞琴榮獲時代楷模、吉林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437 汪明如

汪明如,男,漢族,1964年7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江蘇省張家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楊舍鎮)趙庄村黨總支(社區黨委)書記。

汪明如帶領村民把負債980多萬元的貧困村發展成為淨資產達1.62億元的文明村,即便在胃癌晚期仍為村庄發展殫精竭慮。

2004年,汪明如放棄了年收入近百萬元的水產生意,回趙庄村擔任村書記。當時,趙庄村是全鎮最窮、環境最差、人心最散的行政村。他帶領村民“騰籠換鳥”,用土地換門面房為集體增加租金收入。僅用2年時間,到2006年底,趙庄村就實現可用財力390萬元,村淨資產一舉扭虧為盈、達到1760萬元。2014年,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763元,60歲以上老年人的福利達到2500元/人,村(居)民合作醫療實現了全額補貼。

2014年3月,汪明如被確診為胃癌晚期。“與其躺著等死,不如用余下的生命做些新的嘗試。”病重住院期間,他在病床上完成了《趙庄村未來十年發展規劃》。手術后僅20天,瞞著家人和村干部去察看工地。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為第二天的村年終總結大會作准備,去世前3個小時仍反復念叨“開會、分紅、慰問老黨員、探望孤寡老人”四件事。

在汪明如當村支書的10年裡,趙庄村無一人上訪,未發生一次聚眾事件,成為省級文明村。汪明如說:“共產黨人就是要為百姓謀幸福,才能無愧於黨性和良心,無愧於祖國和人民。”

汪明如榮登“中國好人榜”。

438 沙吾爾·芒力克

沙吾爾·芒力克,男,維吾爾族,1948年11月生,中共黨員,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沙吾爾·芒力克帶領全村各族群眾將達西村這個昔日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貧困村,建設成為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讓村民“口袋裡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

上個世紀70年代,一批內地漢族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建設邊疆。當時擔任村長的沙吾爾對村民們說,要以包容的心接納他們。5個村民小組拿出690畝熟地撥給新建的漢族隊。為解決漢族村民的用水問題,沙吾爾帶領500多人挖出第一條排鹼渠,這條渠后來被大家稱為“團結渠”。

1982年,沙吾爾當選支部書記。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達西村村民人均收入連年上台階,2013年集體總資產達到2950萬元,集體經濟純收入達316萬元,村民享受建房、看病、養老等18項惠民政策。

2010年12月,沙吾爾從興平鄉黨委副書記崗位上退了下來,可在2011年村班子換屆時,他再一次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同時兼任村委會主任。那時,沙吾爾已經是62歲的老人,但他依然打出“紅色達西”“品牌達西”“數字達西”幾套可持續發展的組合拳,把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轉向多元化發展軌道,使村裡的二、三產業產值比重達到40%以上,為村民開辟了新的致富途徑。

沙吾爾·芒力克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熱愛偉大祖國 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先進個人、第二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439 張偉

張偉,男,漢族,1972年9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河南省鄲城縣秋渠鄉秋渠一中校長。

張偉20年來堅守農村教育一線,將一所瀕臨解散的鄉村學校辦成當地名校,最終倒在工作崗位上,為教育事業獻出了年輕生命。

從教之初,張偉就立下了扎根農村教育的堅定志向。他曾算過一筆賬,一個農村孩子到縣城讀書,學生家庭一年要支出兩萬元,秋渠一中有1000多個孩子,如果把學校辦好、讓學生留下來,每年能為老百姓省下來2000萬元。因此,他拒絕了私立高中年薪20萬元的聘請,堅定地說:“干教育是個良心活,家長把孩子交給咱,咱就要對得起良心!”

2004年,因業務能力突出、深受師生愛戴,張偉被任命為秋渠一中校長。當時,校園道路坑窪不平,校舍破爛不堪,尤其讓他憂心的是學校教育質量連續3年位居全縣后3名,生源流失嚴重。張偉下定決心、迎難而上。

他帶領師生利用課余時間搬磚添瓦,很快讓原本破舊不堪的校園煥然一新﹔他鼓勵和帶領老師們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授課水平,教育質量迅速攀升﹔為了把學校辦好管好,他把家搬進了學校,白天忙教學、抓管理,晚上查崗查夜,確保學生食宿安全。在他的努力下,秋渠一中從一所農村薄弱學校變成了全縣教學優質學校,成為辦好農村偏遠地區教育的成功范例。

2014年3月17日晚,積勞成疾的張偉,因連續工作72小時,在辦公室突發腦干出血,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42歲。

張偉被追授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440 張衛達

張衛達,男,漢族,1958年10月生,中共黨員,廣東省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心胸外科主任。

張衛達主導發起“大愛救心”活動,先后為11個省(區)30多個民族的8400多名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提供救助,減免醫療費1億多元。

張衛達探索開展“政府報銷一點、愛心資助一點、醫院減免一點、家庭自籌一點”的救助模式,為貧困先心病患兒提供救治。他堅持每月帶隊下鄉義診,八到貴州,七上青藏、新疆,十下雲南,足跡踏遍了11個省區,累計行程30多萬公裡,義務篩查先心病患兒16萬余人,為漢、藏、回、彝、維等民族多名患兒實施了慈善手術。

張衛達飽含愛民深情,不拋棄任何一個病人。2009年3月,飽受先天性心臟病折磨的新疆3歲男孩阿塔木向張衛達求救。張衛達把孩子接到廣州,親自主刀,成功實施了手術。為了表達感激,患兒母親特意給孩子起了個漢族名字“文粵生”。

2011年12月,他連續工作48個小時后精疲力盡,出現了快速房顫,心跳紊亂,虛弱得幾乎無法站立,為救治一名重症患者,他讓同事為自己電擊除顫,稍作休息就走上手術台。2011年5月15日,他接到母親病危的消息,馬上趕回老家,但剛下飛機,就接到科裡打來的電話,一名40多歲的患者因心臟主動脈內膜破裂,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急需他回去手術。一邊是近在咫尺的母親,另一邊是生命垂危的患者,他稍作猶豫,便登上了返回的客機,一到醫院直奔手術室。手術成功了,他卻失去了見母親最后一面的機會。

張衛達榮獲全國十佳最美醫生、全國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441 張永進

張永進,男,漢族,1954年10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一牧場政法委書記助理。

張永進先后7次放棄到都市工作的機會,堅守在昆侖山上少數民族聚居的一牧場,勤奮學習了維語、農牧、醫藥、法律等各種技能,滿腔熱情為職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喜喜連長”。

張永進在牧場一干就是26年。幾十年來,他為當地維吾爾族職工和地方農牧工解決兵地草場糾紛700余宗,調解民事糾紛400余次,撮合幸福美滿婚姻家庭300余對,接生當地兩三代維吾爾族牧民的孩子156人,看病2000余人次,搶救生命56人,被當地維吾爾族群眾稱之為“馬背上的黨支部”“馬背上的救命恩人”。

