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涼山深處的“半邊天”

2014年11月15日11:16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大涼山深處的“半邊天”

  從成都出發,驅車12個小時,方可到達四川西南部大涼山的腹心地帶,那裡便是“山鷹的壩子”昭覺縣,也是全國最大彝族聚居縣。因為地處高寒山區,資源匱乏,工業先天不足,該縣的社會發育程度較低。

  前些年,該地區的婦女兒童缺乏保健意識,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居高不下﹔如今,待產孕婦卻主動住院分娩,縣裡的婦幼保健院的床位也變得緊張。

  行內說,這種變化主要是找准了開展當地婦女兒童健康工作的切入點:破除彝族婦女傳統落后的思想觀念,著手做這項工作的便是昭覺縣婦幼保健院黨支部書記、院長俄木阿呷。

  俄木阿呷帶隊下鄉開展“面對面”健康教育。

  挑重擔 大膽創新 彝家女子顯身手

  “困難再多也要勇於面對”

  在昭覺縣,提到這位俄木阿呷院長,彝族同胞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說:“她是我們彝族婦女的優秀代表,真正的‘半邊天’”。

  2002年,38歲的俄木阿呷擔任起了婦幼保健院院長一職,這是一個重擔。彼時,彝族婦女保守的傳統觀念嚴重,缺乏自我保健意識,縣裡的婦幼衛生工作力量很弱小,醫療設備也很差。她對院班子說:“困難再多也要勇於面對”,也是鼓勵自己。

  作為第一批接受到大學教育的阿呷,擁有大專文化,經過學術上的鍛煉,也成了主治醫師,但要擔起這一院之長的職位,還遠遠不夠。於是,阿呷通過學習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同時,她經常和院班子商議研究管理辦法。

  健全網絡,完善工作實施方案和工作流程,引進專業技術人員,並選派醫生、護士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參加省、州各類學習班、培訓班、學術交流,提高服務能力,一項項工作在院內部展開。

  她自己也多次到省、州、周邊縣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和工作方法,為的是在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使婦幼工作健康發展。

  俄木阿呷十足的工作勁頭也帶動了全院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工作氛圍欣欣向榮,職工干勁沖天,她成功的打造了一個學習型的團體,為昭覺縣保健院的穩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副院長白興蘭說,“阿呷院長有魄力,眼光開闊,保健院有她在,我們很安心。”

  2000年,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昭覺被列為全省“降消”項目縣。為了項目工作的順利開展,阿呷開始放棄休息,雙休日、節假日加班加點。作為“項目技術指導小組”領導,她認真細致的對縣、鄉、村產科人員進行技術攻關培訓和指導,並啟動了高危孕婦及嬰兒搶救“綠色通道”。

  彝族地區因為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農村婦女多在家裡生產,也不做孕期保健。生殖健康知識的缺乏,不良生活習慣、習俗的影響,曾經一度讓昭覺縣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

  “應該怎麼做才能喚醒她們自我保健的意識?”俄木阿呷不停地思索著。

  經過長期的摸索,終於,她找到了適應昭覺縣的婦幼保健工作方法——“面對面”健康教育模式。

  “用通俗易懂的彝語面對面宣講婦幼衛生相關工作和國家惠民政策,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相關知識、母嬰傳播對家庭社會的危害,動員孕產婦作產前檢查、HIV檢測、孕產婦住院分娩等,使她們能聽得懂,能理解知曉,讓她們的傳統思想觀念和固定思維模式在潛移默化中改變。”這便是她的計劃。

  於是,俄木阿呷積極爭取資金,每年定期組織宣傳隊歷時2個月對全縣47個鄉鎮的育齡婦女開展面對面健康教育宣傳工作,阿呷的足跡也踏遍了昭覺的山山水水。

  如今,昭覺縣孕產婦死亡率從2000年的171.94/10萬降低到2013的47.31∕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0年的33.01‰降低到2013的13.72‰,孕產婦住院分娩率也逐年上升:2010年27.56%,2011年為40.65%,2012年為52.07%,2013年為70.69%。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 致敬基層好干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