張永進以牧場為家,勤奮工作,處處爭先。當連長期間,二連的羊群存欄數不足6000隻。張永進帶領一班人埋頭苦干,攻克育種和飼料難關,僅僅用3年時間,羊隻存欄數就超過了1萬隻,經濟指標連續8年排一牧場第一,職工收入年年增加,連續8年被場黨委授予“先進黨支部”。

一牧場條件艱苦,但有7次調離一牧場的機會張永進都放棄了。2015年1月,本應退休的張永進被維吾爾族職工群眾含淚挽留,他又被場黨委返聘為政法委書記助理。

張永進榮獲中央軍委優秀民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兵團“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442 張國春

張國春,男,漢族,1969年4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國防大學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教研部戰役兵棋系統教研室副主任。

張國春加入兵棋團隊8年,帶領團隊成功研制我國首個實戰化大型兵棋演習系統,為提高指揮員戰略戰役訓練水平作出了突出貢獻,自己卻積勞成疾病逝。

從張國春攻讀博士開始,就潛心研究體系效能仿真建模評估,注意跟蹤國外先進技術發展動態,撰寫出版了《體系作戰仿真》專著,成為這一領域最早的研究成果之一。作為最早一批進入兵棋團隊的核心技術骨干,他在全軍戰略戰役兵棋系統的重大攻關工程任務中攻關奪隘,先后突破多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即使在病重期間,他還牽挂著兵棋系統,忍著癌細胞吞噬軀體的劇痛,寫下了兵棋系統技術改進的文章。

為掌握第一手資料,張國春主動參加不同方向、不同戰區部隊組織的兵棋演習,不斷探索兵棋演習運用方式,改進完善系統功能。每一場演習,他都要根據參演單位具體情況更新完善大量數據﹔每修改一次數據,就要重新生成一次網頁,往往需要幾個小時。為把這些數據准確無誤地完成轉化工作,他一直守在電腦前,經常加班到凌晨一兩點。

從2010年開始,他就時常感到頭疼頭暈,但他為了加快系統研發進程一直沒去醫院檢查﹔2013年,他被診斷為腦腫瘤,最終不治,倒在了自己熱愛的崗位上。

張國春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獲得多項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榮獲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443 陳敏華

陳敏華,女,漢族,1946年2月生,無黨派人士,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超聲科首席專家。

陳敏華從事超聲診斷及超聲介入診治30余年,多項科研成果被國際認可,診療的1200多例難治腫瘤滅活率達95%,射頻治療初發癌5年生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雖已70歲高齡,依然拼搏在醫院教研第一線。

上世紀80年代初,陳敏華頂著“肝癌不可穿刺”的壓力率先開展超聲引導穿刺技術研究,開創了不開腹即可快速獲得確診的時代﹔針對我國膽系腫瘤多發,她自1983年開始,記錄所有可疑病人的家庭住址,從而獲得了早期癌的診斷依據﹔她創建的膽管診斷策略被國際上稱為“陳氏法”,使我國超聲診斷肝癌、膽管癌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又相繼開展了胸肺腫瘤良惡性鑒別診斷及穿刺活檢,顱腦脊髓腫瘤術中定位等多項創新技術。陳敏華耗時2年創建了有效治療6厘米肝癌的精准消融方案,和助手密切配合精心治療3000余例,效果顯著。

1987年,年近40歲的陳敏華公派留學日本,學成后放棄優厚待遇按期回國。為了集中精力編寫專著,年過六旬的陳敏華經常工作到凌晨2點。她40年前就患上心臟病,專家會診決定給她裝心臟起搏器,在得知裝了之后不能再做射頻,她跳下病床就出院了。

2002年在第九屆東京國際超聲大會上,她和研究生發表的3篇論文,引起學術界高度重視,被英、美、日專家譽為“中國年”﹔陳敏華3次當選國際超聲造影大會主席,大大提高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和影響。

陳敏華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北京榜樣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44 范志佺

范志佺,男,漢族,1955年6月生,中共黨員,中國華能北方電力公司烏拉山發電廠咨詢。

40年來他無論身處什麼崗位,都恪盡職守,勤於鑽研,完成大量技術改造、技術革新和多項攻堅任務。

1975年,范志佺從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來到當年的“180”戰備電廠,即烏拉山發電廠。他從一名電氣學徒工干起,很快就把全廠電氣設備摸了個遍,成為廠裡的技術能手,在同批工友中,率先成長為電氣班長。

多年來,他愛琢磨、善創新,制作全廠電氣一次系統、直流系統模擬圖,為廠裡節省7萬多元﹔針對值班員巡回檢查任務重、容易遺留隱患的情況,制作了標有時間刻度的指針羅盤,輔助工作﹔研制出小閥門電動研磨機,比原來的搬運研磨提高效率7倍多﹔由於革新了技術,僅2012年至2013年,他主抓的磨輥補焊裝置改造和磨煤機檢修堆焊工作,就為廠裡節約238萬元。據不完全統計,由他牽頭的技術改造多達30多項,公司級技術革新達10余項。

面對工作,范志佺都力求做到極致,現在的他既精通電氣專業,又是中壓焊工,既是出色的木工,又是鹽鹼地上搞綠化的專家。

作為基層黨員領導干部,范志佺廉潔自律、心系職工。看見誰家生活困難,就主動上門噓寒問暖,送去錢物。他與患骨髓瘤的妻子相濡以沫、省吃儉用,卻把積攢下來的錢一次次捐給子弟學校、災區孤兒和困難職工,累計捐助十幾萬元。

范志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企業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個人、北疆楷模等榮譽稱號。

445 呼秀珍

呼秀珍,女,漢族,1944年12月生,中共黨員,陝西省咸陽市道北中學教師。

從教50年來,呼秀珍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用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換來桃李滿天下,在三尺講台譜寫了一曲平凡又偉大的奉獻之歌。

呼秀珍從1965年參加工作至今,沒請過一天病事假,沒耽誤過學生一節課,沒放棄過一個“差生”,沒收過學生一分錢的補課費。

為確保每一節課的質量,呼秀珍舍得下功夫。她在講《夜走靈官峽》一課時,翻閱了大量有關修建寶成鐵路的資料,精心設計了《放聲謳歌鐵路美》的學生演講,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們記住知識要點。她用心設計每一節課,將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創造性融為一體,形成了她獨特的教學風格。同學們都說,呼老師的語文課是快樂的語文課,是提高綜合素質的語文課。

當青年教師向她討教如何當班主任、如何教育學生時,她坦言:“愛學生,一個不放棄﹔愛工作,舍得下功夫。”1999年至今16年,她不講條件,不計報酬,利用雙休日、寒暑假,辛勤奔波在三秦大地、大江南北作報告共計698場次,聽眾達到22萬人次。

呼秀珍生活很清貧,家裡沒有幾件像樣的家具,然而精神世界卻無比富有。她出版了3本家庭教育專著《放飛希望》《獻給孩子的愛》《思念與傳承》,向學生和家長普及家教知識,培育良好家風。

呼秀珍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陝西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446 鄭久強

鄭久強,男,漢族,1970年4月生,中共黨員,河北鋼鐵集團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操作技能專家。

鄭久強首創低合金品種鋼冶煉操作法,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為行業技術進步作出突出貢獻,被譽為“華夏第一煉鋼工”。

1989年,19歲的鄭久強從技校畢業,分配到唐鋼第一軋鋼廠轉爐車間當爐前工。參加工作不到4年,他成為唐鋼歷史上最年輕的“煉鋼工”。之后,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鄭久強攻克了鋼鐵冶煉中一個個技術難關,為公司乃至行業技術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

1999年,唐鋼引進當時河北省容量最大、工藝最先進的150噸氧氣轉爐,廠黨委把煉新轉爐第一爐鋼的重擔壓給鄭久強。那段時間,他每天凌晨2點睡,清晨6點起。經過21天的投產准備,6月29日,第一爐合格鋼水滾滾而出,唐鋼從此走進大轉爐時代。

他首創了低合金品種鋼冶煉操作法,在全廠推廣后,當年創造經濟效益800多萬元。他通過調整工藝,促進鋼軋成本持續降低,改善程度達到行業領先水平,2014年至今創效2.3億元。他還總結出先進操作法,使轉爐爐齡由6000爐提高到1.7萬多爐,且整個爐役不補爐,每年又多創效益2000多萬元。他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實現余熱余氣、廢水廢渣循環利用,二次能源利用率達到70%,使唐鋼被譽為“世界最清潔的鋼廠”。

鄭久強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當選十七大代表。

447 官東

官東,男,漢族,1990年11月生,中共黨員,海軍工程大學潛水分隊隊員,原籍安徽省宣城市。

長江“東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發生后,官東主動請纓參加救援,與戰友從翻沉的漆黑混亂船艙中奮力救出兩名幸存者,在關鍵時刻無私無畏讓出帶面罩的潛水裝備,浮出水面后雙眼通紅、鼻孔流血。

2015年6月1日21時30分左右,“東方之星”號客輪在長江湖北監利段翻沉。6月2日早上9時,海軍潛水員官東作為第一批潛水救援力量投入戰斗。按照事先方案,第一時間就是找艙門,江底的能見度很低、流速大,官東隻能用手摸著樓梯往前走,剛移開樓梯上的雜物探出半個身子,就見到一名老太太站在面前。老太太一看到搜救人員就哭了起來。官東安慰老人,他給老人一套潛水裝具,然后和地方航道局潛水員一起帶著老人從船艙內出水。6月2日12時55分,朱紅美老人順利獲救,成為沉船中首位被救出者。

14時15分,當生命探測儀探測出生命跡象后,官東再次下水,隨后第二位幸存者陳書涵被發現。緊急關頭,官東將自己的重潛裝具取下來,直接套在他身上,並讓其他潛水員護送他上岸,陳書涵被順利救出。官東最后一個出水,此時,輕潛裝具的壓縮空氣快用完了,但很快他就鎮定下來,果斷卸掉身上的裝具和壓鉛,從江水深處潛游出來。

官東榮立一等功。

448 趙郁

趙郁,男,漢族,1968年6月生,中共黨員,北京汽車集團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首席裝調技師。

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與熱愛,趙郁練就一身過硬的汽車電氣維護本領,從一名普通裝調工成長為公司“首席”藍領,創新性解決難題,贏得外國專家稱贊,展現當代工人風採。

1988年,趙郁進入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成為一名裝調工。2005年,北京吉普“變身”北京奔馳,豪華汽車品牌生產裝配技術引入國內。從此,在工作間隙,他獨自研究汽車構造原理和維修知識。很快,他由一名普通裝配工成長為一名汽車維修高級技師,並成為公司唯一一位榮獲“首席”頭銜的藍領技術工人。

2009年,趙郁被派到德國奔馳總部接受新車型試裝培訓,沒想到整套新車型線路圖裡面的文字、電路圖標注全是德文。之后幾個月裡,白天,趙郁寸步不離地跟隨著德國工程師,向他請教電路圖的各種問題﹔晚上,他回到駐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記錄名稱標注到電路圖紙上﹔深夜,他又開始自學德語,認真揣摩車型電路。經過3個多月共同努力,趙郁和同事們弄清了電路圖中所有接點與端子。

2009年,以趙郁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為青年技工提供了實現夢想的平台。經過幾年的技術攻關與創新活動開展,趙郁工作室制作出各類不同功能、新穎實用的教學教具,提出了新的培訓理念和培訓方法。

趙郁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449 趙亞夫

趙亞夫,男,漢族,1941年4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鎮江農科所原所長。

五十四年如一日,趙亞夫致力於農業科技成果研究、普及、轉化,把興農富民作為不懈追求,帶領數十萬老區農民實現了“小康夢”。

趙亞夫常年忙碌在田間地頭,培養科技骨干、培育新型農民,編寫了百萬字的農業科普讀物,累計免費培訓農民30多萬人次。1986年的句容是貧困的革命老區,他帶著20棵草莓苗到白兔鎮種植成功,帶領老區農民走上致富之路。1989年,他帶著巨峰葡萄到春城鎮試點,帶動發展了周邊3000多畝葡萄園,1萬多農民受益。2002年退休后,他來到戴庄搞綜合型有機農業合作社試點,利用5年時間,把戴庄從最窮的貧困村變成了“小康村”,戴庄經驗被成功推廣到周邊的丹陽市杏虎村、丹徒區五塘村等地。他在茅山老區推廣種植應時果品250萬畝,給16萬農民帶來200多億元的直接收益。

趙亞夫把“為農民服務一輩子”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無論是從事農業科技工作,還是擔任領導職務,乃至在退休后,始終與老區人民保持血肉聯系。每年總有200天以上的時間忙碌在田間地頭。他的手機裡存下200多個農民種植專業戶的號碼,提供24小時“熱線服務”。

趙亞夫榮獲時代楷模、全國優秀領導干部、江蘇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450 趙紅艷

趙紅艷,女, 漢族,1973年10月生,中共黨員,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院消化一科主治醫師。

抗擊非典不幸感染致殘的趙紅艷,12年中堅持坐輪椅為病人看病、從不缺陣,累計接診患者13萬余人,創造了零投訴、滿意率100%的好業績,被稱為津城“最美輪椅醫生”。

2003年,正在休假的趙紅艷主動請戰抗擊非典,不幸被感染,確診為“雙肩、雙膝、雙股骨頭缺血壞死”。那一年,孩子隻有2歲。單位考慮到她的病情,安排她在家休養,可她卻主動要求重返崗位:“我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軍醫,雖然我倒下了,但我要讓更多人站起來。”

10多年來,用一輛紅色的電動輪椅車代步的趙紅艷,每周出診6天,日均接診120人、高峰時200人,沒有請過一天假。為了掌握藥物特性,藥房裡消化內科的藥她全都試吃過。為了讓遠道而來的患者都看上病,她主動把出診時間提前到早上7點半,就診病人多,通常下午1點半才能看完。為了盡量不去廁所,趙紅艷白天基本不敢喝水,坐得久了關節疼痛鑽心,她就大把地服止痛藥,實在挺不住了,就嘗試針刀治療,30厘米長的針刀,直刺股骨頭深部,最多一次扎了390針,每一次她都口咬毛巾,痛得淚流滿面。

2014年,一直在家照顧她的丈夫患腦瘤住院手術,父母年事漸高、小孩無人照看,但她依然沒有向單位張口提一句額外要求。她專門為貧困患者設立了“愛心救濟金”,遇到看病錢不夠的,她就主動幫患者墊付。

趙紅艷榮獲全國自強模范、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51 趙新錄

趙新錄,男,漢族,1975年4月生,中共黨員,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卓乃湖保護站站長。

在平均海拔4600多米的可可西裡,趙新錄和戰友們抗高寒缺氧、斗“兩盜”分子、破非法盜獵大案,被譽為生態衛士,可可西裡“保護神”。

1997年,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建立時,剛從部隊復員的趙新錄第一批進入可可西裡,從此開始了保護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的生涯。2000年,可可西裡森林公安分局成立,趙新錄成為一名光榮的森林公安民警。

10多年來,趙新錄巡山500多次,行程80余萬公裡,組織和參與破獲非法盜獵等案件107起,抓獲違法人員353名,收繳槍支21支、子彈3萬多發,查獲作案汽車38輛,繳獲藏羚羊皮3909張、其它各類野生動物產品300多件,有效打擊了盜獵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2012年10月,2名澳大利亞游客非法進入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后失蹤,保護區管理局立即組織救援分隊前往搜救。趙新錄作為救援分隊的一員,充分發揮他熟悉地形的優勢,帶領救援分隊及時發現了失蹤游客的蹤跡。在上級公安機關的支援下,救援分隊經過4天4夜的救援,終於成功將2名游客解救到安全區域。2013年7月,趙新錄與隊員一起,歷經8天8夜、1100多公裡的艱難跋涉,成功抓獲進入可可西裡保護區盜採砂金的53人,並查獲大型機械及車輛14輛。

趙新錄榮立三等功1次。

452 胡雙錢

胡雙錢,男,漢族,1960年7月生,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

他注重在實踐中積累和創新,參與我國ARJ21新支線飛機和大型客機研制項目,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了相關零部件加工工作,並獨創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職業生涯貢獻突出。

1980年,從小就喜歡飛機的胡雙錢進入當時的上海飛機制造廠,親身參與並見証了中國人在民用航空領域的第一次嘗試——運10飛機研制和首飛。那一刻他強烈感受到“造飛機是一件很神聖的事”。然而,上個世紀80年代初運10項目下馬了,原本聚集了各路中國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廠轉眼間冷清了下來,爭搶這些飛機技師的各公司專車甚至開到了工廠門口,面對私營企業老板開出的優厚工資,胡雙錢謝絕了。

選擇留下后,胡雙錢與同事一起陸續參與了中美合作組裝麥道飛機和波音、空客飛機零部件的轉包生產,並抓住這些機遇練就了技術上的過硬本領。20多年后,當我國啟動ARJ21新支線飛機和大型客機研制項目后,胡雙錢幾十年的積累和沉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他先后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了ARJ21新支線飛機首批交付飛機起落架鈦合金作動筒接頭特制件、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壁板長桁對接接頭特制件等加工任務。他還發明了“反向驗証”等一系列獨特工作方法,確保每一個零件、每一個步驟都不出差錯。

一間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他一家三口一住就是幾十年,直到近年才貸款購買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對於胡雙錢來說,最大的心願就是早日看到自己參與制造的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大飛機翱翔在藍天上。

胡雙錢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質量金獎等榮譽稱號。

453 段愛平

段愛平,女,漢族,1956年8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段愛平任村黨支部書記后,拿出全部積蓄,投入各項建設,身患癌症等多種重疾卻全然不顧,一心帶領群眾致富,使村人均年收入增長數倍。

22歲嫁到返底村后,段愛平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依靠吃苦耐勞的精神,至1999年年底,家裡資產已達百萬元。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后,段愛平2001年投資建學校,2003年籌建敬老院,此時,在太原打工的丈夫被確診患有肺癌,工期緊張,她隻能偶爾抽空去看丈夫。2004年年底,敬老院竣工,20余位老人高高興興地搬進新家,丈夫卻在16天后離開人世。

在段愛平的不懈努力下,全村人均年收入從她上任前的2000元,提高到7305元。

2006年,段愛平被確診患有食道癌,需要進行食道切除手術,為村裡建設一出就是幾萬元的她,輪到自己看病時卻舍不得花錢,最后去了一家縣級醫院做手術,隻花了7000多元。2011年,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烤電治療時,她舍不得用248元一管的藥膏保護皮膚,40天烤電結束時,一大片患處已經完全沒有皮膚。2013年7月,返底村遭遇連續9天的大暴雨,段愛平忙著查看災情,轉移鄉親,自己的房子卻在雨中倒塌。此后,她一直住在村委會陰冷潮濕的辦公室裡,患上了右尺神經炎。2014年年初,她再次上了手術台,右手至今沒有完全恢復。

段愛平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54 俞復玲

俞復玲,女,漢族,1956年11月生,中共黨員,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百丈街道劃船社區黨委書記。

在社區工作10多年,俞復玲自創“365社區工作法”,時時處處為居民提供便民服務,人稱“盒飯書記”“小巷總理”。

多年來,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她每天一早就到社區角角落落走一圈,就是想看看社區的情況,聽聽居民的想法,她記滿了厚厚40余本“民情日記”。為解決物業管理這個老大難問題,她倡議建立由社區、黨員業主代表和物業公司三方組成的物居聯合黨支部,共同為居民服務。

俞復玲把社區內的每一位居民都當成自己的家人。為了使社區下崗人員重新就業,俞復玲成立了“為民活頁社”,進行A、B、C、D分類管理,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為200多人找到了工作,目前社區就業率達到了99.7%。社區有不少殘疾人,時時牽挂著俞復玲的心。軍軍患自閉症20多年,嚴重時連生活都不能自理。俞復玲領著軍軍走進了“夢工坊”,每天不忘抽時間陪他說話。終於有一天,他望著她輕輕地喊出了一聲“書記阿姨”,俞復玲欣喜萬分。軍軍母親幾次流著眼淚說:“是俞書記救了我們一家。”台風“菲特”期間,為了抗洪救災,她6天6夜沒回家,由於勞累過度,嗓子完全啞了。因為她時常拎著一隻竹編籃子上下班,籃子裡裝的是自帶的午餐,久而久之,就獲得“盒飯書記”的戲稱。

俞復玲榮獲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浙江省“三八”紅旗手、浙江省優秀社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

455 袁曉燕

袁曉燕,女,漢族,1973年3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榮軍醫院護士。

作為醫院老年護養中心創立8年來唯一堅守至今的護士,她始終在臨終關懷的第一線,服務長期重病老人2600多人次,用真誠和微笑陪伴334名孤寡老人有尊嚴地離世,被譽為“臨終關懷師”。

送到護養中心的老人,大多身患重病,很多都是無兒無女、無人照料、無人送終的“三無老人”。她暗下決心,要像他們的兒女一樣悉心伺候,讓這些老人們安詳、有尊嚴地離去。細心的袁曉燕發現,臨終老人都渴望有人傾聽,於是她比別人多了一份用心。80多歲的王爹爹肺癌晚期入院,最希望兒女陪在身邊。袁曉燕每天查房時悉心陪老人聊天,並讓其子女每天輪流守護在父親身邊。老人心理上得到莫大的安慰,1個多月后安詳辭世。許多時候,袁曉燕在病重心煩老人的辱罵聲中,面帶微笑給老人喂水、換尿片,用真誠理解融化老人心中的寒冰。

袁曉燕在艱苦的環境裡創出了不凡的業績,激發著更多的人用愛心去幫助身邊的弱勢群體。省榮軍醫院成立“曉燕護理組”,推廣袁曉燕自創的服務規范。

袁曉燕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先進工作者、“荊楚楷模”、第四屆感動荊楚十大敬老楷模、湖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56 耿家盛

耿家盛,男,漢族,1963年10月生,中共黨員,雲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拉絲成套設備制造分公司加工車間主任。

耿家盛出生在技術工人家庭,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他勇於實踐、勤學苦練,成為“鑽一行、精一行”的技能大師。

1982年,耿家盛從技校產品表面處理(油漆)專業畢業后,分配在昆明銑床廠從事產品油漆工作。1984年11月,他調入原雲南重機廠工具車間改行為車工,同時兼做油漆工。沒有車工基礎的他,拜師學藝,勤學苦練,利用休息時間學會鏜床、鑽床等加工技能,逐漸成為一名技術全面的加工能手和生產骨干。

1993年,公司首次承接132塔式起重機生產任務,原加工工藝是在落地鏜床上加工,效率低、費用高。他和同事分析研究后,經過技術改進,將每班加工一組提高到加工三組,把每組加工費用從1250元降到300元,提高了工效。1995年,耿家盛來到拉絲機分公司后,看到拉絲機成套產品外觀質量很差,於是向公司建議改用過氯乙烯類漆,採用噴涂工藝進行施工,這樣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表面質量也上了一個新台階。在過氯乙烯漆的基礎上,還噴涂過垂紋漆、聚氨酯高級裝飾漆、亞光漆,使拉絲機產品外觀質量獲得極大改善,提高了客戶滿意度。

耿家盛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457 莫振高

莫振高,男,壯族,1954年11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校長。

30多年,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順利考入大學,發動社會力量幫助近2萬名貧困學子圓大學夢,感召一代代瑤鄉山裡娃勤奮求學、走出大山,被稱為“大瑤山中筑夢人”。

莫振高從小父母雙亡,經歷諸多艱辛的莫振高深深體會到:知識,才是焦渴的大瑤山群眾迫切需要的陽光雨露。要改變大瑤山貧窮落后的面貌,振興瑤山的教育事業才是必然出路。他決心把都安高中建設成全國一流的學校、最好的高中,讓瑤山的學子走出大山,建功立業,造福瑤鄉。在莫振高的帶領下,都安高中的教學質量年年穩步提升,學校成為廣西第一批示范性高中,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現代技術教育示范學校、“八桂名校”和全國語文、數學、英語教學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都安瑤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1000多名新生中,有近四成是貧困生。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莫振高就把“校長辦公室”搬到校門口,親自為貧困生辦理優先入學手續。30多年來,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300多名貧困生上大學,並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善款,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被尊稱為“校長爸爸”。

莫振高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廣西壯族自治區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58 賈明理

賈明理,男,漢族,1961年2月生,國家電網西藏有限公司羊八井發電公司運行發電二站汽機班長。

在海拔4000多米、極端天氣頻繁的艱苦條件下,30多年一心扑在發電事業上,確保不發生一次事故,把光明送給千家萬戶。

1979年冬天,他剛滿18歲,作為第一批學徒工,從三秦大地來到了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唯一用淺層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試驗電站。面對風沙肆虐、高寒缺氧、連走路都困難的工作環境,他住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每天迎著刺骨寒風,很快就熟悉了設備和圖紙,掌握了汽輪機各個系統的工作原理,從一名學徒工迅速成長為汽機運行專業的行家裡手。幾十年來,上千次操作,在他身上沒有發生過一次人為責任事故。經過一次次的“驚險”,一次次問題的排除,他總結出了一套寶貴經驗……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還與專家們一道編寫了《熱動力汽輪發電機運行作業指導書》。賈明理也是師帶徒的“專業戶”,毫無保留地將多年積累的心得、經驗和“絕招”傳授給徒弟們,他培養的11名徒弟都已經成長為公司的技術能手。他從未貽誤過工作, 2010年9月,他的妻子患了宮頸癌,然而,當妻子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也是電網保電運行最特殊的時期,面對這種特出情況,他將妻子的一切安頓好后,就匆匆返回工作崗位,圓滿完成了保電運行任務。

賈明理榮獲西藏自治區道德模范提名獎、國家電網西藏有限公司優秀員工等榮譽稱號。

459 柴生芳

柴生芳,男,漢族,1969年7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甘肅省臨洮縣人民政府縣長。

12年前,柴生芳留學歸來,帶著對黃土地的深深熱愛,加入到建設家鄉的行列當中,殫精竭慮、夙夜在公、一心為民、忘我奉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97年5月,柴生芳赴日本國立神戶大學留學。留洋博士的光環,讓他有更多到發達地區工作的機會,但是,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黃土地。

2006年,他主動請纓從省委辦公廳調任有“苦甲天下”之稱的定西工作,這一干就是8年。“出門招商、回家下鄉” 這是他給自己制定的兩條工作法之一。為了盡快改善當地農民落后的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農村路、水、房、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多次匯報銜接,柴生芳爭取到了總投資9.1億元的“六盤山片區交通扶貧攻堅示范試點縣”項目。在臨洮工作期間,他跑遍了全縣323個行政村,全面深入了解掌握縣情實際。面對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臨洮,柴生芳提出了建立“五個到村到戶”的精准扶貧思路。“開門辦公、馬上就辦”這是柴生芳為自己制定的第二條工作法。“開門辦公”,群眾來說事情,對他來說是“送上門的社情民意”“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和“送上門的發展點子”。

柴生芳的生活非常簡朴,他乘坐的公車上,除了雨鞋、雨衣、草帽、茶杯、筆記本外,再無他物﹔他逝世時,腳上還穿著滿是破洞的襪子。“升官發財,莫入此門”,這句話被醒目地寫在柴生芳一本工作日志的扉頁上。

柴生芳榮獲時代楷模、人民滿意公務員等榮譽稱號。

460 徐克成

徐克成,男,漢族,1940年8月生,中共黨員,廣東省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院長。

徐克成以61歲高齡創辦廣州復大腫瘤醫院,自己身患癌症仍帶領團隊攻關,創立“3C+P”治療模式,成功救治腫瘤患者7000多名﹔設立“不收紅包、不收回扣、不接受吃請”的廉潔行醫高壓線,弘揚良好醫德醫風。

2001年,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成立。建院伊始,徐克成嚴肅通告了“三不原則”。剛開始,有醫生收受患者1000元紅包被發現,徐克成毫不猶豫地將當事人予以除名。此事震動全院,此后,復大從未查到有醫師收受紅包。

10多年來,在身患癌症,先后5次大手術的情況下,徐克成抱病奮戰在抗擊癌症第一線。2006年3月,馬來西亞最大的華文報紙《星洲日報》報道了一名面長巨瘤的19歲高中女生洪秀慧,向全世界醫院呼吁求救。當時徐克成做了肝切除手術僅兩個月,但他毅然飛往馬來西亞亞羅仕達,看望這名“象面人”。徐克成醫療團隊先后5次給洪秀慧做血管介入治療,用不鏽鋼圈將腫瘤內血管一根根阻斷,然后在CT引導下,用冷凍探針將瘤體一段段凍死。4個月后,洪秀慧背負多年的巨大負擔被成功卸下。2006年2月,徐克成帶領團隊為梅州一位12歲女孩治療面部腫瘤,不僅切除了1.5公斤的腫瘤,而且完整地保存了被腫瘤“壓”住4年的右眼。

2011年11月,第十六屆世界冷凍治療大會上,徐克成主編的《腫瘤冷凍治療學》獲優秀著作獎。半年之后,他又寫出了《現代腫瘤冷凍治療》英文版,填補了世界腫瘤冷凍治療英文專著的空白。

徐克成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廣東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461 高寶來

高寶來,男,漢族, 1956年9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恩濟庄派出所駐區民警。

高寶來五年如一日,每個上學日的清晨在小學門前疏導車輛,維護秩序,是孩子們心中敬愛的警察爺爺﹔印發1.2萬張警民聯系卡,社區群眾需要,隨叫隨到﹔患有心肌梗塞、做過心臟支架,身患癌症,工作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每天早晨6點30分,高寶來都會准時來到海澱實驗小學幫助家長把學生從車上送到安全地帶。高寶來還是社區平安的“壓艙石”。他在負責地區內協調相關部門新增更換高清探頭500多個,首創社區治安聯勤防控機制,組建培訓60余人專職巡防隊伍,使社區發案率連年大幅下降。他是唯一連續3年保持分局考核最優等級的社區民警,所轄社區被評定為分局“免檢放心社區”,他的警務室更是成為市局“模范警務室”。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他手機24小時開機,單警裝備從不離身﹔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高寶來54歲開始學電腦﹔為方便老人出行,他主動聯系施工隊將坑窪不平的道路修好﹔為解決居民供暖問題,他連夜協調物業進行維修……

10年前,高寶來主動要求從市治安總隊到基層派出所,患有心血管病的他始終干勁十足。2014年9月體檢時查出肺部陰影,卻始終沒有離開崗位。直到今年正月初四,竟被確診為肺癌晚期。住院期間,他還不斷接聽群眾電話,並叮囑戰友幫他落實未完成的工作……

高寶來榮獲北京市人民滿意的公安民警、愛民模范等榮譽稱號。

462 高德榮

高德榮,男,獨龍族,1954年3月生,中共黨員,雲南省怒江州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

高德榮三十九載執著堅守,一心為公為民,踏實做人做事,為改善獨龍族同胞生活奉獻一切﹔雖已退休,仍然奮斗在為獨龍江、獨龍族服務的工作第一線,人們至今仍親切地稱他為“老縣長”。

1988年,高德榮任獨龍江鄉鄉長期間,向上級爭取350萬元的項目資金,擴建獨龍江鄉衛生院、中心校區,新建一個小型電站、四座人馬吊橋,改善了獨龍江鄉的基礎設施條件。2005年2月,持續暴雪導致貢山全縣的電力、交通、通訊全部中斷,大量民房和農作物、牲畜受損,直接經濟損失7132萬元。時任貢山縣長的高德榮親自擔任道路搶修組組長,夜以繼日地奔波在災區。10多天裡,他跑遍怒江沿岸二十幾個村委會,深入第一線帶領干部群眾搶險救災。

高德榮先后兩次從條件較好的州級機關回到獨龍江工作。2006年,他當選為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后,又主動要求把辦公室搬到獨龍江,一直到現在。為讓獨龍江的開山期長一些,讓為獨龍族群眾運輸物資的車輛多走一些,每年快要封山和開山季節,高德榮都要駐守雪山,少則一星期,多則兩個月,與交通部門的兄弟一鏟鏟刨開雪堆。2010年1月,雲南省委省政府啟動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由高德榮兼任州委獨龍江幫扶領導小組副組長。年近62歲的他,繼續為家鄉發展忙碌著。

高德榮榮獲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63 黃志麗

黃志麗,女,漢族,1972年3月生,中共黨員,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副庭長。

扎根基層審判一線13年,黃志麗堅持“因案施策”,嚴格依法秉公辦案,先后審結民商事案件5034件,被群眾稱為“知心法官”。

從事法院審判工作起,黃志麗經常深入鄉村、社區,走訪當事人。堅持“因案施策”,在審理離婚案件中大力宣揚家庭傳統美德,在審理民間借貸案件中提醒當事人誠實守信,在審理鄉鄰糾紛案件中主張謙恭禮讓、和睦相處,在審理贍養撫養案件中弘揚敬老愛幼美德。她經辦的案件40%七天內審結,調解撤訴率達93%,服判息訴率99%以上,被稱為明斷是非的“快槍手”。

黃志麗平均每天辦結近2件,上訴率不到3‰,是大家公認的“辦案標兵”。面對高強度的辦案壓力,黃志麗從不叫苦叫累。

黃志麗還在群眾家門口創設了“黃志麗法官工作室”,堅持每周兩次進社區、下農村,開展巡回辦案、訴前調解、法律咨詢。工作室成立以來,共為群眾答疑解難474次,進社區、企業、居民家中法律服務134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59件次,巡回辦結案件94件,訴前聯動化解民事糾紛505件。目前,薌城區已經有5個“黃志麗法官工作室”。

黃志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基層法官、全國模范法官、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64 黃金泉

黃金泉,男,漢族,1967年9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市公安局河東分局禁毒支隊支隊長。

黃金泉恪盡職守、奮勇爭先,在18年的緝毒生涯中,不懼艱險、舍生忘死、屢立戰功,成為禁毒戰線的一把利刃,在禁毒史上寫下了動人的篇章。

在戰友們心中,黃金泉是神機妙算的“靈魂”﹔在毒販眼裡,他是火眼金睛的“克星”。他參與偵破各類毒品違法犯罪案件270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800余人,繳獲毒品海洛因20公斤、冰毒34公斤、麻古14900粒,收繳贓款300余萬元和各類槍支40支。

黃金泉已當了18年禁毒支隊長,他的辦案思路與偵破方法不同於常人。不久前,黃金泉帶領干警破獲一起販毒案。狡猾的毒販為擾亂民警視線,開了兩個賓館,人毒分開,但這計謀並沒能逃過黃金泉的眼睛。那天,他站在路邊,目測毒販離開此賓館時間所能達到彼賓館的距離,一下鎖定可能藏匿毒品的賓館。果不其然,干警們在那家賓館衛生間的垃圾桶裡找到冰毒。2013年11月11日凌晨,黃金泉倒在了方向盤上,醫生診斷為腦出血,經過緊張搶救,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卻導致右側半身行動功能障礙性損傷。為了重回崗位,黃金泉在病床上隻躺了一個月,便要求醫生對他進行康復訓練,經過半年他拄著拐杖奇跡般地出現在隊裡,仍一如既往地縝密分析案情、精心組織偵破、果斷指揮抓捕。

黃金泉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榮獲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465 崔光日

崔光日,男,朝鮮族,1966年4月生,中共黨員,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城區中隊指導員。

他視公安事業為生命,以保障百姓平安為天職,模范履職、攻堅克難,不顧病痛堅持工作,為社會和諧穩定傾情奉獻。

從警20多年來,崔光日始終保持昂揚斗志,忠誠敬業、盡職盡責。在執行緝私任務時,他和戰友在山裡設伏堵截、爬冰臥雪,體力嚴重透支,但仍堅持到任務結束才到醫院檢查。在偏遠的東光派出所任代理所長時,由於派出所警力少,他在派出所一住就是半年多。在交警城區中隊任中隊長時,他因工作過度勞累,曾3次暈倒在工作崗位上。2012年被診斷為尿毒症,靠一周3次血液透析維持生命,但他仍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重症折磨,堅守工作崗位。

崔光日每次執行危難險重任務,總是沖鋒在前,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戰友,多次在執行任務和保護群眾時身負重傷。在抓捕越獄逃犯時,當逃犯手持凶器襲向戰友的一剎那,他毅然沖上去擋在前面,即使手臂受傷,仍堅持把逃犯制服。在群眾遇到生命危險時,面對4名手持尖刀、窮凶極惡的歹徒,他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即使身負重傷、腸子外露,仍堅持與歹徒英勇搏斗。

他善於鑽研業務、攻堅克難,在緝私隊專職從事打擊走私車輛犯罪工作中,發明“前瞭后睹、迂回包抄”工作法,先后查獲走私車輛50余台,案值近千萬元。在百草溝交警中隊任中隊長時,推行彈性巡邏制度,免費為夜間過往的農用車配發強光手電筒和反光貼,當年轄區交通事故降低40%。

崔光日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第四屆吉林省道德模范等稱號。

466 蔣志剛

蔣志剛,男,漢族,1961年7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水務局副局長。

他扎根基層水利工作一線30多年,多次主持完成重大水利項目,冒著生命危險排除重大水患險情,用無比敬業的精神創造出不凡業績,被譽為“水利戰線一杆旗”。

1981年,蔣志剛從湖北省水利學校畢業,分配至觀音岩水庫管理處工作。1993年,市委選調蔣志剛到孝昌縣水利局擔任副局長。當時,海南一家房地產公司欲以月薪5000元聘用他,這個數字相當於他們夫妻兩年的工資,加之要為患有腦癱的兒子治病,應該說這是一個理想選擇。可他婉拒了對方的好意,毅然前往條件艱苦的孝昌縣任職。

在孝昌水務局工作期間,他帶領水利技術人員,白天深入鄉鎮村組調查,對山岡、壩渠進行勘測,夜晚挑燈整理材料,20年間寫下120多本水務工作筆記,記錄近10萬個水利數據,主持完成30多個重大水利、農業規劃項目,走在全省同類項目實施的前列,自己也成為了孝昌水利的“活地圖”。蔣志剛主持制定的《觀音岩水庫調度規程》,被省列入大型水庫調度法規性文件﹔主持完成的《水庫大壩白蟻隱患探測及防治技術應用》,被省科技廳認定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

1998年8月,孝昌縣連降暴雨,滑石沖水庫閘門因老化裂了一道口子,下游兩個鄉鎮10萬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危在旦夕。蔣志剛火速趕到現場,冒著極大危險,在26米深的豎井中上下七八次,最終獲得了准確數據,現場指導順利排除險情。

蔣志剛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湖北省勞動模范、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先進農業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467 蔣勇軍

蔣勇軍,男,漢族,1974年8月生,中共黨員,海南省軍區司令部作訓處處長。

蔣勇軍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牽頭完成9個重大課題研究,參與策劃組織10多項重大演訓活動,書寫中華強軍夢。

蔣勇軍牽頭完成《獨立戰役方向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建設問題》《南海權益斗爭問題研究》《支援海軍南海方向作戰問題研究》等9個重大課題研究,獲全軍軍事科研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次,為指導部隊戰備訓練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2000年和2006年,他兩次代表省軍區參加廣州軍區比武競賽,20多次參加廣州軍區“中南”系列演習、戰役集訓和省軍區“瓊崖”系列重大演訓活動,出色完成任務。他深入開展南海作戰問題研究,科學籌劃“維權1號”演練,為維權行動取得勝利打下堅實基礎。2014年5月3日開始,他全程參與維權行動,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充分發揮了優秀參謀的智囊作用。抗擊台風“威馬遜”期間,他協助首長指揮部隊出動現役官兵4126名、民兵預備役人員6223名,派出車輛254台,共轉移群眾8萬余人,運輸物資313噸,疏通道路近千公裡,轉運救災帳篷8000余頂,清理障礙物1.1255萬噸,圓滿完成任務。

蔣勇軍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獲得廣州軍區優秀參謀、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全軍優秀參謀人才、海南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468 曾憲國

曾憲國,男,漢族,1973年11月生,中共預備黨員,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黃泥鎮東澤村衛生室醫生。

曾憲國扎根湘南山區20年,治愈蛇傷患者1600多人,治愈率達99.9%﹔接診患者13萬余人次,做到醫療糾紛零投訴。他並不富裕,卻為困難患者減免醫藥費15萬余元。

1995年,曾憲國在永興縣黃泥鎮東澤村開辦了一間村衛生室,成為一名普通鄉村醫生。和大多數同行不同,曾憲國專門救治蛇傷,20年救活瀕臨死亡的傷者68名,81人避免了截肢,熟悉他的朋友都直呼他為“蛇醫”。他精通醫術,熱心治病救人。他自編了《蛇傷科普知識》小冊子,印制5萬多份,開展“蛇傷科普知識萬裡行”活動,足跡遍布全縣中小學校和周邊縣市區。在北京“最美鄉村醫生”頒獎典禮上,曾憲國夫妻認識了同台領獎的廣西河池瑤醫蒙超英。兩年后,蒙超英不幸罹患嚴重腎病,需長期住院治療,並接受換腎手術。今年春節,曾憲國得知蒙超英的不幸遭遇,心急如焚,第二天便給蒙超英匯去5000元。隨后,他又通過湖南醫生微信群和“善醫行”微信群,為蒙超英募捐,募得善款12萬余元,幫她解了燃眉之急。

曾憲國榮獲湖南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69 溫守文

溫守文,男,漢族,1950年11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撫寧縣駐操營鎮龍泉庄村黨支部書記。

上世紀70年代,溫守文帶領黨員群眾改造農田,使窮山溝獲得糧食大豐收﹔改革開放后,帶領群眾致富,村民開著小轎車上山管理果園。

當年,在一次集體勞動中,24歲的溫守文被農機“咬”去了左臂。縣裡任命他為公社革委會副主任,他以形象不好為由辭命不受,堅持回龍泉庄當黨支部書記。他用一隻手和腋窩堅持勞動,帶領群眾改河造田、試種水稻,讓鄉親們吃飽了肚子、穿上了新衣。根據本村坡地多、不適合種糧的條件,他大膽提出栽一萬棵蘋果、一萬棵板栗、一萬棵山楂、一萬棵梨樹的“四個一萬棵”發展思路。然而,正當他想大顯身手的時候,一頂“唯生產力論”的帽子被扣到頭上,他不得已辭去大隊書記的職務。1990年,看到溫守文自辦五金廠的致富能力,村民公推他當村支書。溫守文上任伊始,就用自家錢還清了村裡拖欠的貸款,用自家設備做抵押,貸款辦起了村辦企業。企業蒸蒸日上時,陷入全國性的三角債泥潭。精神重壓,再加上膽切除、糖尿病、心臟病,他再次離職。

兩次失利,沒有擊倒溫守文。第三次擔任村支書是他主動請纓,此時的他已近“知天命”。龍泉庄特別適合板栗種植,他獨自去承德學習,又自掏腰包組織村民外出參觀考察。10年過去了,到2014年,龍泉庄僅靠板栗一項,年人均收入已達1.5萬元。

溫守文榮獲河北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470 蒙旺平

蒙旺平,男,漢族,1976年1月生,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峰台保護站護林員。

20年來,蒙旺平始終堅守在護林第一線,制止偷獵盜伐不法行為毫不留情,用生命捍衛著六盤山林區的一草一木。

2004年5月的一天,一些不法分子手拿斧頭、砍刀、油鋸,開著拖拉機到林區偷伐木材,蒙旺平上前勸阻。蒙旺平被不法分子棍棒擊中住院,在醫院躺了16天。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往護林點跑。家人勸他換個崗位,而蒙旺平卻說:“林區就是我的家,離開了林區,我不知道還能去哪裡。” 這些年來,經蒙旺平處理的大大小小盜林事件,共有80多件。

2010年,蒙旺平主動承擔起林場最偏遠、人口最分散、防火任務最艱巨的巡山防火任務。每年的防火期是他最繁忙的日子。每天天不亮,他就沿著山路喊話做宣傳,太陽出來,他已巡視完了轄區內各主要入山路口。每遇林區有村民辦喪事,他都與村民協商,在墳頭前擺放一個適宜焚燒紙錢和放鞭炮的設施。他一直等喪事辦完,才放心離開。2006年3月,蒙旺平的妻子患上了膽結石,他給辦好住院手續后,把妻子托付給妹妹,就含淚離開了病房,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在這個漢子的心裡充滿對家人的愧疚之情,隻能用更好的工作成績來回饋他的家人。

蒙旺平榮獲第九屆感動寧夏人物榮譽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471 潘朗

潘朗,男,漢族,1962年10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榮昌區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

他十七年如一日堅守公平正義、維護群眾利益,辦理民事申訴案件1100多件,為申訴人挽回經濟損失1億余元,被群眾稱為“民心檢察官”。

幾年前,他接手一起房屋拆遷安置糾紛案,大足區80多歲的周某在官司敗訴后,不斷向市人大和最高人民法院申訴。經審查,周某的申訴理由確實不成立。潘朗趕到周家,待他說出審查意見后,老人便掄起拐杖,毫不留情地趕他出門。由於老人未繳清安置房購房款,涉案房屋已進入司法拍賣程序。為減少老人的經濟損失,潘朗前后十多次上門,逐一與老人的8個子女溝通,並最終說服老人。緊接著,潘朗又去找開發商反復努力,原本不願和解的開發商,也為潘朗的誠意和執著所感動,同意和解。結案后,老人親自給潘朗送來一面錦旗,連聲道謝。

潘朗始終把群眾擺在心頭。在處理重慶某煤業公司增股糾紛案時,他仔細核實案情,在案件審查終結提起抗訴后,潘朗又奔走於訴訟雙方,歷經8個月的努力工作,最終雙方達成和解,成功挽救了這家因訴訟而停產甚至一度瀕臨破產的企業,保障了該企業幾百位普通職工的合法權益。

潘朗榮獲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干警、最美檢察官入圍獎、全國模范檢察官、守望正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